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常常是人类阐述对于未来科技想像的一种方式,在人工智能又变成流行词之前,已有众多电影预言人工智能的好与坏,看了《终结者》想到杀人机器,看了《蚁人 2:黄蜂女现身》会好奇昆虫机器人的进展,那么,现在没道理不谈区块链。
从好莱坞到亚洲,电影行业转进区块链
当区块链风潮进入亚洲电影圈之前,欧美大概先玩了 2~3 年,包括开拍以区块链或加密货币为核心剧情的电影,支持加密货币支付网路观看,或是用区块链节点传输以防止盗版的发行等模式,今年 7 月才在美国上映的《No Postage Necessary》爱情喜剧片,故事男主角是一名卷入 FBI 调查失窃比特币案件的黑客,虽然剧情未获得太大好评,但该片仍写下一个纪录:全球第一部使用区块链(Qtum 量子链)技术发行,并可通过加密货币支付的电影。其他正在拍摄的区块链相关电影还有《BitCoin》及华语片《圣人大盗》。
图|《No Postage Necessary》描述男主角是一名卷入 FBI 调查失窃比特币的黑客,同时该片是全球第一部使用区块链(Qtum 量子链)技术发行,并可通过加密货币支付的电影。
为什么电影行业对区块链感兴趣,理由很简单,跟金融、制造等其他行业一样,希望解决行业现有的问题或是跳出窠臼,DT 君分析,电影行业转进区块链有三大诱因,先讲前面两个:融资以及发行(distribution),为电影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两个重点。
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举办的 CANNES NEXT,是探讨电影行业如何运用科技创新的大会,今年 CANNES NEXT 会议重点除了虚拟现实(VR)带来沉浸式体验之外,就是区块链。戛纳电影节市场执行董事 Jérôme Paillard 表示:“区块链是一种全新、透明、可靠的方式,可以识别和追踪电影行业整个价值链中的交易。我相信它将在未来几年发挥重要作用,促进电影的融资和发行。”
在互联网时代,娱乐行业得以比过去更民主化一些,从 YouTube 到抖音这类的视频平台,赋予一般人自创内容的舞台,可以红的比艺术家 Andy Warhol 所说“未来,每个人都可以成名 15 分钟”还要久,但是,电影的制作成本太昂贵,每天都有众多的剧本被产出,能拿到资金才有开拍、被大众观看的可能,募资就成了关键一环。
当电影完成后,又需要上映及发行,在实体戏院上映外,还有线上影音平台如爱奇艺、Netflix、Amazon、或是发行 DVD 等管道,通路商掌握了大权。从募资、前制、后制、内容分发、利润拆账,这一长串的电影生命周期流程有太多的不透明,被某些中间人所掌控或垄断,或是拿走大部分的利润。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干掉许多“中间人”的特性,被许多影视从业人员视为是改变游戏规则的机会,像是身兼编剧、导演多职的 Zach Lebeau 创立了 SingularDTV,算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公司,被喻为是“以太坊上的 Netflix”,还找来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Joseph Lubin 担任 CTO。
图|有“以太坊 Netflix”之称的 SingularDTV,让艺术家可以为自己本人、或是自己的电影或音乐项目发行代币
SingularDTV 强调通过智能合约进行项目众酬、作品版权管理、P2P 点播,让创作人拥有版权及控制权。旗下有两个核心产品,一是区块链多元智能合约 Tokit,让艺术家可以为自己本身、或是自己的电影或音乐项目发行代币,进行募资,同时也能把知识产权权益、收益、版权嵌入到可编程代币之中,另一个则是专门服务艺术家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SingularX。
除欧美市场外,SingularDTV 在去年进军中国及香港,已宣布两个中国项目是与青年导演魏书钧、曾玉婷合作,为各自执导的电影《野马分鬃》、人物志《黑夜彩虹》进行代币众筹。
其他的区块链影业娱乐公司还有 MovieCoin,创始人 Christopher Woodrow 同样是电影行业老将,他们喊出的口号是“好莱坞 2.0”,则是锁定在内容制作与融资,以及把每个项目的收入、支出全部透明化,让投资者、创作者、制片等都清楚掌握资金动向。他们也发行 Moviecoin 代币,让消费者能用来支付电影、娱乐服务。
一直以来,电影行业都希望能与观众产生更多的互动,在实体电影院盛行的时代,电影散场观众离开,电影制作团队不容易获得观众的意见回馈,能参考的只有票房数字的好坏,后来 Netflix 等线上平台出现,强调透过大数据分析每个观众的喜好,利用算法推荐影片,增加了与观众的互动性,尽管如此,电影行业依旧与每一位观众保持着距离,电影看完了,连结性往往就终止了,多半存留在观众的记忆里,顶多你是迪士尼粉丝、漫威(Marvel)或 DC 迷,看完电影买个角色公仔回家收藏,或是到电影场景旅游观光,怎么让电影在结束后仍保有与观众的连结性,是电影行业百般思索的问题,区块链有机会做到,所以第三个诱因就是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
让寻常老百姓有感,让区块链落地
说一个故事,某天一位知名电影人在某个微信群里发了条讯息:区块链电影,有没有兴趣?
