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人&影事 / 正文

亚太电影制片人联盟副主席丁铖:让电影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世界表达

高级文化创意师,政协株洲市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上海百舸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亚太电影制片人联盟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创意产业联盟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人物简介】

丁  铖

高级文化创意师,政协株洲市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上海百舸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亚太电影制片人联盟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创意产业联盟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特聘导师,上海市株洲商会会长,北京市法学会互联网金融法治研究会理事,北京艺友乐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专长战略咨询及创新投资,产业涉及电子信息、互联网、科创、文创、影视、教育、能源、商业地产及园区、建材、农林等领域。2017年5月获马来西亚第28届国际发明展授予“特殊贡献奖”(为中国大陆首奖)。

【引   言】

曾几何时,香港华语电影在其巅峰时代创造了无数的奇迹,成为我们一代人心目中具有跨时代里程碑意义的集体回忆。作为华语电影的先驱者,几十年来,香港一直是电影工业主要的基地之一,人们把它称做"东方好莱坞"、“造梦星工场”。

从东方好莱坞到大华语时代,中国电影浮生百载。对于普通人来说,百年的生命是一种奢望,但对于一门光影的艺术而言,百年却只是一个开始。如今,华语电影正处在国际变革之中,今年柏林电影节又迎“中国年”,在国际电影节“冷清”了好几年的华语电影,终于迎来了再次喷发。

近些年来,中国电影制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并作为世界电影产业中独树一帜的存在,越来越受到来自国际社会的重视。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到了“文化自信”并高屋建瓴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发展文化产业是国家在新时期新的历史使命。

在当今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提高文化软实力更是国家未来长远发展文化影响力的支撑点。本期人物专访我们特邀亚太电影制片人联盟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丁铖,为我们深入解读在新时代,新征程下,如何打造中国电影文化软实力,践行文化自信,打破世界光影文化的壁垒,让多元文明文化聚焦世界的目光。

【采访实录】

为了方便阅读,本媒体特邀记者央视主持人悦瑄,以下简称“主”,丁铖简称“丁”。

PART 1.

主:采访您之前,我做了很多功课,查阅了不少资料,令我惊讶的是你的多重头衔,可以说是身兼数职,跨界的跨度也非常广,创意师、政协委员、企业家、联盟副主席、秘书长、所长、会长、大学导师……这其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丁:每一个都喜欢。

主:看您的行程轨迹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几乎每周都在满世界出差,我听说您一半的时间都在奔波中度过,您为什么要让自己这么辛苦?这样值得吗?

丁:这就是身份多的“副作用”,分身多……做该做的事,没有值不值得,也停不下来。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周期……很多时候是事情发展到关键的时刻,帮助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结果就会大不同……

主:可能在您看来,这是义务、责任,也可以很具情怀的说是一种使命。

丁:乐在其中。

主:去年成为亚太电影制片人联盟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这个身份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和变化?

丁:新的领域,新的挑战,新的开始。

主:深入了解了当下亚太电影,尤其是中国电影的行业现状后,身在其位有没有感受到压力?

丁:压力为什么不可以转化成动力?长久以来,我们都知道,好莱坞影视产业一直占据影视文化发展的国际市场主导地位,可以说好莱坞影视文化成为全球影视文化发展中的霸主,全球80%以上的影视由美国出品,世界三大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世界四大电影奖项——金棕榈奖、金狮奖、金熊奖、奥斯卡金像奖,都在西方。

纵观东方,亚太地区,除了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是很多杰出的电影导演和演员去到美国走向了国际影坛,活跃在好莱坞的大银幕。真正实际上,亚太国家的影视作品在国际市场中的成分比较少。但是根据调查,我国影视文化市场中对影视文化的需求量占据各国需求量的首位,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影视文化发展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金矿,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影视文化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在需求量上包含中国在内的整个亚太地区影视文化产业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

所以,与其说是压力,不如说更是动力!是挑战,更是机遇!

PART 2.

主:当下亚太电影制片人联盟由中方担任联盟主席,举世瞩目,在您看来是主动为之,还是被动的选择?

