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首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大师嘉年华”首场主题论坛在三亚举办,土耳其国宝级导演努里·比格·锡兰完成了他在国内的大师班首秀,与任鹏远、杨瑾、周子陽、赵晔、杨毅恒、白雪等青年导演展开对话,针对几位青年导演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亲自解析了自己独特的电影语言。明道也来到现场,见证锡兰在国内的“大师班首秀”。
锡兰谈创作:没觉得是大师,我还是一个谦卑的学生
“大师嘉年华”主题论坛活动旨在为电影行业新生力量提供、搭建与各国资深电影人交流、沟通的桥梁。在此次活动中,电影节邀请到四位在国际影坛中具有影响力的电影大师,打头阵的是土耳其国宝级导演努里·比格·锡兰。
1997年,锡兰拿出了自己的剧情长片《小镇》(又译小城岁月),初出茅庐便获得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卡里加里电影奖;两年后,锡兰又执导了《五月碧云天》,并提名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熊奖;2008年,锡兰凭借《三只猴子》获得第6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隔年还受邀成为第6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评委;直到2014年,锡兰终于凭借《冬眠》中独特的电影语言,一举斩获第6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针对这些独特的电影语言,本场“大师嘉年华”论坛的主持人、《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列举了许多锡兰电影中标志性的镜头、意象,与锡兰导演一一对谈,锡兰也从如何坚持自己的电影风格、如何更好地将文学与电影契合在一起、如何利用镜头传达出多元的想象力等方面,逐一解析了自己的创作理念,与到场的电影人分享。
锡兰的电影文学性特别强,他坦言非常喜欢文学,甚至超过电影,但他的创作履历中,其实只改编过一部作品,将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改编成《冬眠》这部电影。锡兰认为,文学的优势在于可以让读者有更加自由的想象,就电影的制作来说,有时候模糊性也是电影一种必备特质,电影的表达会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更有效地触发观众的想象力。
谈到对电影的定义时,锡兰谦虚表示:“我不知道什么是电影的定义,这个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未知,我觉得我自己也是一个学生,我还要学习去更深入地理解电影。确实,现在我是在这个大师嘉年华论坛上,但是我没觉得我是一个大师,我觉得我还是一个谦卑的学生。”
锡兰谈导演表达:先去拍熟悉的东西 关注什么取决于本人的自信程度
作为土耳其百年难遇的电影大师,锡兰有一套独特的电影语言,他总是会用沉静悠长的镜头流露出生命的轨迹与张力,用充满诗意的对白写作和文学性极强的叙事方式,准确地表达其哲学思考。在此次国内大师班首秀中,锡兰也向青年导演及现场观众解析了自己的电影语言。
在上半场对谈结束后,任鹏远、杨瑾、周子陽、赵晔、杨毅恒、白雪等几位青年导演登台向锡兰导演提问。这些提问大多是针对锡兰作品中独特的电影语言及其背后的创作理念和故事,锡兰导演也十分大方地将自己从影多年一路走来的创作经验分享给青年导演。
锡兰在谈到其作为导演的表达如何形成时,坦率分享他在一开始拍电影的时候先去做的是那些他很熟知、非常了解的东西,因为一开始他有一种“惧怕感”。后来逐渐有自信之后,他才迈入不太熟知的领域。
在锡兰看来,电影制作是一种探索,他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自我。“在我刚开始的电影里面,我是在描述我的童年、经历、我个人的真实生活还有我很熟知的人们,但是现在我觉得我不再需要这么做了,我现在的电影拍摄工作变成了一种探寻,把它放到更大的背景下去了解‘我’和了解人类。我觉得电影就是为了去探索人类的本性吧,关注什么其实取决于我本人的自信程度。”
锡兰谈《野梨树》创作幕后:拒绝剪掉20分钟长对白 这段体现了对宗教的看法
谈及戛纳金棕榈提名电影《野梨树》,锡兰透露这其实是他亲戚们的故事,创作这个电影的初衷来自于锡兰想以此来描述土耳其的青年人,这也是他很久以来的愿望。所以他在片中将各式各样的价值观和问题,当今围绕在土耳其郊区生活的青年人的价值观和问题等元素加入其中,当然宗教是一个方面。
“我觉得在穆斯林国家,我们很难去公开讨论宗教,如果你以很公开的方式去谈论宗教的话可能就会有一些问题,有人会去袭击你、伤害你。比如说我爸爸,他在土耳其其实是不相信宗教的,但是他永远都不能把这样的一个看法告诉别人,因为这有可能会变得很危险。”
锡兰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野梨树》中充斥着大段大段的对白。因为宗教的原因,很多时候想法不能直接讲述,他就采用了非公开的隐晦的方式去描述它,找隐喻和比喻。因此,片中神职人员的对白对锡兰来说很重要,“我想要以一种不一样的方式去讲述。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对话很难、很长,但是我想说一下,这个对话不是30分钟,是20分钟左右。当我的合作伙伴来看,他们也觉得很长,但是我拒绝剪掉这个对话。对于电影放映来说,我知道把这样的长对白放进去通常大家都会觉得太长了,但是我就是想要这样去推动这个边界,去探索这种边界的可能性。”
锡兰谈电影预算变化:最少的只花了5000美元 现在涨到300万欧元
在谈及拍摄制作方面的问题时,锡兰分享他的前三部电影的成本非常低,但他很怀念那段时光——第一部电影只花了5000美元,第二部电影花了9万美元,第三部电影大概也是9万美元。那时候很少有人给他投资,有时候他的亲友会来当演员,剧组人很少,不过他有很大的自由。最近的两部电影预算是300万欧元,因为他更成功了,也会拍得时间比较长,预算会随之增加。
锡兰表示,他拍电影不喜欢准备的时间太长,写完剧本之后就想立即开始拍摄,选角也非常快,可能15天就完成了。另外,他也不喜欢做太多的排练,比如演员坐在一桌一起过台词,他觉得一次过就很好,排练太多会有点假的感觉。他更喜欢在拍摄现场去探索,在万事俱备的时候去探索。
锡兰谈创作心路:一直都感觉痛苦,没人懂我要表达的,在片场非常孤单
目前为止,锡兰已经完成了8部电影。在电影创作的过程中,锡兰说他一直都感觉痛苦,并认为这本来就是个痛苦的过程。对他来说,最困难的部分就是剧本的写作和拍摄,他不喜欢这两个部分。
“在拍摄的时候,我每天都会去看剧本,看拍摄还剩多少天,每天都在早起。有人说拍摄电影需要协作,但是我其实觉得在片场非常的孤单,没有人懂我试图要表达的是什么、试图要探索的是什么。所以你觉得在人群中也感到孤单的话,这种孤单比你一个人的时候感到的孤单要更加强烈。”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青年电影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他们对学习及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愈发渴求,同时作为电影创作中的一股重要力量,青年电影人也代表着电影的未来。基于此,“大师嘉年华”活动应运而生。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是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先导性项目之一。本届电影节由成龙担任形象大使,汇集了伊莎贝尔·于佩尔、朱丽叶·比诺什、麦斯·米科尔森、努里·比格·锡兰、艾玛·杜蒙特,以及张震、朱一龙等众多海内外重量级电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