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28日下午3点40分,中国电影内地市场2月票房已突破100亿元大关,创中国影史新纪录。截至目前,中国电影市场2月共放映影片822万场,吸引2.59亿人次观影。
2月中国电影市场成绩斐然,“史上最强春节档”的助力功不可没。从2月15日(大年初一)至今(正月十三)共产出票房86.13亿元,在百亿票房中占比86.13%。其中春节7天长假(2月15日-2月21日)共产出票房54.42亿元,在百亿中占比超过一半。
创纪录的2月百亿票房到底从何而来?中国电影市场呈现怎样的特点?未来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几位圈内人士都怎么说。
陆川:类型多样 中国电影市场更加多元发展
截止到记者发稿时止,在百亿票房中,春节档的《唐人街探案2》贡献了28.3亿元,《红海行动》24.36亿元,《捉妖记2》20.95亿元,《西游记女儿国》6.98亿元,《熊出没?变形记》5.59亿元,《祖宗十九代》1.42亿元;节前全国公映的《神秘巨星》《南极之恋》《马戏之王》《无问西东》《爱在记忆消失前》等中外影片合计奉献约占10%。从公映电影类型上看,喜剧、合家欢电影将不会“一家独大”,主旋律影片、剧情片的介入,将为观众提供更丰富地选择。
在好莱坞电影《三块广告牌》首映礼上,著名导演陆川在为许多小众文艺片引进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对中国电影市场更加多元丰富的发展感到欣慰。“这证明中国的电影市场已进入到更加多元、丰富的发展阶段。”据悉,该片将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旗下合作影院专线放映,这也证明,中国电影市场以类型片为拓展中心,电影院线也将更加细分。
谭飞:口碑为王 中国观众更加理性消费
回顾2016年457.12亿的票房成绩,同比增幅仅有3.73%,有人曾预测“中国电影出现拐点”,但从2017年产出的559.11亿票房和13.45%的增幅来看,中国电影市场仅是进入一个理性调整期,并由原来“电影选择观众”模式,变成“口碑决定一切”。著名影评人谭飞曾在分析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特点时坦言,从《冈仁波齐》《二十二》等高品质影片的出现,再到《战狼2》《红海行动》创造的票房佳绩,中国电影观众消费越来越趋于理性。“很多地方出现,3D大片不再成为唯一选择,中国观众更注重电影本身,更注重故事本身。”
以2月春节档为例,《捉妖记2》是第一部曝出票房破亿的电影,《唐人街探案2》《西游记之女儿国》紧随其后,同样体量的《红海行动》前三天票房并不理想。但在随后大年初四到大年初七的口碑持续发酵中,《红海行动》一路逆袭,目前已突破24亿大关,这说明口碑效应已成为决定电影票房成败的重要因素。
尹鸿:电影已重回社会文化生活中心位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最新数据表明,2018年春节档中共有1.44亿人次走进影院观看电影,同比增长58.9%;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许多地方影院公映的热门电影甚至出现“一票难求”场面。著名影评人尹鸿在接受某自媒体采访时说,“这是电影重回百姓社会文化生活重心位置的一个重要表现。”
在互联网、移动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选择社交娱乐休闲的方式,已不再像五六十年代那般纯粹,面对曾经全年逾300亿的观影人次的“黄金年代”已一去不复返,但对于一个拥有16亿人口的中国电影市场而言,尹鸿认为,未来三至五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八百亿将不是神话。
在即将进入的3月,纪录电影《厉害了 我的国》《三块广告牌》《小萝莉的猴身大叔》的纷纷公映,也将再一次验证中国电影市场的多元与对电影品质的更高要求;在未来的十个月中,观众更将迎来包括张艺谋的《影》,姜文的《邪不压正》徐浩峰的《刀背藏身》等百余部优秀国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