丁:有一句话叫时势造英雄。现由中方担任联盟主席,证明了我们的电影艺术软实力的崛起,文化的输出能力提高了。中国目前在联盟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重大作用,这既有利于东方电影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也有利于联盟吸收国际先进的电影制作经验,促进亚太地区电影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秉承“一带一路”理念和“共商、共建、共享”的交流、合作原则,近年来,中国与亚太地区的联系日趋紧密。借助联盟文化交流暨国际影片交易活动这个平台,有助于加强亚太地区各国家电影合作、项目投资、影片交易、人才建设、市场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在国际影片交易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有利于我们联盟成员国家和地区与西方发达国家开展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亚太电影走出去、提高东方文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同样,在联盟内,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是跟上,是引领。我们致力于国际文化交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我们从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成员发展到六十多个,努力把平台影响力做大,来搭建一个促进国际电影人之间更高、更好的交流、交易平台。

联盟希望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乘势而上,开启事业发展的新征程。通过电影文化交流,推动中外电影产业交流与合作,营造亚太电影合作共赢的交易平台,探索和创造新型的电影产业运作模式,加强文化融合,助力提升亚太电影的国际影响力。

主:影视文化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从国际交流的传播效果来看,不仅体现了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市场价值还有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

丁:从影视的传播效果来看,影视文化具有高度的示范性和导向性。由于影视本身所具有的高度的导向性,影视文化也被高度社会化了,它对于人们的社会综合教育功能和思想价值观的宣传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一部分传统媒介。

由于影视文化具有娱乐性,它的社会综合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是寓教于乐的,它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温和的浸润式的传播,并且是在满足人们消遣、娱乐等心理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传播的,因此,潜移默化地使人们接受了世界上各种丰富的社会教育和价值观的熏陶。国际间交流合作,不仅更好让我们文化软实力输出,也反哺我们吸纳更多的国际视野下的人文精华。民间交流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植根并深入人心。

电影不仅仅是创作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力量,没有文化积淀的影视作品只能昙花一现。亚太电影市场需要,世界电影市场也需要,有深度、有文化、经得起推敲的和多元文化发展的作品。

主:欧美电影一直以它的强劲技术优势傲居霸主地位。那作为我们联盟有哪些可能会在未来赶上或者超越?未来什么方向会变成我们新的核心竞争力?

丁:方方面面都需要不断地融合、学习和吸纳,电影文化产业作为文化的具体形态和载体,隐含着特定民族国家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等,尽管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甚至对立的思想和价值观,但它作为人类共有的人文精神财富却是没有国界的。全球化使不同民族文化开始交流融合,不断涌现的种种交通、信息技术等便利条件加快了不同国家特色文化的渗透和传播。

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在国际上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面对中国市场的这块巨大的蛋糕,为了迎合中国观众并获取巨额商业利益,美国电影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加入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变异了的东方文化元素。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在美国大量影视作品涌入市场的同时,亚太的电影行业不仅面临着美国此类行业的冲击,而且东方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被改造的风险。比如很多影视作品里出现的,披着中华文化的外衣来体现西方的文化价值观,体现的仍旧是西方的文化扩张和价值观的输出。虽然亚太经济体不断在发展,中国国际地位也日益提升,国外影视作品中所彰显的东方文化元素越来越多,但东西方文化杂糅作品,对东方文化背后所潜含的真正的意义或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大力扶持亚太地区的东方文化产业是我们新时期新的使命。我们联盟也会在接下来的一系列准备中进行这方面的规划。

PART 3.

主:您认为在这场国际化的变革中,亚太电影人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我们需要建立什么新秩序?

