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金庸:中国最后一位大文豪大名士故去了

什么武侠,什么传统文化,到头来都是尘归尘,土归土。

01

金庸先生走了。

94岁,喜丧。

他老人家这一辈子来过爱过更是写过。

如今大师仙去,我们无比怀念他。

他老人家一生的光辉成就照耀过无数个孤独的灵魂。

同他老人家带给我们的感动和爱意相比,今天任何赞美他怀念他的文字,或者说其他形式都显得苍白,显得小气。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只出了一个曹雪芹,一个鲁迅,一个金庸。曹雪芹和鲁迅这样的作家不会再出第二个了,金庸也不会再出第二个了。

金庸之后,再无武侠。

一个时代真的就此结束了。

现在的舆论氛围,但凡有一个文化名人去世,大家总会都说一句,一个时代结束了。

有些人配不上这个时代,更别说代表这个时代。

金庸先生不一样,他塑造了一个时代,更能够代表一个时代。

他是传统中国里最后一位老先生,最后的大文豪,最后的大名士。

02

金庸先生走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他这样的作家了。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只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苦苦搜寻,渴望着能在看一看他的背影。

然后告诉身边儿孙。

孩子们,有时间读一读金庸先生的小说,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

真的没有金庸这般的作家,永远不会再有了。

这一点,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严锋教授说的最好,深表同意。

他说:

“金庸先生走了,一个时代结束了。恕我直言,今后不会再有这样的作家了。金庸不是翘课关在宿舍里日更1万能练成的。”

“你能写得出萧峰的豪情,段誉的憨萌,令狐冲的苦逼,程灵素的深情,黄蓉的精灵,韦小宝的无赖?”

“你写得出凌波微步的潇洒,六脉神剑的气势,天山折梅手的精妙?这些不是百度一下就能得到的,需要文化,文化!”

“这文化需要你出身海宁书香门第,经过现代大学教育,在中国最多难但也是最有追求的年代,从内地辗转香港,见过人世的真相,体验过最无望的爱情,经过记者写作生涯的职业训练。”

“以上种种传统与现代缺一不可的外在条件,再加上天生禀赋,在香港这个承接古今、贯通中西的大熔炉中反复锤炼,方能练成绝世神功。”

03

看到了吧。

想要成为金庸,必须要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作为最根本的文化基础,而在应试教育体系下训练长大的我们能有吗?

恐怕连传统文化的皮毛也没有吧。

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中国正在以不同的方式慢慢的消失和瓦解,这是不争的事实吧。

启蒙的老学究被打倒了,古都的城墙也被拆了,古老的自然村落也被替代了。大时代的变迁之中,无事不哀,无人不伤。

有一天,我们中国人可能也会写出类似《哈利波特》那样的皇皇巨著,但再也没有武侠了,再也没有金庸了。

唐人写诗,宋人写词,金庸写武侠。

我们读唐诗,读宋词,读武侠。

中国文化几千年来一脉相承,不曾中断。

可是,金庸故去了。

谁还能继承这几千年的中国文脉呢?

这个人暂时还没有出现,也不知道将来会不会出现?

金庸的武侠小说至今也没有得到严肃文学的全面认可,还是很少出现在教科书里。

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因为有些人连鲁迅也想赶出教科书。

有一天,如果真的这样了。

什么武侠,什么传统文化,到头来都是尘归尘,土归土。

白茫茫一片也就干净了。

04

金庸在每个读者心中种了一颗种子,如今这颗种子生根发芽了,长成了一棵大树。

大树样子好像一座丰碑,上面写着几个大字。

“人民艺术家金庸先生永垂不朽”

襄阳人民更没有忘记他,一个个带着蜡烛,自发地走上城头,为他点亮了整个襄阳城。

金庸先生留在读者心中的种子不仅可以长成了感恩之树,还长成了忠义之树,仁爱之树,自由勇敢之树,一切美好品质之树。

他用郭靖告诉我们,什么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一个人总要承担起一部分的社会责任。

他还用赵敏告诉我们,什么是“我偏要勉强”,有梦就去做,有爱就去追,人生那来的那么多条条框框。

他还用郭襄告诉我们,什么是“一见杨过误终身”,永远忘不了你我初初相见的那个夜晚,春风再美比不了你的笑,春风十里到底不如你。

还有乔峰告诉我们什么是顶天立地伟丈夫,令狐冲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由洒脱真性情。

甚至连冯默风这样的二三线人物都会告诉我们,即使有一天去打铁了,也不会忘记自己曾是桃花岛的人。

金庸先生用他笔下的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伴随着我们成长,更是教育了我们,启蒙了我们。

曹雪芹我们没赶上,鲁迅我们没赶上,还好赶上了金庸。如今想来能够和老爷子在同一时空中存在许久,真是与有荣焉。

05

金庸先生出生在浙江海宁的世家大族,自幼饱读诗书,更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成年之后,他一心为国,想要北上到外交部求职,可惜北京并没有留下他。回到香港,他创立明报,为了报纸的销量开始创作武侠小说。

60年代文革的风潮刮到香港,他又拿起了如椽巨笔同左倾主义作斗争,80年代之后也是为了香港的前途问题多次进京面圣,同小平同志互称先生,把酒言欢。

后来他也参与了起草《香港基本法》,这样一来也算是了却了一直以来埋藏心中的书生报国的夙愿。

如今大师仙去,世间再也没有了如他一般的大文豪大名士。

“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

金庸先生,请一路走好。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再见,武侠;再见,金庸。

电影界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原文地址:http://www.dianyingjie.com.cn/2018/1031/31502.shtml

关键词: 金庸 文豪 名士 中国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水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