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将于4月15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举行。相较于以往,不管是入围的演员,还是影片,今年的金像奖弥漫着浓浓的港味。说来有趣,诞生于香港的金像奖,见证了内地影人组团拿奖的那些年,也见证了香港电影的辉煌与黯淡。
说起港片,或许我们能够想到,七十年代的新浪潮、八十年代的吴宇森、徐克,九十年代的周星驰、王家卫,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港片的黄金时代也停留在了20世纪,2000年之后,港片从制作到票房尽显疲态,而豆瓣一则文章——《港片复苏?今年要拍的港片也太多了吧》,则让我们开始思考港片是否真的会回到属于他的黄金时代。
仅这篇文章中所列举的新拍港片就有八十多部,相比去年已经上映的六十多部,今年港片从数量上就拥有压倒性的优势,我们也能看出香港影视产业对于复兴港片的渴求。
有评论称,2017年的香港电影,再怎么也刷不出存在感,港片唱衰并不是仅2017年一年,从剧本到制作早已流露出疲态。面对逐渐萧条的香港电影市场,为何今年的港片产出量有了激增,并且基本都是纯香港的班底,这背后的原因也值得我们深究。
为何港片今年激增
2018年的港片数量激增,或许也是香港电影对于现状的反抗。今年数量激增的很大一个原因是去年香港电影产业不景气,票房过低,并没有给香港电影产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因此想通过数量的增加,占据更大的电影市场份额,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除此之外,港星因为参加真人秀等节目也被更多的观众所熟知。陈小春和应采儿参加了《三个院子》;吴镇宇带费曼参加《爸爸去哪儿》;刘嘉玲,蔡少芬参加《女神来了》,综艺节目让越来越多的港星开始选择捞金,在带来巨大的个人经济利益之外,港星在大陆的观众基础也在不断提升。
此外,香港影视业和内地合作,动作频频,从TVB和优爱腾的合作,到王祖蓝在内的组建工作室,良好的市场反馈,以及观众基础也让香港电影产业看到了一丝曙光。
纯香港班底满足影迷需要
从去年有关香港电影的影评来看,观众对于香港影坛的表现并不满意,除了饱受诟病的剧本及导演之外,“不正宗”也成为了观众不满意的另一个原因,越来越多的合拍,让我们很难在电影中看到香港演员的身影,虽然此举从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内地的票房,但是对于资深港片爱好者来说,更加期待的还是“纯香港”班底打造的港片。
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香港演员也趋向于同质化,流水线下的明星变得没有个人风格,也让观众开始审美疲劳,无论何时一提到港式风情,永远都是八九十年代的那些独具风情的演员,观众对于港片的记忆也停留至此。合拍过多带来的弊端就是造血功能差,香港影视圈内演员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小,这从很大程度上就不利于新人的选拔。
而今年的大部分纯香港班底的电影,或许也是香港影视行业想要突破现状,以培养更多新人增强香港影视圈造血能力的方式之一。
我们可以看出香港电影产业对于现今状况的担忧,以及做出的改变,但是这个改变能否真正的扭转香港电影产业现在的窘境,仍然是个未知数。
2018年香港电影是否找到了新出路
香港影视制作所面临的问题是复杂的,尽管如此,每年香港电影从数量上,仍旧占据了一定的大陆市场,但是评分则是令人尴尬,或许是2017年港片市场让香港影视制作产业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可从目前开来,香港影视制作仍然没有找对解决问题的方法。
2018年即将拍摄的新电影,仍然没有摆脱港片老三样:警匪、动作、黑帮,《神探大战》《圣荷西谋杀案》《火拼》《扫毒2》《拆弹专家2》等等,此类型的电影越多,对于观众而言也就变成了“在相同里面找不同”题材过于局限,内容老套。虽然也有一部分爱情、喜剧题材的电影,但是这并不能算是一个变化,电影数量增多,演员数量较为稳定,相同的面孔出现在不同的题材中,标签化不强,就难以让观众记住,现在的香港电影难在出现曾经的经典角色,因此创新对于港片来说至关重要。
无论港片的数量是多少,参演演员则反反复复就是那么几位,满屏的蔡卓妍、古天乐,也让观众审美疲劳,长期霸屏的香港影视剧“劳模”也就只能体现在数量上,从当红艺人到老演员这时间年的时间里,我们看到的是票房号召力越来越差,演技时好时坏,评分越来越低。当提到一个演员的时候,观众心里的代表作也是十几年前,而张家辉、古天乐、陈小春这类天王级别的人物,近几年给大陆观众留下的印象也是只“点一下玩一年,装逼不花一分钱”的贪玩蓝月,现状也着实令人唏嘘,港片已经难以跟上观众对于影视剧的审美变化速度
为何落得如此境地
上游产出难,老人吃老本,作品没新意。更重要的是近年来,香港影视产业并没有出现优秀的导演和编剧,造血功能差,也就注定港片在十年后的今天,所展现给观众的仍是十年前的东西,新人难出头,老人江郎才尽,香港影视产业逐渐走向下坡路。
从陈伟霆出道十二年,打了十年的酱油,我们就可以知道,香港影视圈的现状并不是没有新人的存在,而是新人出名难度大,香港影视圈资源过度不平衡,让越来越多的香港演员选在离开香港,北上另谋出路。
内地、东南亚影视近年的蓬勃发展,也从一定程度上给香港影视剧产业起到了一定的冲击,面对内地电影制作的大投入,香港电影制作,至少在成本投入方面是难与内地电影相较量的。香港导演欧文杰曾说过:“如果你仅仅局限于香港电影市场,还想以电影人的身份谋生,实际上你是无法找到薪水足够可人的工作和机会来养活自己的。”
香港电影的成功之路究竟在何方
虽然港片大环境如此,但是近几年香港导演中也仍有“北上”十分成功的,2016年的《湄公河行动》,今年的《红海行动》,赢得了票房、口碑的双丰收,而林超贤这个名字也为更多的内地观众所熟知,虽然两部电影的成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紧扣主旋律,但是更为重要的是,给香港电影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的思路,跳出原有的“舒适区”,尝试更多的题材,大胆启用新人,甚至与内地联合拍摄,以达到资源互补的作用,对于香港电影今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启用香港本地新人,也是香港电影产业发展所需要思考的问题,近几年香港电影产业不景气的很大一个原因是,圈内竞争不够强,老人没有危机感,长时间下去,电影创作必然会变得没有新意。
香港电影想要继续发展的前提就是找准市场,内地电影市场对于香港影视剧制作来说,即是一块肥肉,又是一块难啃的骨头,面对影视剧审核政策逐渐紧缩,港片进入内地的难度也在逐渐加大,但是如果真的能敢于创新,打破现有僵局,重新获得内地市场,这对于香港影业未来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