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人&影事 / 正文

《逐梦演艺圈》导演与影评人对薄公堂,毕志飞被赞彬彬有礼

11月5日下午,《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的导演毕志飞与影评人正式对薄公堂,这对中国的电影评论来讲,是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

11月5日下午,《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的导演毕志飞与影评人正式对薄公堂,这对中国的电影评论来讲,是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

毕志飞导演作为原告出席。而被告方面,则有两位。一位是作者刘远航先生,一位是杂志社《中国新闻周刊》。著名影评人杨时旸,也是《中国新闻周刊》的主笔之一,代表两被告出席。

关于这场影评引发的纠纷,早前,正规新闻媒体已经有过零星报道。我们不妨前情回顾一下。

毕志飞导演拍摄《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并且在2017年9月22日首次上映,后晋级撤档,宣布择期重新上映。2017年12月30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刘远航先生采访毕志飞导演。

2018年2月9日,毕志飞导演的《逐梦演艺圈》重新上映。而《中国新闻周刊》方面,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文章,名为《毕志飞:谁敢说我是烂片导演》。后文章发布其它媒体平台时候,更名为《毕志飞:豆瓣“史上最烂电影”制造者》。毕志飞方面认为,这篇采访报道,刻意歪曲自己,构成名誉侵权。

毕志飞导演的诉求则是,删除文章,道歉,承担30万元精神抚慰金和相关诉讼费用。著名影评人杨时旸先生则代表《中国新闻周刊》及其自己的记者刘远航先生,积极应诉。

在结束庭审之后,杨时旸先生发布讯息,回忆整个过程。其中有三点讯息较为值得注意。第一点,是毕志飞导演没有携带任何随从人员,自行前往,但迟到了。第二点,毕志飞导演在递送材料的时候,都是双手承递,彬彬有礼,第三点,毕志飞导演衣着朴素。

而法庭没有当场宣布裁决结果,需要择期宣布。纵览整个事件,可能双方都藏着委屈。《中国新闻周刊》方面认为,自己秉持公正,客观报道,无可厚非。而毕志飞导演方面认为,自己接受采访,但却引来了如此负面的报道,实在不妥。

一句老生常谈,在法庭没有做出裁决之前,任何的先入为主都是错误的。我们没有能力评断任何一方的正误。

而两方解决纠纷的方法,值得点赞。对于毕志飞导演一面而言,自己及其电影作品遭遇负面评价,采用法律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再合适不过。我们很多电影的出品方和导演,在自己作品遭遇负面评论之后,是雇佣水军,谩骂影评人,这才是最为不妥的。

而作为《中国新闻周刊》方面而言,坚持自己的创作原则,不因为采访了哪位导演,便在行文当中过分亲近,也是堪称行业楷模。我们很多影评人都无法做到,采访而不亲近。对于周刊方面的积极应诉,也是值得认可的。

而这件事情,对于中国电影及其电影评论而言,是意义重大的。大家都在法律允许的范畴内合理做事,有纠纷,也通过司法的方式解决,值得行业学习。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水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