丁:亚太电影制片人联盟一直以来本着提高亚太地区的电影艺术标准,通过电影在亚太地区的传播和交流,促进城市地区间友好关系发展的宗旨,从内容生产与资本等不同层面,建立新的合作机制,建设新的合作平台,增强亚太电影融合发展,提高亚太电影的市场竞争优势。提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最具典型代表的中国电影,目前年产值600亿左右,总量占世界第二位。但中国目前的电影还处于本土自娱自乐的阶段。全世界的电影观众对中国的电影还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认可,甚至出现国内的超十亿票房的大片到国外无人问津的现象。

在电影产业政策不断完善的前提下,电影市场逐步走向全面开放,中国电影文化产业进步非常显著。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在当代文化产业的所有类型中,电影是商业化成型最早、最具当代产业典型特色的产业,也是当代国际文化贸易格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除了日本、韩国,中国和澳洲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电影国际贸易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贸易逆差巨大、进出口国家流向单一等等问题。这也是整个亚太地区影业历史遗留问题,也是由来已久的顽症。要对症下药,就要先了解国际市场。

影片进口国家主要包括英、美、法、日、韩等文化产业发达国家,而我们出口影片原则上能卖到世界各国,但实际上亚太本土电影可以进入的市场主要有东南亚,其他重要的世界电影市场如印度、英国、美国,罕有电影发行,至于世界其他地方就更少见了。中国除了因香港的关系在东南亚打开了一片市场外,在其他国家都没有打开更大的发行网络,所以国产影片要走出去还有更大空间亟需努力。

亚太地区有相对认同的儒佛道家文化,重建亚太电影体系尤为重要,从本土电影走向区域电影,从区域电影走起全球电影,中国电影任重道远,中国电影人仼重道远!

主:除了外部环境以外,现在国际上的行业发展有什么可以对中国电影形成启示的吗?

丁:影视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其所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蕴含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意识形态、主流的价值观念等。它背后蕴含着一个国家所特有的民族文化特性。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电影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的国产电影在国内电影市场的票房占有率逐年提升,正是对近年来我国电影制作人的努力的肯定。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我国的国产电影无论从技术水平、艺术水平还是票房上,都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内观众欣赏水平与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很多国产电影已经不足以满足群众的观影需求。这对于我国电影制作人的综合素质和电影制作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目前电影市场国际化的背景下,要想使电影制作人的整体水平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推动中国优秀电影作品走出国门,接受国际电影市场的检验;一方面,我们要将他国优秀电影作品引进来,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不断从他国电影事业发展的先进经验中汲取养分,我国电影产业才能获得不断向前迈进的不竭动力。亚太电影制片人联盟正是为了贯彻上述发展战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平台,我们要抓住这一大好机遇,一方面带领联盟走向新的巅峰,另一方面以此为契机发展壮大本土的电影事业,为我国跻身世界电影强国的行列而不断努力奋斗。

主: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电影文化行业正处于阻力重重的上升期,要想实现良好的发展,资本的注入是不是其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丁:国产电影创作质量提升很迅速,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从国家电影局去年年底发布的数据显示看,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将近610亿元,其中国产片的占比超过六成。这是一个很令人振奋的成绩单!有多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作品获得了叫好又叫座的口碑、收视率、票房和发行多方大丰收。这些显著变化告诉我们,从眼球效应到讲求品质,中国电影产业在“资本洪水”涌入之后逐渐回归理性,不再唯票房、唯明星、唯流量,而是冷静下来去思考电影的艺术特质,静下心来创作和思考。

主:也就是说,起决定因素的“硬核”是内容,或者叫原创?

丁:可以这么理解,叫版权价值。

电影作为文化产品,本身具有独特的艺术及精神属性,附带一定的社会价值观、意识形态和认知影响力,因此好的作品是电影文化产业发展的硬核,尤其要有效提升我们的原创能力这个环节,要加大文化创意投入,加大版权保护的力度。优化执行结构调整,提升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特别是用电影化的方式,以世界观众愿意接受的方式来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此外,除了演员、导演们可以获得金马奖、金像奖,还应该多设有“金剧本”、“金编剧”等奖励计划。

主:嗯,我们也期待中国作为先驱早日实现蜕变。亚太地区影业发展潜力巨大,那接下来联盟会有哪些新的动作?

