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侠:平行宇宙》是第一部蜘蛛侠动画电影,在这之前蜘蛛侠通过真人三次出现在大荧幕上,分别是山姆雷米的《蜘蛛侠》、马克韦布的《超凡蜘蛛侠》和乔恩沃茨的《蜘蛛侠:英雄归来》。
事实上,剥开自我成长的主题设定和无敌的特效加持,年底的这部《蜘蛛侠:平行宇宙》只能算是一部换汤不换药的超级英雄电影,但在动画技术和故事结构上,该片做了不同的尝试,也正是这两个东西帮助《蜘蛛侠:平行宇宙》拿到了超高的口碑和评价:豆瓣8.9分;IMDB8.8分;烂番茄新鲜度97%,也被誉为这个系列的最佳作品。
首先是故事结构。
相信大多数人走进电影院是因为6个蜘蛛侠这个设定(漫画粉除外),且在普通观众的既定认知中,蜘蛛侠就是那个高中生彼得帕克,在一次意外中拥有了超能力,多次拯救纽约于水火之中,后来因为超能力被钢铁侠看中,帮助他成长为超级英雄,还和他一起出现在《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中。
可这个认识在这部平行宇宙中被打破了。
该片的主角是一名叫迈尔斯的高中生,非裔美籍的人物设定再次展示了政治正确的重要性。迈尔斯和我们认知中的彼得帕克处在同一个世界。有一天,迈尔斯被一只实验蜘蛛咬中,意外拥有了超能力,又在一次意外中闯入了蜘蛛侠和反派的大战,最终开场不到半小时蜘蛛侠就死了,死前,彼得帕克给了迈尔斯一把钥匙,让他关闭这个开启多重宇宙的粒子对撞机。
在迈尔斯关闭之前,剩余四位蜘蛛侠通过对撞机来到迈尔斯所在的世界,多个平行宇宙汇聚在了一起。
他们分别是:
暗影蜘蛛侠彼得帕克。
“不管到哪儿,冷风总是相随,而这风,终将幻化成雨”是他的出场台词。
暗影蜘蛛侠处于30年代经济危机时的美国,也是因为意外变成拥有超能力的超级英雄,他的武器是左轮手枪。
蜘蛛侠格温。
在之前的蜘蛛侠设定中,格温是他的女友,但在格温所在的世界里,她才是超级英雄,被蜘蛛咬后拥有超能力的她反倒是彼得帕克的偶像。总是被欺负的彼得帕克想成为格温这样的超级英雄却把自己变成了蜥蜴人,心智大变,被格温杀死。
蜘猪侠彼得波克。
蜘猪侠所在的世界是拟人化的,它原先就是一只蜘蛛,被咬中后变成了有猪能力的蜘蛛侠。
机甲蜘蛛侠潘妮帕克。
和他们不一样,潘妮帕克的超能力是控制机甲,类似于《环太平洋》里的机甲猎人。
中年蜘蛛侠彼得帕克。
这位蜘蛛侠的戏份仅次于迈尔斯。人到中年的彼得帕克变成油腻中年,身材走形,意志消沉,欠了一屁股债,妻子正在和他闹离婚。
如果说之前蜘蛛侠的指路人是钢铁侠的话,那新的迈尔斯的指路人就是这位中年的大叔。
老实说,这个平行宇宙的设定并不算特别出彩,无非就是把这些人物的来源地换了一下而已,只要这些蜘蛛侠都有自己的独立电影,那这部动画片差不多也就是复仇者联盟的意思,但因为之前并未有过这样的剧情出现,它就显得很新奇,再加上索尼和漫威的强强联手,在整合多个超级英雄的戏份上,简直如鱼得水,甩开隔壁的DC不是一两条街的距离。
所以我们既可以看到废材的中年蜘蛛侠,酷潮的女蜘蛛侠,也可以看到日漫风的机甲蜘蛛侠和可爱的蜘猪侠,每个角色的上场都被精准设定在各自应该负责的板块,互相独立且互相补充和推动,共同把剧情引向结尾处的高潮段落。
然后是动画技术。
小编觉得这个才是这版《蜘蛛侠:平行宇宙》之所以脱颖而出的关键,因为整个故事不管是从自我成长的推动还是勇气与爱的内核都在预期之内发力,通篇看下来并没有强烈的感情爆点出现,即使是和反派的决战,也娱乐化多过主题升华。
但要是说到这个动画技术和视觉效果,就算小编不是动画和漫画粉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说:这真特么牛逼,简直树立了动画界的新标杆。
和往常看到的动画片不一样,这部蜘蛛侠与其说在看动画片,不如说在看电影版漫画。在动画电影的前进道路上,力求逼真,无限接近真人的视觉效果一直是其孜孜不倦的目标,距离这个目标最近的时候应该是《疯狂动物城》和《魔兽世界》。
似乎从来就没有人想过为什么动画不能直接依照漫画的形式来做。这个缺口就被蜘蛛侠捕捉到了。
对话气泡、内心独白、拟声词弹幕、单帧分屏这些漫画表现形式居然被这部电影用视听语言呈现了出来。为了更好展现漫画的效果,在动作设计上,故意抽掉帧数造成卡顿和不连贯,在这卡顿的途中加入漫画版面的静态视觉,直接高度还原了翻阅漫画的体验,而电影独特的声效和大荧幕又把这些漫画元素再次放大。
应该这么说,《蜘蛛侠:平行宇宙》是电影语言和漫画风格的高度融合,更是他们的双重胜利,从今以后,漫画电影化的方向又多了一条可以选择的路。
当然,这部电影也不是没有问题的,它只是在技术上做到了目前能想到的极致,在人物塑造则中规中矩,大团圆的结局看似皆大欢喜,实则毫无亮点;反派的塑造也是相当脸谱化。在内心诉求上,该片毫无突破。造成这个原因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只能通过一部电影去认识一位超级英雄,这么多个一起出现,且毫无铺垫对每个人物的伤害都比较大,所以也是可以理解这些局限性的。
总之,《蜘蛛侠:平行宇宙》在目前这个档期里是绝对值得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