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写在玖月晞回应后:比“有罪推定”更可怕的,是“怕你无罪”的人心

法国的乌脱罗小镇寂寂无闻,却因为一则案件而闻名于世。有人说,“乌脱罗案中,甚至不存在有罪推定,而是一上来就被断定有罪。”

2001年,镇上十余名成年人被一个孩子恶意指控参与恋童癖行为,而被判有期徒刑。狱中时光遥遥无期,嫌疑犯阿兰·马雷可一心求死。法庭重审出狱时,他已100天没有进食,体重轻了50多公斤。

嶙嶙瘦骨之下,阿兰·马雷可的疑问给人沉重一击:“当媒体的标题定名为《乌脱罗的恋童网络》时,是不是比《监狱中的无辜者》更好卖?”

这只是开始。十余年过去,互联网取代了媒体职能,也成为“有罪者”的新牢笼。

当下热映的青春题材电影《少年的你》,改编于玖月晞的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剧情中,两个高中少年命运因意外而改变,相互救赎的故事中,折射出校园霸凌这一现实顽疾。

影片上映十天,票房突破十一亿。但电影并未打动所有人,自上映以来,原著小说作者玖月晞,一直承受“融梗”的指摘。

有网友质疑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疑似融梗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献身》。

11月4日,玖月晞在微博发长文,否认融梗抄袭的质疑。“我从未抄袭,也从未违背一个文字工作者应有的初心、原则和底线”。

仔细对比可以看到,所谓“融梗”段落,《少年的你,如此美丽》与其它小说文辞表达不一、对情节推动也有差异。

更多人并未看过这三部小说,也加入声讨“融梗”大军。没有论证,没有调查,专业记者缺席,舆论漩涡裹挟,似乎认定“玖月晞融梗”才是“支持原创”的正义一方。这样做有罪推定,与乌脱罗案并无区别。

应谨慎做有罪推定,这将暴露自身懒惰。

当我们高举“打到融梗”的大旗,批判一个不认识、不了解的虚拟敌人,就可以站在正义的制高点上,实现自我价值。

与此同时,我们将失去独立求证的耐心,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当互联网都不再思考,黑白颠倒、真相反转的案件将越来越多,。

2017年7月4日,微博“白衣天使茉莉花”爆料称西华县奉母12岁留守女学生被学校两位老师多次性侵,随后被证实是炮制的谣言。涉事女学生哭着向老师道歉,一件乌龙闹剧收尾。

2017年8月,一位待产孕妇跳楼身亡。舆论矛头先指向医院不作为,再指向家属“坚持顺产”,舆论大潮涌向“婆媳关系”的刻板印象。一时间,丈夫一家成了社会情绪的宣泄口。事实上,已没人关注孕妇跳楼的真正原因。

2018年10月,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舆论矛头指向从小轿车跑下的女司机,认为小轿车逆行才导致大巴车坠江。而在事件通告中,人们才知道女司机也是受害者,大巴车在冲出护栏前,一头撞上正常行驶的轿车。

《今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直接指出了要害:“信息不发达的时候被蒙蔽;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只相信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实。”

反转闹剧仍未终结,当网民声讨《少年的你,如此美丽》融梗时,玖月晞在微博长文中,质疑点一一陈述清楚,回应了融梗的质疑。

而那些盲目的人不会止步,有人继续开炮。

在声明中,玖月晞写道:“觉得浩瀚宇宙,我虽是一粒尘埃,却也不孤独。”

随后有人指摘,这句抄袭《一粒红尘》中的“我像一粒小小的尘埃,漂浮于浩瀚的宇宙”

而有网友,这两句之间仅有“宇宙”与“尘埃”的两个词重复,若以此为标准定义抄袭,“那世界上什么都没的写了”。

指摘别人的人,不会闭嘴。他们就像鲁迅笔下的看客,期待跌宕起伏的剧情。相比“有罪推定”,这样“怕你无罪”的人心更为可怕。

关键词: 人心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