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像奖在公布完结果后一个小时内,#金像奖#冲到了热搜榜前三。
翻开热搜的内容,基本上十条内容里有九条在呼喊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易烊千玺。
易烊千玺拿下了第39届金像奖最佳新人奖,两提一中,另一个提名奖项是最佳男演员。自此一役,易烊千玺在顶级流量偶像的基础上,又加上了让他的饭圈为之骄傲的标签——优秀青年演员。
也因为易烊千玺和他的搭档周冬雨,原本被冷落许久的香港金像奖,成为了今天最热的娱乐话题。
疫情下的香港金像奖,是真正意义上第一个“云”颁奖,知名导演尔冬升只身坐在影院之中,昏暗的光影下陪伴他的只有17封奖项名单。
香港金像奖,走到第39届,伴随着香港电影的“陨落”论,这尊原本金光熠熠的奖杯,关注度却逐年递减,每年撑着它前行的也就“情怀”二字。在大批电影人眼中,香港金像奖比台湾金马奖更难求“新”,无论环节设置还是获奖名单,除了近四年前的春夏和去年的曾美慧孜拿下影后外,大胆和创新,难以与金像奖沾边。
而这次,香港金像奖给到了一个“新”高度的肯定,《少年的你》12项提名8项中奖,其中“新”的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以及最佳新人,而这些也早就了本届香港金像奖的复燃的关注度。
另外,易烊千玺的流量一定意义上盘活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存量价值,香港电影人留存下来的电影工业体系的实践成功论进一步得到了验证,而《少年的你》也让近年屡被诟病类型固定化、叙事模式化的香港创作者得到“翻身”机会,香港金像奖也借着这次机会向公众表明,长久被吐槽的“中港合拍”,也在对易烊千玺所代表的年轻力量的“善用”下,顺利走入了下个阶段。
话题萎靡的金像奖,被易烊千玺拯救?
回到颁奖典礼之前,本届金像奖原本极有可能会“无人知晓”。
颁奖前,大部分观众所了解到的本届金像奖话题,可能仅局限于金像奖首次以直播的方式进行线上颁奖,以及由曾国祥执导、易烊千玺和周冬雨主演的《少年的你》获得多项提名,成为今年最热门影片。
疫情让所有线下电影节都遭遇停摆危机,香港金像奖针对疫情率先做出了回应,取消今年实体颁奖典礼,此决定虽然令人敬佩,却无疑将处于逐渐“凋零”中的金像奖推到了更艰难的境地,业内地位、关注度、影响力都将受到严峻考验。
相关数据显示,香港电影金像奖自36届之后,其平均收视率只有22.3点(约144万人),相较第26届的28点(约180万)的平均收视率,下降趋势明显,而且随后的37/38届金像奖收视率始终难有提振。
今年第39届线上直播颁奖,其官方FcaeBook直播平台最高峰仅有1.2万人次观看。这似乎也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金像奖在普通观众心中的行业地位逐渐下降。
本届全程颁奖典礼仅有25分55秒,颁奖过程仅有12分钟,宣布人尔冬升没有过多言语,平静地读完每一封名单就“草草结束”了本届金像奖。颁奖典礼结束后,奖杯会通过邮寄的方式传达给获奖者。
从近年提名名单来看,金像奖背后的唱衰话题不断,香港电影的“青黄不接”、金像奖的“港味凋零”、中港合拍片尴尬处境等老生常谈的问题继续凸显。
本届金像奖提名名单中,印象中的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演员甄子丹、古天乐、郑秀文等还是继续活跃在第一线。最佳影片出现了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最佳导演出现了叶伟信执导的《叶问4:完结篇》等现象也让不少观众质疑,“叶问,喜剧之王”等IP继续在旧饭热炒,内地口碑不佳、却保有一定热度的“商业中港合拍片”能够入局金像奖最主要奖项也让观众对“走味”的金像奖接连发出质疑。
