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拍电影时是枝裕和在想什么?

“是枝裕和的另一种成长”分享会北京举行

日前,“是枝裕和的另一种成长”《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分享会在北京举行。

是枝裕和在8年的时光中,一边拍电影,一边写下20万文字,回顾30余年创作生涯,讲述每一部经典作品背后的传奇故事、缘起与理念,记录各个创作时期对电影的探索与思考,坦承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

分享会嘉宾对谈

史航

                                                     止庵

 

分享会现场         

日前,“是枝裕和的另一种成长”《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分享会在北京举行。        

作为亚洲艺术电影的领军人物、第71届戛纳金棕榈奖得主,是枝裕和在中国的人气如日中天。这样的是枝裕和,在拍电影时思考着什么?从默默无名的纪录片导演到世界瞩目的电影大师,他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历程?学者止庵与影评人史航,共读由新经典文化推出的是枝裕和自传性随笔集《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分享他不为人知的“成长故事”。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是是枝裕和的首部自传性作品,也是迄今为止最具分量的文字代表作。他在8年的时光中,一边拍电影,一边写下20万文字,回顾30余年创作生涯,讲述每一部经典作品背后的传奇故事、缘起与理念,记录各个创作时期对电影的探索与思考,坦承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        

现场,两位嘉宾分享,是枝裕和初入电影行业的时候,曾因筹措不到资金,只好硬着头皮赊了五千万日元来拍摄处女作《幻之光》。《无人知晓》虽然让14岁的柳乐优弥获封最年轻戛纳影帝,但从企划到上映足足耗费15年时间,其间几度搁浅。《步履不停》让他收获世界观众的喜爱,但那时他却面临电影生涯最大的危机。        

两位嘉宾一致认为,是枝裕和目前获得的嘉奖和盛名,是他本来就会到达的高度。他传承并突破了日本电影传统,如止庵所言:“作为日本电影的中坚力量,是枝裕和在日本电影史上已经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身为编剧,史航大为赞赏是枝裕和的编剧能力,他多次在社会新闻中抓住闪光之处,改编出《无人知晓》《如父如子》《小偷家族》等经典影片。作为作家,止庵十分钦佩是枝裕和能在家庭电影门类中不断深耕,以现实主义的眼光,一次次在家庭与社会两个主题中游刃有余地讲述新的故事。        

是枝裕和在言及本书的创作缘起时,谦虚地说“受人邀请,一不小心就出版了这本书”。但两位嘉宾认为,这些文字绝不是导演是枝裕和的副产品,而是作家是枝裕和的杰出作品。在观赏电影之外,阅读是枝裕和的文字极具价值。        

从书中不难看出,是枝裕和是一位步履不停、思考不止的导演,《距离》《步履不停》《比海更深》《如父如子》等,都是他对不同阶段人生困境的反思与总结。这种思想的深度,赋予了影片与心灵鸡汤截然不同的内涵与力量,也是作品值得反复回味的原因。

关键词: 裕和 电影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水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