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有一部影片好评如潮,它被誉为“2019年度最佳华语影片之一”,斩获了最佳剧情长篇在内的6个金马奖项。
人们说,它像是一把手术刀,剖开了阳光普照下中国家庭的阴影。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电影,许光汉新作《阳光普照》。阳光普照下,暴露了中国式家庭教育存在的哪些问题呢?让我们带着这份疑惑看下去。
阿文,是一个普通的驾训班教练,和老婆琴姐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阿豪学业优秀,温驯懂事,正准备复考医学院;小儿子阿和是个混混,经常打架闹事,惹是生非。
当学员问阿文:“你有几个孩子?”
阿文总是回答:“一个,明年要上医学院。”
阿文不愿意承认,问题少年阿和是自己的儿子。
(左边阿文,右边阿和,父子俩正在谈话)
阿和跟菜头是好朋友,他俩砍伤了人。
在少年法庭上,父亲阿文面对法官的提问时,曾回答:“我希望你们把他(小儿子阿和)送进去好好管教。”“我希望他关到老,关到死。”
最后,被少年法庭送进了彰化抚育院,接受“感化教育”。
(阿和在抚育院)
打击一个接一个,一直让阿文引以为傲的大儿子阿豪,在一天夜里,从楼上一跃而下,离开了这个世界。万万没想到,应付学员的那句话一语成箴,阿文现在只有一个儿子了。
(大儿子阿豪的遗照)
最懂事的那个,可能并不快乐
别人眼中的阿豪,完美得不像话。
从小到大,大家都喜欢他,他功课好,长得好,他什么都好,他好到没考到第一志愿的医学系都要重考。
他懂事极了,妈妈没有时间,爸爸不愿意陪弟媳去产检,他贴心站出来;他懂事极了,在跳楼前还把房间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把手机里的信息删得干干净净。
作为父母最优秀的儿子,成绩优秀,是父母的骄傲;善良懂事,所有人都喜欢。但正如阿和说的:
“哥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人 ,什么事都替大家着想,但其实我们没有一个人真正知道他心里面在想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孩子,是我们口中的“别人家孩子的人”,是我们拼了命,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改造成的榜样。
以爱之名,为了孩子的未来,被社会主流裹挟,为了自己的面子,我们给孩子设立了种种目标:
考第一名
学各种特长
参加大大小小的竞赛
……
甚至,有的父母将自己的梦想压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去圆满自己年轻时的遗憾。
在教训孩子时,中国父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我和你妈省吃俭用,供你读书,给你报班,你就拿这种成绩报答我们?
有些孩子会反抗 ,会宣泄自己的情绪;
但也有的像阿豪一样:
努力成为别人的太阳,24小时不间断散发光芒 ,给所有人温暖,自己却没有阴影处能够躲藏。
这样的孩子,逼自己不断努力,让父母骄傲。
但作为家长,有没有告诉过孩子:
孩子,如果你觉得累了就休息一下,你撒娇躲懒的样子,爸妈也很喜欢。
不推卸责任,不放弃孩子
在电影开头,在少年法庭上,当法官询问阿文如何处置孩子时,阿文冷冷地说道:
过去,是我们做父母的管教无方。未来,我也不觉得我们管得动他,我希望你们把他送进去(抚育院)好好管教。
电影中,父亲阿文说出这番话,并不是因为他深明大义,而是他根本就不想承担对小儿子的教育责任。
后来,阿和因表现良好提前出狱,本来是值得家人庆祝的好事,但是父亲阿文并没有理会,还搬到驾校员工休息室去住,不愿意和阿和住一块。
而作为妈妈的阿琴,从来也没有发现,孩子在小学就学会了开锁偷单车,甚至后来小儿子在“借”单车的时候,还帮他把风。
现实中我也听到有家长抱怨:
这孩子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管了!
可是,我们真的了解孩子的内心吗?我们真的想尽办法帮助孩子走上正轨吗?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些过程我们的确参与不到,但是,在孩子每天放学回家之后谈谈心,同学们来家里玩的时候悄悄观察孩子们的日常,是家长能够做到的。
不要发生事情就诉诸于暴力,或是到了打骂都无效时撒手不管,日常的关心与交流引导才是遏制不良行为发展的疫苗。
争宠,嫉妒,达不到期望的孩子不配被爱吗?
这部电影,揭开了很多二孩家庭面临的窘境。
如果两个孩子截然相反,一个近乎完美,一个看起来优点不多,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平衡我们的爱?
1.不要离间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父母不能陪孩子一生。
能不能跟你姐姐学学,让我少操点心行不行?
如果你经常跟孩子说这种话,要好好反思一下了。
也许你是为了激励孩子学习好榜样,但卓小越很明确地告诉你,这句话基本上只能起到离间感情的效果。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最恨的那个人,就是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不过,如果这个孩子在别人家,造成的影响不大;但是,如果这个孩子就在身边,24小时共享父母的爱,那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父母爱不爱自己,孩子往往会通过父母对自己的口头夸赞来判断。
如果父母经常褒奖一个孩子,贬低另一个孩子,那么,那个被贬低的孩子会不可避免地把被褒奖的孩子视作敌人。
有些父母会感觉很委屈,“我在他身上花的钱比在哥哥身上花的多多了,可是他还是觉得我对哥哥好!”
长点心吧,孩子可不会这么分析!
2.理解并尊重孩子的差异。
我们常常会听到别人抱怨:
都是一个爹妈生的,你说怎么哥俩就差这么多呢?
每个孩子生来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没有人天生就应该怎样,学会去欣赏孩子的优点,而不是用一套模板去衡量孩子,是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学会的第一门课。
3.反求诸己,出现问题时先安抚好自己的情绪再进行处理。
当孩子没能达成你所设定的期望时,建议你先对自己进行心理建设。从短期看,想想这个目标是否设定得合理。从长远看,完不成这个目标,是否真的会给家庭未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家长群中,我曾见到有一个家长诙谐地说道:
我们家孩子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毕竟他爸妈也不是学霸,而且学渣都是来报恩的,以后学霸要读博士,要出国,等你老了陪在你身边的都是学渣。
且不评价这个观点的正确与否,但值得肯定的是,面对孩子学习成绩表现不理想时,家长不是马上教训孩子,而是给自己进行心理疏导,在这个基础上做出的行为往往会比情绪起伏大的情况下的行为更加科学。
电影名叫《阳光普照》,却没有一丝阳光,寒冷的画面中,埋藏着中国式家庭教育深藏的阴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家庭内部情感沟通的真空地带。
大儿子自杀,小儿子入狱,经历过种种苦难,阿文终于跟小儿子和解,确切地说是跟自己和解。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需要也经不起付出这样的代价才去反思。
“把握时间,掌握方向”,电影中的阿文没能做到的,希望我们都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