而对于另一批保有“港味”的独立创作,如《金都》关注香港大龄女性抉择困境,《叔·叔》探寻老年同性恋的内心情感,《幻爱》中讲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等等具有浓厚“港味”的文艺电影,却因为小众属性,无法在商业市场和内地观众中获得过多关注。
这样商业与文艺、热度流量与港味情怀并存的情况与去年《无双》《红海行动》与《沦落人》《逆流大叔》同榜在列的情况极其相似。
由此可见,近年金像奖在提名名单上的纠结感,一面是“香港北上”导演商业电影成功大卖的时代产物,一面又是聚焦香港本土的文艺电影。在两者对立感强烈的影片中,金像奖始终处于摇摆状态。香港金像奖是积极促进北上作品与本土的融合?还是坚持纯正“港味”影片创作?在这一份份纠结感强烈的名单中,或许一直是金像奖常常左右不讨好,直至被认为萎靡的原因。
形式的简单化,超快节奏的颁奖进度,并无过多亮眼作品入围,让本来就收视率逐年降低、身陷萎靡的金像奖在今年原本就没有过多关注度,直到《少年的你》成为本届金像奖最大赢家,易烊千玺和周冬雨分获最佳新人、最佳女主角奖项,让金像奖的热度在一小时之内问鼎微博热搜前三位后,大批观众才反应过来今天是金像奖地颁奖时刻。
然后,网友的热情在易烊千玺饭圈们的刷屏下被带动起来,#金像奖#话题2小时,收获23.7亿次阅读,截至发稿,微博热搜榜上有7条话题与本届金像奖相关,热度一时无两。
千万网友在追捧易烊千玺之余对金像奖的热议也得到史无前例的热情,另外,《少年的你》成功也为金像奖,甚至香港电影带来新的曙光。被吐槽很久的中港合拍片在《少年的你》身上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平衡点,香港创作者不光是对于内地资本、内地实力派演员的积极拥抱,其正在冉冉升起的年轻力量,或者也能在香港电影人手里得到调教、在金像奖舞台上获得认可,而内娱的势能也将进一步反哺到香港电影和香港金像奖。
《少年的你》背后的导演是曾国祥,他的上一部作品《七月与安生》捧出了周冬雨和马思纯。曾国祥的幕后操盘手是陈可辛,这位被称为“北上第一人”的导演,给不少内地年轻演员带来了演员生涯的新高度。
“12提8中”的《少年的你》也带着身上的“新”给香港金像奖甚至背后的香港电影带来了新的运转方式。
香港金像奖和背后所代表的香港电影的存量是需要盘活的。 最早期盘活的方式是“中港合拍”,直接的方式是内地资本的强势入局,随之香港知名导演不断北上适应内地创作环境。
从最初《如果·爱》《投名状》等为代表的影片,香港导演的北上,全面占据主要创作团队,内地方仅限于资金入局。到2012年前后,徐克执导的《龙门飞甲》《狄仁杰》系列,王晶《澳门风云》系列,另外《捉妖记》、《毒战》等影片中,虽然依然是香港创作团队为主要班底,但已经可以发现陈坤、张涵予、周迅、孙红雷、白百合等内地中生代演员,参演到次要角色之中。
随后,香港电影人对于内地中生代演员进一步偏爱。
香港创作者有新人和新题材吗?答案肯定也有。在去年的金像奖上,黄秋生拿下的影帝,出自当届的最佳新人导演陈小娟执导的《沦落人》,该片也不是香港典型的类型片,而是生活温情片。
或许大众市场对于中港合拍片的印象已经成刻板印象,成功的香港导演就该是大场面、高难度、强冲突的驾驭者,需要配置的也是成熟的演员再加上宏大的叙事观。但从金像奖也求“新”的《少年的你》开始,香港电影的下一站,包括中港合拍电影,需要从《少年的你》身上寻找更多的创新点,而本届金像奖作出的对《少年的你》、周冬雨和易烊千玺的肯定,虽有些许无奈,但细细想来也何尝不能解读成一种暗中激励。
再者,香港导演对于年轻演员的选择和调教是自有体系的,易烊千玺有自生的理解力,但也有香港创作团队的激发作用,而对于日后的中港合拍来说,不局限于香港去发现越来越多的“易烊千玺”,何尝不是对于香港电影生命力的另一种延续。
虽然说彰显香港电影工业化体系、上一届金像奖最佳影片的《无双》同样是个好作品,但对于香港电影的延续来说,需要的是越来越多受肯定的“《少年的你》”和“易烊千玺”,而不是反反复复的“《无双》”。 (文章原标题:《“易烊千玺”盘活了香港金像奖?》)
作者: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