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度的金爵论坛,可谓是上海电影节犀利观点产出地,所以每场金爵论坛都一票难求,场场爆满。今天下午的“电影工业化之路”论坛上,叶宁急了!几度试图打断主持人的话,因为他觉得工业化是中国电影的必由之路,是保证高品质、分工的系统,是更高级的生产形态,这个问题不用讨论,再讨论就太浪费时间了。
而叶宁着急的另一个问题是工业化过程中的创作。做好工业化的前提是每一个环节都要专业,每一个人都要专业,先把自己的活做好,一步一步走。工业化包括专业化没有捷径可走,一定要努力,除非你是天才。创作的自由是在一定的设定里,生动的,戏剧化的表达,这才叫创作。不是乱相、不是空想、不是胡诌,更不是狗血。我们说人物设定,他的衣食住行,他的时代背景,这个环境你做过研究吗?很多人不做研究,想当然狗血,不行我就穿越,这能行吗?
以下为论坛对话内容,略作删减整理:
叶宁:第一个回答,工业化是中国电影的必由之路。要非常扎实的去做,特别开心今天两个好朋友都在这边,特别期待他的《动物世界》。这就是中国电影文化的基石。
第二个回答,为什么?因为这是必然之路。第一个逻辑是中国电影观众变得越来越聪明,实际上在创作的时候,对创作者来说,讲一个故事的时候,观众是很聪明会有预期和判断的,这些预期和判断就是套路。你违反了套路就很糟糕。这个故事的逻辑包括戏剧结构我们要学习。
第二个方面是因为现在中国的电影观众回归到电影本身的热爱。伟大的电影导演一定会创造电影世界观,而且电影是生动的光和影的故事。所以这方面当然是需要工业化。中国的电影观众喜欢看,这个如果把这个了解的话,你就会知道有些电影,不管是来自印度、西班牙、美国,为什么受到追捧?无疑例外就解决了这两个。这就是电影本体,不是我创造的,我是总结的。好莱坞的编剧里都是这样了解剧情结构,这样塑造人物的。有可能莎士比亚也是这么考虑问题的。所以人物和讲故事的能力是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力量,也是电影力量。
首先弄清楚什么是工业化,它一定是好的,一定是必然之路,是保证高品质、分工的系统,更高级的生产形态,毫无疑问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从法律法规、金融到市场规范,再到拍摄技术,是这个东西。你能用得好,用得不好是另外一回事,不用讨论,再讨论就太浪费时间了。
第二个问题,有些事情解决不了工业化问题。工业化是什么?需要做得足够专业,做专业人士。就像刚才李捷说的,中国每一个环节必须更专业。我经常告诉我的团队,我们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区别在哪儿?说他不好,怎样更好呢?在座都是创作者,很多是编剧。换成你自己写这个人物你会写得更好吗?你做故事的创作是有逻辑的,大家知不知道,故事推理要有逻辑。你会发现一个现象,有些人讲故事我们喜欢听,津津入味,有些人讲的故事就觉得狗血。要解决的是逻辑问题,故事表达几千年没有变过的逻辑。从莎士比亚的戏剧结构,到电影到现在美剧发展的结构,实际上不断创造方面的深化。现代美国成熟工业体系的创作越来越厉害。工业化是因为有土壤,这个产品不行转向另外的产品。
现在看剧本,我几乎看十个剧本看不到一个逻辑合理的剧本,因为我们能力不够,把很多事情想当然了。创作的自由是在一定的设定里,生动的,戏剧化的表达,这才叫创作。不是乱相、不是空想、不是胡诌,更不是狗血。我们说人物设定,他的衣食住行,他的时代背景,这个环境你做过研究吗?很多人不做研究,想当然狗血,不行我就穿越,这能行吗?
第一个真的要做研究,不知道你是什么专业,制片还是宣传发行,先把这个行业的活钻透。我希望等会儿说更多。说到创作经历,他们每一个人包括创作过程,就一个片子一个片子的爬,一定是这样的。这个片子类型没有爬过。怎么形成自己的语言?弄完以后再按照自己的语言放飞,去尊重,这就是创作规律。你越懂这个越有创作自由度,说出来的故事越有力度。
包括绘画,西方油画发展,最重要是颜色的技术,然后是大规模的。有些可能艺术形式实现不了的,都是尊重、了解。在座每一个人真的从自己努力,工匠精神。没有捷径,这是中国最大的差距,一夜想成天才。这才是规律,这才是真相,而不是在那凭空乱想。很可悲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不行,脱节。没意识到这些,没有意识到这个环境踏踏实实。去把这个研究透灯光没有研究透。每一个环节太差,坐在这儿都想别人的问题,坐在这儿都想变成导演,都想变成郭帆。先把自己的活做好,一步一步走。工业化包括专业化没有捷径可走,一定要努力,除非你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