冲着这位电影大哥的人脉,以及区块链的火热,让不少投资人、戏院老板愿意拨空见一位年轻人。那位知名电影人是港星曾志伟,那位年轻人叫徐嘉凯,第一部华语区块链电影《圣人大盗》的导演。
徐嘉凯,一个 90 后的新生代导演,拍网剧,因为拍出资本主义、既得利益者的“真实”面目而受到年轻世代的喜爱,他也开酒吧,因为网剧拍完了,就把片中酒吧场景留下对外营业,他的理由很简单:就像看完了迪士尼动画,可以去迪士尼乐园玩一样,“参与”创造一种沉浸式娱乐、一种可持续性。
“我本身是信仰区块链的!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多元性、深度参与性,电影也要走到这一点。”徐嘉凯在接受 DT 君专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做电影,接触科技是很平常的事,看到人工智能可以写诗、写恐怖故事,他就研究用 AI 创作剧本,但因为“AI 可以编三幕剧,但写不出一个身而为人价值的剧本”而暂停。他从丝路(Silk Road)、暗网 Darknet 的故事,知道了比特币,并被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精神所深深吸引,“金钱的本质是纪录工作以及转移工作的价值,演变至今却已失衡,一般人努力越多,与资本阶级的差距却越大,我们不知道区块链有没有可能扭转这件事,但至少控制链上数字资产的权利回到了我们自己身上,”他说。
所以,他决定拍部跟区块链有关的电影,谈人性、社会阶级、自由梦想,也谈光明与黑暗。
庄子胠箧篇:“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有人说,《圣人大盗》是一部融合《无间道》和《华尔街》的电影,但除了故事跟区块链有关之外,透过区块链打造一个以电影结合卡牌游戏、实体结合虚拟的生态圈,才是拍摄《圣人大盗》的 SELF 团队真正的目标。
技术团队成员来自两岸三地的高手,SELF 联合发起人葛如钧,台湾新兴科技领域的 KOL,是台湾第一位被 Google 和 NASA 合办的奇点大学(Singularity University)录取的学生,现为台北科技大学互动设计系助理教授。
SELF 智能合约开发团队总监唐飞虎,哈工大毕业的她,是 2015 年微软编程之美竞赛总冠军,近期则制作并协助发行中国区块链游戏“以太萌王”、“以太水浒”、“冥币”等 7 款智能合约游戏。
此外,SELF Dapp 合作开发者胡耀杰和李婷婷都是香港科技大学的高材生,胡耀杰曾获香港 Microsoft Imagine Cup 亚军及 AI Cup 季军、Uber 电梯演讲冠军,现任图灵炼科技公司创始人,也是 SELF DApp 的重要开发者。李婷婷在币圈、链圈名气不小,曾在加拿大的 ETHWaterloo 盛会作为香港区块链代表,现在还是微软亚太区人工智能研究员、图灵炼的区块链总监。
概念新颖加上团队阵容,吸引了台湾、香港及美国的资金投资,曾志伟不仅投资《圣人大盗》电影也投资 SELF 公司,另外,台湾电子行业大老、中环集团董事长翁明显更是主要投资人。
图|SELF 创始人&电影《圣人大盗》导演徐嘉凯(左)、SELF 联合创始人葛如钧(右)
第一步发行娱乐加密票证
首先,团队发⾏基于以太坊的 ERC 721 的非同质化代币(Non Fungible Token)—SELF“娱乐加密票证”,预计今年底对大众推出,可以用 SELF 在实体电影院或网上观看电影,也能用来在酒吧、餐厅消费,比较值得一提的是戏院消费采取“托底”设计,让 SELF 的永远价值不会变成零。
什么是托底?葛如钧解释,加密货币如比特币的涨跌很大,是让许多人不敢踏入加密货币世界的主因,区块链现在面对的挑战跟机会就是与真实世界的互动,托底机制可以保障不管未来 SELF 上交易所之后的价格怎么变化,至少有一个场景是确保价值永远存在、固定的,也就是 100 枚 SELF 可以换一张电影票,可以保障消费者的 SELF 价值不会化为乌有,目前签订的戏院伙伴为投资人中环集团旗下的威秀影城,以及其他台湾和香港地区的主流戏院,像是国宾影城、AMC 院线等。另外,透过曾志伟的牵线,也将和中国前五⼤院线集团之⼀达成合作。
图|《圣人大盗》电影获得曾志伟投资
虚实融合的世界:现实人生+卡牌游戏
比起用 SELF 支付电影、餐厅消费,他们更希望建立一个沉浸式娱乐生态系统,也就是利用区块链角色卡牌游戏 SELFER GAME,串起现实生活和虚拟人生。