丁:联盟能够在加强横向区域电影文化合作的基础上,在纵向发展方面坚持构建多元化的电影文化形态,为亚太地区电影行业的有序发展提供相应的一些支持,从而在世界电影艺术之林中占据意识形态上独特的位置。

联盟各个成员国之间会更多地在高级专业人才互补、培养及创作质量的“硬件”和“软件”多个方面实现紧密合作,资源匹配,整合联结,亚太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要想保证电影行业的持续稳定运行,逐渐实现与国际电影行业的接轨,就应该在把握未来电影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索相应的电影发展出路,为亚太电影的未来发展赛道指明方向。

主:近年来,各国合拍片的市场也悄悄发生着变化,这也是国际电影人“跨国、跨界”合作的一种新契机吧?

丁:其实这几年在亚太地区,中国参与的合拍片数量不断增加,合拍片的票房占有率很高。目前很多影视企业在做的中外合拍,也是中国电影国际化的有效战略,这一合作形式除了电影产业可以多方受益外,更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国与合拍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截至目前,除了亚太地区,中国已与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十余个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这类合拍电影,除了在国内可作为国产片上映,不受进口片配额制的限制外,在协议国内也可以很好地推广和宣传中国电影,是中国电影国际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2019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发言:今日之中国,是世界之中国。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透过电影与世界对话,合拍片正好以电影为媒,互学互鉴,吸纳高价值的世界文化,学习富营养的理念,输出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以合拍影片互荐、影人互访为核心,共同提升电影策展能力、促进电影人相互了解、推动电影合作项目、加强各国电影文化交流,建立紧密的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国际电影合作的未来发展模式,都是通过合拍片实现双赢的一种手段。

现在都在讲“跨界”,我们更要打开思维的边界,我本身也做文化创意,致力发扬电影文化,推广光影艺术。我更希望看到联盟以合作电影为载体,增进各国之间文化艺术的传播和交流;增进各国之间对人文风俗的了解和传播;加强各国之间电影制作、合拍和发行的交流与合作; 建立并创新多方及多元化的合作共享机制。

主:电影产业是文化与技术紧密结合的统一体。电影产业的发展既需要文化元素,也需要不断进步的技术。

丁: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化产业属于现代服务业,可以算得上是产业附加值较高的产业类别。但亚太电影产业对外贸易出口举步维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格局中尚不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这也就意味着文化产业附加值不能从多元国际市场回收。

从技术角度看,其实我国一直为国外动画电影进行加工,技术能力一直不弱,国产电影在特效制作上也并不输于好莱坞,甚至达到为好莱坞代工的水平。

纵观整个电影产业,提升国际综合竞争力才是实现电影产业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必行之路,是电影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必须实施的长期策略。亚太电影国际化的路径也必须从有效地提升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协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发力,将亚太电影产业逐渐打造成能与欧美发达国家抗衡的国际品牌。

主:从您的视角来看,接下来哪个领域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

丁:今年年初,我刚出席了一个基于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引擎发布会。首先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契机,就是在咱们过去的2018年,整个电影圈它有些变动,大家知道发生了很多一些事情,我们说新的技术的应用,应该对于整个这个行业,不只是咱们电影行业,特别是在我们说版权整个的应用也好,我觉得很多都有了一些可能,都是因为有些新的一些技术的会带来一些革命性的一些变化。我觉得其实这个是非常好一个契机。

像我们过去所有的这些,能够在比如说文化的一些积淀里,所有在电影人做的很多一些创作基础工作,包括我们特别是说的版权这一块,因为一个好的创新,一个创作,一个产品,主要是要需要有版权的保护,如果说能够应用上区块链,对于以后来讲,可能可以更好的保护这些创作的这些人的一些权益。

对于以创意为核心的影视产业来说,抄袭、盗版等侵权问题是行业痛点。在数字版权认证、版权交易和版权保护方面,新技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区块链技术用于在电影和电视工作链上相互验证和存储数据,则可以除去很多虚假成分。这是解决盗版等版权纠纷的好机会。

