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奖,并非全都欢天喜地、急不可耐。美国电影界有个金酸莓奖形同烫手山芋,与之相仿,由《青年电影手册》杂志创办的金扫帚奖,以评选年度最差中国电影为能事。对于这个“批评奖”,当几乎所有人避之惟恐不及时,能有人自觉上台受“奖”,起码来讲,其勇气可嘉!
金扫帚奖创设以来,尽管一直鲜有人来领这个特殊的奖项,可今年情况有些意外。近日,第九届金扫帚奖颁奖现场,艺人王宝强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坦然上台,成为金扫帚历史上首位来领奖的一线电影人。王宝强的导演首秀《大闹天竺》成绩平平,他也因此被评为最令人失望导演奖。
谈及《大闹天竺》的失败,王宝强坦言自己“第一次当导演,确实欠缺经验,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同时表示“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最后,他向观众道歉:“感谢金扫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跟观众说一句对不起,这句话在我心里很久了。我希望经过努力和学习,成为一个合格的导演,成为一个合格的电影工作者。”
王宝强的发言数次被掌声打断。相信这热烈的掌声中,饱含着现场观众对于王宝强勇气与真诚的认可,当然,也凝聚了大家对于他今后饰演出更令人难忘的角色,拍摄出更优秀剧作的鼓励与期许。
电视剧是百姓日常娱乐消费中的一道“主菜”,虽然说不同的人有着不一样的观赏口味,人们也不过是坐在家里或者抱着手机观看。但对于一部电影而言,在人们的文化娱乐选择更趋多元的今天,相信没人愿意满怀希望地走进影城,花费了金钱、时间之后,观看到的却是一部意料之外的“烂片”。观看“烂片”不仅浪费钱财精力,而且,还影响人的心情,“烂片”看得多了没准连人的观赏品位也会在不自觉中给拉低。如此说来,“烂片”带给观众的机会成本不能轻易忽略不计。
“烂片”令观众倒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着影视剧行业趋于虚浮,形成相对的“产能过剩”。而与这些“过剩产能”相对应的,则是文化艺术领域资金、资源的大量浪费,是影视剧行业垃圾文化盛行,引人回味的经典作品的总体匮乏。“烂片”之弊还不只这些,就拿本届金扫帚奖中的某部“中奖”影片来说,主办方直言,该片质量低劣,主创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利用各种方式炒作,还声称要状告批评该片的网站和网友,“给业内造成的负面影响太恶劣了,所以必须给予批评。”
无论从观众角度考虑,还是从维护我国影视业乃至社会整体文化发展的长远计议,皆需有金扫帚奖在文艺奖项的“百花园”里绽放奇葩。它的介入,更易于在我国影视业引发“鲶鱼效应”,促使相关影视从业者严格要求自己,增强文化精品意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尽力拿出过硬作品回馈观众和社会。
俗话说得好,一只巴掌拍不响。金扫帚奖略显晦气,但它传递出的批评之声终究“良药苦口利于病”,有助于迷醉者清醒,对此,作为相关的中“奖”者,何妨大度、勇敢一些,像王宝强那样以谦虚、自省、自励的姿态积极领奖?这样,才能进一步体现金扫帚奖的功效,才能激励影视人知耻而后勇,不断加压,不断上进,不断超越自我。
评上金扫帚奖固然不光彩,但王宝强勇于上台领“奖”,敢于审视自身不足,希望能给影视界的从业人员以启发,创作精品,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