团队会参与早期众筹的支持者一个免费的加密卡牌,该卡牌绑定用户的数位资产钱包,根据消费纪录累计积分,提升卡牌⾓色的等级。另一方面,对电影公司、创作者、餐饮企业来说,可以依据区块链上的消费记录给予用户不同的赠礼,提高与用户的互动跟黏着度。
好莱坞的卖座电影《头号玩家》被喻为是阐述区块链中心思想的代表作,剧中有一个虚拟现实游戏世界“绿洲 OASIS”,在 OASIS 世界全是玩家们的分身,徐嘉凯认为,“其实我们离这样的世界并不远”,现代人在 Facebook、Instagram 上创造的自我形象,并不一定与真实世界一致,而电影是娱乐跟艺术,还有一个重要元素—社交行为,SELF 区块链卡牌游戏可以让玩家拥有自己的虚拟角份,这个身份会投射到电影当中的角色,而且角色的成长、进化则是依据玩家在现实生活上的行为来执行。
以太坊上基于 ERC721 规则的 Non Fungible Token 可以让每一个代币是独一无二,如同最具代表性的谜恋猫(CryptoKitties),每一只猫都是独特的,但是并没有办法依时间或饲主的行为而有所改变,因此团队中胡耀杰和李婷婷开发首创的 ERC860 规格,希望让虚拟身份可基于不同的行为,产生不同的进化结果。
胡耀杰和李婷婷合作发表一篇论文《Hierarch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Ethereum smart contracts across Testnets》,在今年 6 月 ACM MobiSys 2018 国际会议中讨探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的工作坊 CryBlock 2018 上获得最佳论⽂奖。
他们提出一个二层级的架构,由两种类型的智能合约组成:托管人(custodian)和客户端(client)。托管人合约可以部署 on demand 的客户端合同,取用其数据,并调用其方法来执行特定更新。此外,他们也开发了一个框架,允许客户端合约可以跟所有的或部分的群体共享共同变量。
玩家依据不同的⾏为价值,获得不同的 SELF SCORE,如同角色扮演(RPG)游戏里的⾓色属性加上经验值的整体函数。
举例来说,有一个玩家在 SELF Chain 上的纪录是看了很多部电影,他的虚拟角色可能会变成一个创业家,而另一个常去酒吧消费的玩家,他的虚拟角色就可能演变成一个投资者,每一个角色都能获得不同的权利,像是创业家就可以发布 DApp 任务等,或是投资者可以使用实体餐厅或酒吧的专属 VIP 包厢。
“这个沉浸式娱乐生态圈可以发展一个虚拟城镇、虚拟世界,”徐嘉凯描述,“这个世界不是要覆盖全部的现实世界,只是用我们的东西会更好玩。”
图|推出《圣⼈大盗》电影跟实体世界连结的 SELFER GAME 区块链卡牌游戏
非得区块链不可吗?
多数人可能会想:这种模式就像是现有的飞行里程累计、或是集点红利模式,有必要用区块链来做吗?答案是有这必要,因为要串连不同领域业者的 IT 系统难度非常高。
用户的消费记录往往是掌握在支付业者手上,像是支付宝、微信支付、Apple Pay、LINE Pay 或信用卡业者,实体戏院或餐饮商家想要取得数据,首先,必须与这些巨头谈合作,“但打通关是很难实现的”,而且就算假设这些巨头都愿意合作,各业者后端 IT 系统的串接更是无比复杂。
不过,在区块链的场域中,消费纪录、点数计算、奖励计算都可以靠智能合约自动化执行,“任何一个人、商家都可以来对接,而不会被生态系排除在外”。另外,区块链可以纪录行为的本质,对生态圈参与者的行为给予奖励,想建立一个生态圈更重要的是信任感,区块链的一个精神就在于共识信任机制,不会被单一公司独揽大权。
图|《圣人大盗》剧照
泰国最大的连锁影城 Major Cineplex 不久前宣布开始接受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购买电影门票和爆米花等商品,这代表着不仅是电影创作者、艺术家对区块链有兴趣,一直遭串流媒体平台抢生意的传统剧院也在拥抱这项新的技术。
团队来自两岸三地的 SELF,希望以区块链解决电影票房不透明、分帐不均的问题,并让电影的支持者、观众可以成为参与者,与创作者以及延伸的泛娱乐商家共组一个现实和虚拟连动的沉浸式娱乐生态圈,目标很宏大,能否成功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