2018年我们说亚太电影制片人联盟,我们进入了真正的叫中国时间、北京时间,电影节的话也办过58届了,在最近的主题里面,就是我们电影节论坛的主题,讲的就是电影跟科技的结合。包括跟人才的培养,所以这一块作为我们一个电影制片人来讲的话,更希望有一些好的作品。真正就过去来说,会发生就有些作品在你没有就拍出来这些上院线之前,可能有些人就已经翻版、盗版做了你的。那么对于版权保护,我想就是说对于创作人来讲应该是更好的防护,因为所有的电影从拍摄制作到最后商业院线上映,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么如果说你的一些版权方面的问题和纠纷,就没有办法去查证,甚至是人家都觉得谁先上院线,谁就是抢一个先机嘛,如果说用上新的技术,就可以把过去的那些版权交易方面的一些矛盾化解,一些冲突可能会减少。同时也会鼓励更多的人更愿意去进行自己的创作,做出更多的一些创意和创新。

PART 4.

主:任何一种文化都需要传承与发展,让电影事业后继有人,在人才培养这方面,我们做了哪些功课?

丁:这些年我们也在想就说做一些人才培养。国内培育电影人才的话,像我们北影也好,中戏、上戏也好,中传也好,很多都是可以培养专业人才的院校,但是我们更多的想能不能把一些国际的培养经验,能够结合我们联盟成员国的一些市场,能够做一些创新、更新。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特别是举行论坛以来,就有很多的国外的那些制片人、电影的从业人员,他们都愿意来做这样的事情,不止是看好咱们巨大的电影市场,还有东方传统文化艺术的软实力。

在我们的传统的文化里,东方元素的这些东西越来越在被全球所重视,所以更多的一些制作人他们也愿意来学习和培训,那么来了之后,我们总不能让人家感觉就是说只是我们一个我们的主场,应该是大家的主场,这样可以让人家觉得他的某一些多元文明文化的展示,能够得到很好的一些欣赏和保护,他们也愿意把自己的精华的、好的一些东西提供出来,可以展现出来,传承下去,而不是怕人家带走。                                                     再一个,如果我们不遵从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则,就永远不会被国际市场所接受。电影产业过去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能够熟练处理国际影视合作业务的,具备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及缺乏拥有国际化营销和运作经验的管理人才。所以我觉得联盟是给了大家一个公平竞争的一个机会,从此就是从交流方面来讲的话,我们也更多的可以在家门口看到更多优秀作品,另外的话就是我们自己的作品要走出去,那么有可能传播性、影响力也会更强。

加强国际合作,迅速培育出一批懂得国际化操作、拥有海外人脉和关系的人才是当下电影宣发上游急需解决的问题。可以利用与国际传媒巨头合作的时机,培育一批大的实操项目, 带动一批与国际接轨的影视人才,如大制片人、影视融资专家、一流的宣发队伍等,同时,复合型管理人才也是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保障,是中国电影产业最迫切需要的人才群体。

做到人才流动起来,资源在外,市场向外,努力开拓海外市场,未来可期,让亚太电影从需求大联盟体迈向电影强联盟体。

主:亚太电影制片人联盟未来会有什么规划或者愿景?

丁:因为去年大家知道“进博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市召开,18年10月份,那么在进博会,我们亚太电影制片人联盟就跟进博会联合成立了一个叫“亚太电影制片人联盟交流交易中心”,如果说有这些基础的保障,我们交流交易中心只会更加的公平、公正,让更多我们联盟成员国都愿意来参与,同时吸引更多欧美国家的电影资源向我们倾斜。如果说没有这些基础保护的话,肯定很多人就认为我们在操纵这个游戏规则,就是你不能既当教练又当运动员,对吧?所以就说我觉得一些新技术的一些运用,可以对我们整个行业会发展起到一个很大的帮助。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盟海外中介协会等方式来推动亚太影片的海外推广,组织建立从制作到发行一体化的纵向组合的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从内部影片的策划、制作、宣传、投融资,到分摊电影制作的风险获得风险收益的一整套制作体制和完备的发行网络 。

前面说到我们电影市场非常大,那么我们如果说在大的市场一个实验室里面,如果说能够经过证明、经过运营以后,能够真正能够证实它能结合的很好,我相信在其它区域小的市场就更容易推行。

未来展望这块就是会也是借助创新技术和创新思维的趋势,整合所有各方的资源和优势,然后打造一个应该说是全球的一个大的影人集中营,或者说是更大的一个联盟,应该有更多频、更广泛的一些多元的交流。除了专业的,包含各种信息的,因为一个艺术创作本身就是它也是需要有有它的发生发展的一个过程和生态。那么如果说能够尽快的用上创新技术和创新思维,就会让很多的一些不可能变为可能。

主:那么联盟对于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有哪些建议或者期许呢?

