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我又有一个新发现。以前老说觉得我们国产电影做不好原创故事,现在才发现原来我们连翻拍也做不好。
前几天上映的《来电狂响》和意大利的原作电影一比,立马就显示出了我们的差距。
这几天又有一部翻拍自外国的电影正在国内院线热映,那就是翻拍自韩国电影《老手》的《大人物》。
《老手》香港版海报
郭德纲有句名言,“德云社,全靠同行衬托”。这话放在我们国产电影的身上也是一样的。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我们确实和韩国电影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国产电影不努力,这么替人家一反衬,人家自然就上去了。
这几年,鼓吹韩国电影的人无不胜数。实事求是的说,人家做得确实不错。但是,如果我们追本溯源的话,就会发现这几年的韩国商业类型片基本全是在学我们的香港电影。
如今的情况,香港电影没落之后,韩国电影学去了其精华,然后在立足自己的本土,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商业类型片,并且带动了韩国整个电影工业的崛起。
这几年,韩国商业电影崛起之后,我们国内的舆论一致好评,并且在创作上出现了一大批模仿之作。
目前最成功的就是2018年暑期档热映的《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上映之后,口碑爆棚,并且强烈的社会影响,好多人惊呼,我们终于拍出了韩国那样的电影。
电影这个行当,本质上最注重的原创的行当。但是,由于大量资本的涌入之后,好多人就想着着急忙活的挣快钱。
于是费时费力,投资更大的原创故事少了,而投资成本较小,收益平稳的翻拍就多了起来。
翻拍之作,没有丝毫的意义,鲜有能够达到原作水平的,无非就是让投资人做个保本生意。
这次的《大人物》就是这么个无聊的电影,艺术上没有任何的创新之处,票房也不瘟不火,就是保本生意。
其实,韩国的原作电影《老手》也就是一部顺理成章,合情合理,没有过多惊艳之处的合格商业电影。
《大人物》这么一翻拍,只保留了基本的故事架构,丢掉了那些比较出彩的地方,以至于让这部电影彻底沦为一部平庸之作。
《老手》是那种典型的韩国电影,架构上是惩恶扬善的经典故事,又在其中揭露了官商勾结,钱权勾结的社会事实。
这样的电影,如果让我们这边翻拍,确实有一定的难处,这个难处不言而明,就是我们的审查制度。
在我们的审查制度之下,就有一些雷区万万不能碰,谁碰谁就拿不到龙标。迫于这种压力,《大人物》在本次翻拍的时候,就删掉了一些本应该出彩的地方。
首先是警察这个核心人物,没有了立体感,依然塑造成了陈年老旧的片面形象。
韩国的警察为了破案,为了抓住坏人可以选择不择手段;而我们的人民警察不行,只能按部就班的来。
所以我们只在《大人物》里王千源饰演的这个角色身上,只看到了一股子狠劲,而没有了痞气。
这样的人物设定,也让本应该在表演出彩的影帝王千源,完完全全丧失了发挥空间,某些更应该表现出来的特质根本老不及表现。
《大人物》在进行了本土化改编之后,自然而然也会改变一些原作里比较坚厚的人物设定。
人物设定的不够立体化,自然就会限制演员的发挥。但是,凭良心说包贝尔饰演的反派富二代角色和原作几乎没有任何的变化。
同样的剧情,同样的人物设定,同样的角色,《大人物》里的包贝尔和《老手》里的刘亚仁,两人的表现简直就是天上地下,判若两人。
《老手》里的刘亚仁英气逼人,却又是一身邪典气质,把一个邪恶、变态、恐怖的天生恶人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样的这么一个角色,包贝尔的表演明显就逊色一筹。一方面是其自身喜剧演员的特质实在很难一时抹去,另一方面就是其本身的努力也不够。
包贝尔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也可能会出演一个狠角色,也会表演有动作戏的大场面。
刘亚仁打的是挥洒自如,干净利索,而包贝尔明显就是新手上路,强行上演,总有一种气喘吁吁的疲惫感。
两相对比,同行衬托,刘亚仁是演得真好,包贝尔是演得真烂。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实事求是,韩国始终都是个小国寡民的国家。
《大人物》里除了王千源没有发挥出演技,包贝尔选角失败之外,王迅饰演的崔助理这个角色也是有些欠缺。
《老手》里的这个角色精明强干,颇有一些狠人气质,而《大人物》里的王迅似乎只是个搞笑的点缀角色。
《大人物》也不是一无是处,多多少少还是表现了出了一些旧时香港电影的影子。
香港电影虽然没落了,但永远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存在,启蒙了韩国电影,更是我们国产电影永远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