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是导演曹保平2013年拍摄的作品,搁置五年之久终于上映。曹保平延续了其现实主义风格,从《李米的猜想》到《烈日灼心》,他擅长主流叙事,在淡然的外表下是对社会及人性深层次的剖析。《狗十三》作为一部“青春片”,放弃了以往青春片惯用的“堕胎、校园暴力、撕逼”等戏码,而是以一种有条不紊的叙事方式来讲述一个中国式家庭下三代人之间的矛盾。
《狗十三》的英文翻译是:Einstein and Einstein,直译为“爱因斯坦和爱因斯坦”,便是指影片中先后来到李玩世界的两只叫做“爱因斯坦”的狗。影片开始,素面朝天的李玩顶着额头上象征着青春的痘痘,咧着嘴露出矫正牙齿的牙套,紧接着是她的一段独白:“你知道人总是这样的,比如过年我买了一件绿毛衣,从交了钱起我就开始后悔,但是,如果买了红的,我肯定也会后悔”,无论选择什么都会后悔,李玩在一场自我安慰中,放弃喜欢的物理小组,父亲果断地帮李玩选择了她不喜欢的英语小组,这是父亲强权的体现,也是李玩在一场逼迫中完成的第一次妥协。
李玩的父亲跟其继母的儿子降生,一家人对李玩都选择了隐瞒。“爱因斯坦”是父亲出于愧疚送给李玩的一只狗,就在她与“爱因斯坦”建立出感情的时候,爷爷弄丢了狗,而李玩开始疯狂地寻找“爱因斯坦”,此时的“爱因斯坦”对于李玩还是她内心的幻想和信仰的一种象征,她选择抗争,找回“爱因斯坦”。家人找回一只假的“爱因斯坦”,李玩第一眼便认出这不是那只“爱因斯坦”,家人强行让李玩接受这只假“爱因斯坦”,而李玩的反抗在爷爷的呵斥声中结束。在家人的欢声笑语中,假的“爱因斯坦”顺理成章的变成真“爱因斯坦”,此时电影的暖色调下隐藏着李玩的再一次妥协。
彻底的妥协,在父亲对其一阵打骂之后。躲在卫生间的李玩,信仰以及幻想随着水流被一并冲走。相对于开始李玩躲在房间里嘈杂的摇滚声,此时安静带有悬疑色彩的配乐,和洗手间氤氲的雾气,将李玩的哭泣声淹没,在一场歇斯底里的情绪中,宣告着一场真正意义上对现实妥协的成人礼的开始。
父亲的教育,便是典型的中国式教育。“爸打你,是因为爱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了”,在青春叛逆时期,我们似乎都不能理解父母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打骂,而在不断的成长与妥协后,这种“长大后的明白”,无疑意味着我们将来都会变成自己曾经厌恶过的以及那个理解不了的父母,这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延续。
在饭局上,李玩要看展览的要求无人在意,而年幼的弟弟昭昭背起三字经时,吸引了饭桌上每一个人的注意力。李玩冲向看展览的地方,在短暂的运动镜头中,她奔跑在展览厅门外,而灯光随着她的奔跑渐渐熄灭,也意味着李玩的幻想以及内心的希冀被再一次湮灭。
影片的色彩基调始终是以冷暖色调的不同进行穿插。影片初期的李玩还是抱有幻想的那个单纯的她,暖色调也象征着她内心的柔软。在她接受了假“爱因斯坦”后,狗又被送去狗肉馆,李玩的恳求无济于事,当她看到那个楼上经常学鸟叫的精神病人被抬上担架,此刻的她终于明白,抗争是没有用的,就像教室里闯入的那只飞鸟,在学生们一片疯狂的叫嚣声中,最终被老师打死而平静地扔出窗外。李玩在演讲比赛中因表现失误的弃权,也象征着她对于社会抗争的放弃。李玩请求父亲带他去“爱因斯坦”被送去的地方,此时冷色调将收容所渲染的更加凄凉冷酷。冷暖色调的对比,象征着李玩的内心变化,她在无济于事的挣扎和残酷的氛围中学会妥协和微笑。在饭局上,面对端上来的狗肉,在家人看着她紧张的眼神中,李玩最终微笑着说出“谢谢叔叔”,将狗肉咽下,她显然已经接受了这种中国式教育以及饭局文化,这是李玩面对成长最终妥协后而进行的一场仪式。
第一只丢失的“爱因斯坦”终于出现,它有了新的主人,此时的李玩却放弃与狗相认,她冷静地对堂堂说,“我刚才好怕她认出我扑过来,幸好没有”。在一次次拥有和被迫放弃后,李玩最终学会了主动放弃,她此刻的冷静,暗含着“成长”在悄无声息中进行着残酷的变化。两只“爱因斯坦”的不同命运也是一种隐喻,第一只“爱因斯坦”有了新的家人,在妥协之后选择了新的生活,第二只“爱因斯坦”因为反抗绝食而死,意味着不同选择而拥有的不同命运。
影片以弟弟在溜冰场上的镜头结束,弟弟在教练的注视下被迫喝下牛奶,他和李玩一样不能喝牛奶,牛奶的多次出现,也意味着家人不能给予他们真正的关心,没有人意识到他们不能喝牛奶。在溜冰场上,弟弟一次次摔倒,尽管嘴上哭喊着“我还是不会滑”,还是被迫一次次自己站起来,此时的反打镜头对向李玩,在李玩面无表情的眼神中,预示着弟弟的命运也将在现实枷锁的裹挟之下继续前行。
影片中的堂堂,似乎是生活中最早成熟的那一批孩子的缩影。在新的“爱因斯坦”来到家中,跟李玩一起反抗的堂堂在奶奶和阿姨的一个眼神中便心领神会,向李玩发出妥协的暗示,在昭昭过生日时,李玩被淹没在家人们对昭昭的喜爱中,而堂堂却是此刻唯一看到角落的李玩并握紧她手的人,甚至在意识到心爱的男孩已经移情别恋时,仍然以冷静成熟的方式坦然地放手。
导演采用了一种纪实风格进行叙事,他以不疾不徐的方式进行讲述,对于两代人的代沟与纠葛,站在李玩的角度,是一场残酷青春的体验,以大人的思维模式,他们始终不能理解一只狗对于孩子意味着什么,而站在父亲的角度,李玩确实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在影片后面,父亲坐在车上,伴随着《再回首》的歌声,留下了泪水,他始终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此时李玩提出为父亲点一首《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也意味着两代人之间内心在冲撞之后的一次交融。
作者简介:卢怡澄,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