丁:联盟未来会更多的把力量聚焦到做中国有文化自信的电影作品上,这是新时代语境下展现中国价值、助推时代前行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中国电影转型升级、实现国际化有效传播、推动其由大转强的标示性进程,希望能为今后的中国电影发展带来并提供重要的启示。

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和海外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电影走出中国,走向国际,不仅意味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证明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大国。

放眼国际视野,东西方电影能够连系不同的地理、民族的文明文化和世代,凭此信念,促进中国电影事业、产业发展,增进中外电影交流、交易、合作搭建平台,联盟会不断在这条道路上做出新的尝试和努力!

PART 5.

主:说到制片人的角色,就不得不说到投资人角色,都说投资人是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同时您还做了很多公益慈善事业,作为多重身份的投资人您怎么平衡自身的角色?

丁:我觉得两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投资与创业都是在竞争环境下参与价值的创造。从我创业初期至今,一直记得大学老师一句话“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公益事业助人助己,在商业经营上也一度作为企业的合作的理念和一些启发传递给大家。这些年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也是我创办事业的初心。就像你比如说,就是邵逸夫先生本人他也是一个投资人,一个商人,对吧?但他同时也是一个热衷公益的慈善家。我们现在有个网络热词叫“斜杠青年”,时代在进步,在这个多元化的历史时期,很多商业都是靠跨界实现了垄断式成长,这给我们的生活以很大的改变!同时又能投身公益,回报社会,我会觉得这是身为企业家的一种义务和责任。投资人本身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创业者,我们投的不仅仅是一个项目,更多时候投的是一类人、一种精神。

主:今年两会期间,你作为政协委员提出了大力发展家乡文旅产业的提案,还有一份提案也是关于家乡建设的?

丁:对,今年1月7日,在湖南老家株洲参加两会期间,他们当地媒体给做了专访,标题就是《深挖人文特色资源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目前的话有两个提案一并提交了。一个是关于乡村振兴,我们还要加强特色文化的传承保护,一些民风民俗啊,文化的本身其实它是最容易深入人心的这种力量。所以我觉得走入株洲的这个工业的转型这些年,我们也更需要有文化上的一些(资源的)保护和挖掘,当然这是一份感情,不能割舍,是这是其中一个;另外的话呢,关于我们商会的发展,我们株洲籍在异地的商会相对于其他城市还比较少,所以我们就想,能不能建立一个机制,把在外面的一些商会,因为都是新兴的商会嘛,和我们一起来做一些交流,有可能成立一个商会的会长联席会。这样子的话,对大家彼此之间的一个探讨啊,能够更好地为家乡做出贡献。

主:认真履职,为家乡当好宣传员。那据我所知,您极具创意地对家乡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出谋划策,创新了很多建设家乡的新模式,媒体还特别给您封了一个绰号“金点子”,看得出来您对家乡的眷恋很深,成立上海市株洲商会的初衷也是想团结更多的力量,为家乡做出新的贡献吧?

