被长城影视弃购的浙江德纳影业股份有限公司又有了新动向,上海红星美凯龙影业将以现金2.19亿元收购德纳影业52.05%股权。截至2月7日,红星美凯龙影业已经通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盘后协议转让方式增持德纳影业股份59.9万股,持股比例增至20%。
记者注意到,德纳影业的整体估值相比长城影视收购时缩水了23%,不过对于流动性较差、融资能力有限的新三板公司德纳影业来说,红星美凯龙接盘犹如一场及时雨。
红星美凯龙影业是红星美凯龙控股集团控制的孙公司,红星控股的实控人是车建兴。红星控股旗下的红星美凯龙在A股和港股均上市,是国内家具商场连锁龙头,目前经营自有品牌的红星影院,红星美凯龙此番并购影院,似乎有意效仿“万达模式”。
二次“卖身” 德纳影业估值缩水23%
德纳影业是成立于2010年的影院投资管理公司,2016年8月12日挂牌新三板。在浙江、江苏两地共拥有6家影院,56块银幕,7224个座位。德纳影业的影城基本是2014年建成,影院规模不算太大,但票房产出比较优质。萧山德纳影院2017年票房5630.7万元,位居浙江省榜首,湖州德纳、嘉善德纳等均在当地市场票房位居第一。
▲德纳影业收购报告书截图
德纳影业2015年、2016年、2017年1~6月营业收入分别为1.27亿元、1.41亿元、7703.9万元,归属于挂牌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393.43万元、2249.35万元;1597.7万元。
中国影院市场仍有整合空间,类似德纳影业这样较为优质的影投公司,也是资本并购的对象。上市公司长城影视率先向德纳影业伸出橄榄枝,长城影视于2016年12月14日抛出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中,德纳影业是重组标的之一。方案显示,截至2016年10月31日,德纳影业100%股权的评估值为5.45亿元,增值率为935.62%。然而,到了2017年9月27日,长城影视对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进行调整,决定终止收购德纳影业。为何弃购?长城影视是这么解释的,鉴于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相关财务数据即将过期,补充更新财务数据及后续相关工作预计无法在2017年11月1日前完成。而2017年11月1日是长城影视与德纳影业全体股东签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协议》中约定的截止时间。
4个多月后,红星美凯龙出手了。红星美凯龙影业将以现金方式,分别向鲍春雷、童黎明、沈晓燕等12人购买其持有的德纳影业共计1561.49万股股份,占其总股本的52.05%,交易总价为2.19亿元。本次收购,德纳影业100%股权估值4.2亿元,相比长城影视2016年底的收购估值,缩水了23%。
收购方红星美凯龙影业是红星控股控制的孙公司,红星控股的实际控制人是车建兴。收购完成后,红星美凯龙影业将成为德纳影业的控股股东,车建兴成为德纳影业的实控人。
德纳影业表示,本次收购是红星美凯龙影业实现全国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其充分挖掘德纳影业未来在业务上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扩大自身经营规模,提高盈利能力,对红星美凯龙影业在影视传媒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提升德纳影业的股份价值及股东回报亦会产生积极影响。
商业地产并购影院 红星美凯龙效仿“万达模式”
本次收购方红星美凯龙影业的母公司是红星控股,红星控股旗下的红星美凯龙在A股和港股均上市,是国内家具商场连锁龙头。 截至2017年6月30日,红星美凯龙(01528.HK)实现营业收入50.71亿元,相比2016年同期增长10.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2.86亿元,相比2016年同期增长5.5%。红星美凯龙的主营业务是家具商场的经营管理和专业咨询,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经营214家商场,覆盖全国150个城市,商场总经营面积1329.65万平方米。
红星控股在发展以家具卖场为核心的商业地产时,也开始做影院经营。红星美凯龙影业成立于2013年1月22日,目前在全国有14家影院,主要分布在上海、重庆、青岛、北京、天津等地。红星美凯龙影业2015、201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704.8万元、1.1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32.2万元、1795.3万元。
目前来看,红星美凯龙影业旗下影院的位置、区域与德纳影业影院不存在竞争关系,反而能够形成互补。红星美凯龙旗下影院的院线供应商为江苏幸福蓝海和四川太平洋,德纳影业的院线供应商是浙江时代,双方在院线等核心供应商方面保持相对独立,不存在收购人通过院线等核心供应商来损害德纳影业商业利益或者为纳德影业输送商业利益的重大风险。
▲红星美凯龙影业旗下影院的位置(德纳影业收购报告书/图)
红星美凯龙影业此番大手笔出手并购影院,是地产商大肆投资影院的缩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30家左右的地产商跨界投资电影院,如万达地产、嘉裕地产、南海控股、恒大地产、苏宁置业、华润置业等,这其中万达影城、金逸影城、大地影院等依托地产商建成的影院已具规模,这三家都是票房排名全国前十的影投公司,万达电影更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也因此,“万达模式”成为地产商兴建商业综合体的标杆。
业内人士认为,“影院+地产”配置具有天然的连接优势,艺恩研究总监付亚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租金成本是影院最大的成本,商业地产自有物业,租金相对低一些,主导决策灵活。影院承接了线下消遣入口,物业有电影院,对其他业态形成勾连促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