丁:是这样的。人不管在外面事业做得多大,总有一天都是要落叶归根的。离开家乡近20年了,过去两年回乡的次数比之前10多年回乡的总数还要多。心里一直惦记着,株洲有那么多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为什么不能将在外流动的株洲籍企业家们组织起来,抱团为他们引路搭桥,一起为家乡建设做点实事呢?株洲要用文化和经济“两条腿”走路。

今年我们已经开始筹备家乡开展“黄色+红色+绿色”创新模式,以文化软实力来助推家乡发展。株洲拥有炎帝陵等代表中华传统文明的黄色文化,茶陵工农兵政府等代表无产阶级革命的红色文化,以及神农谷、云阳山等代表优秀自然环境的绿色文化。株洲市可以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为依托,建立茶陵星火培训基地,与邻近的井冈山形成红色经济带,优化整合自身黄色、红色、绿色文化资源。

不少企业家都说,在外打拼越久,听到乡音时就越觉得亲切,也愿意和志同道合的老乡共谋发展。2017年上海株洲商会正式成立,这里就是株洲籍企业家在沪的“娘家”,也是株洲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合作交流的新桥梁。

上海市株洲商会经过一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百家企业加入进来,商会也是需要更多的支持,我们更多的想把商会做成株洲人在上海的“娘家”,也是外面了解株洲的一个窗口,所以在这块的话我们将来还会吸纳更多的伙伴进来。发挥商会资源优势,推介株洲品牌、弘扬株洲文化,促进株洲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

主:我注意到您还有跟文化创意相关的两个身份——国家高级文化创意师、中国创意产业联盟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在文化创意方面您有哪些建议想传递给有梦想的青年人?

丁:现如今文化软实力资源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其中创意创新是推动中国软实力发展的加速度,创新提供了改变世界、走向更高文明的途径。中国很早就提出了建设创意之都,上海市积极发展创意产业,把创意创新创造作为中国发展的主要动力,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知识产权看作当今发展的重要资本,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创新氛围。通过与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创作等软实力进行联结,可以更好更强的助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事业的前进步伐。我们相信,梦想是属于未来具有创意创新精神的年轻一代人的。

主:未来十年,会多一些什么样的标签?或者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状态?

丁:如果要加入一些感性和情怀的话,应该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色中实现自己人生的最大价值来给予更多人帮助和支持。学到的就要教人,赚到的就要给人。人生际遇在人生这条路上,充满着偶然与必然,成全与被成全,无形中形成一个薪火相传、恒生不息的循环。如果希望推动积极地改变,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深入到实际,用整合系统的方法,把更多社会资源导向一个领域。未来希望能助益更多价值的转化,做出一些被人需要的贡献。

主:今天的信息量太多了……每个问题的切入点总是能让我们感受到惊喜和收获,非常感谢您给我们分享这么精彩的一堂课。

丁:谢谢。

PART 6.

【 采 访 后 记 】

做完采访的时候,记者禁不住问他:“越了解您,越觉得不了解您。您做的这些事情已经超出我们常人能负担的太多了……有没有累到想过停下?或者遇到过什么困难让您想过放弃?”

几乎是不假思索,丁铖淡淡地说:“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应该带着使命的……”

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出“功成”之力,而不求“功成”之誉。

这是一个带着使命感的人,

不负际遇,成己达人;

这又是一个赋能予众的人,

无论穷达,兼济天下。

从商界到政界;

从文化创意到电影艺术产业,

一道道错综交织的脉络在他的人生中刻画着不平凡的征途轨迹……

下一个跨界的人生际遇拐点在哪?

没有人知道。

或许在丁铖的那个维度,能够很确定的感受到一种繁复而又简洁的复合性。而这种举重若轻,幻化无形的气质,恰是他传奇般人生经历的外化。

抛开名片上那些闪亮的光环,撕去身上所有的标签,又浮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他是一个多维且高维的人,你很难用一种身份、一种标签去界定他,我甚至找不到一个恰当得体又贴切精准的形容词,似乎连表达的语言都要进行一次升维才有可能描述他的多面性和多重性。

常怀利他之心是做事的原则,帮助更多的人是创业的初心。

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无须被世俗的“成功”界定。

凝练自若,涵养深藏,挥斥方遒之间,已然修己渡人。

不设限于当下的成就,而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和视角去看待文化业态之深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很难说,现在能有勇气立如此雄心壮志的人还有多少?但我想,丁铖算一个。

送他一句话:功不唐捐。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生命的价值,在于我们的努力参与与付出!我们能带给自己、带给周遭事物、以及所能影响到的人的价值总和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生命有限,我们唯有加倍努力……”

——丁 铖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