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迷雾》:人性如此真实 恐惧和怪物都是盗版

《迷雾》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式拍摄手法的电影,其内容,更是一个政治大杂烩,宛如每年激烈的社会问题讨论。

对于一部惊悚片来说,优秀和平庸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相比那些在观看过程中用血腥的镜头,让人尖叫和恐慌,可一旦关闭屏幕,看不到鲜血和怪物,就很快恢复平静的影片,那些用压抑和窒息感牢牢将观众困住,难以呼吸,以为看到的不是虚拟的世界,而是残酷的现实,这样的惊悚片才可称为经典。

故事的剧情脉络非常清晰。画家大卫·德雷顿带着他幼小的儿子比利生活在一座风景怡人的小镇里,恰逢一场暴风雨过后,小镇远方突然逆风飘来的浓密黑雾,让大卫隐隐有了不祥的感觉。果然,迷雾中似乎隐藏着一种邪恶的生物,让所有人几乎命悬一线。大卫带着儿子与一小拨人躲入一家超市,暂时逃过一劫,但让人觉得恐怖的事情才真正开始——最让人害怕的不是外面的迷雾,而是曾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小镇居民,一场人性与生命的挑战就此开始。

《迷雾》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式拍摄手法的电影,其内容,更是一个政治大杂烩,宛如每年激烈的社会问题讨论。《迷雾》改编自史蒂芬·金的小说,电影可以说很好的反应了他的风格,讲惊悚却不写惊悚,说怪物却不话怪物,归根到底,都是人性。电影的最后,众人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大卫用四发子弹帮助他们解脱后冲出车门嘶喊着让怪物来吃他时,援军到了。迷雾中走来的不是怪物,而是一大队的士兵、卡车和坦克。此刻大卫心中的绝望和压抑是无法想象的。

《迷雾》遵循了密室类电影的基本模式,一开始大家困在密室,然后介绍人物,隐射背景,循序渐进推动剧情发展,开始不断死人,最后推向高潮。但《迷雾》却在所有密室电影里脱颖而出,别具一格。整部电影,人物是社会的缩影,剧情是历史的缩影,当我们看到最后结局的时候,对里面的人物产生一种无力感。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配角恐怕就是卡莫迪女士,那个狂热的宗教信徒,刚开始只是神神叨叨,危言耸听,但是随着人们越来越恐惧,她的末日论也越来越有市场,最后开启了恐怖的邪教统治,进行活人祭祀,以求得生存。

整部电影将人性、宗教、爱、科学等元素完美融合,然后全部打碎。片名“迷雾”可谓一语双关,既可以说的是指小镇遇到的事情,被突如其来的迷雾包围了,雾中有不知名的可怕生物,也不知如何解决。也可以是说,超市内原本熟悉的人,也渐渐被大雾遮住了面庞,变成了不熟悉的人。超市外的大雾看似被隔绝了,但是早已渗入人心,超市内的众人也是迷失在这片雾里,所以迷雾这个标题起的很有象征意义。大雾弥漫,看不清,看不清路,看不清人,这种看不清的朦胧感才是影片里众人恐惧的来源。

整部电影最让人觉得讽刺的是,最先离开超市的那位女士带着她的孩子站在卡车上从大卫身边走过。这一神来之笔让整部电影不落俗套。让人不禁发问,面对未知的恐惧是不是勇敢一点就会有好的结局?或许,这部电影并不是为了告诉我们,到底该不该留在商店,勇敢的出去到底对不对。而是通过一场迷雾,让观众看到面对灾难的时候,人们都会暴露出怎样不同的人性,这才是人性当中最真实的一面。因此,结局并不是最重要的,过程的精彩才更有价值。

西方文化似乎对宿命有一种特殊的偏执,那种无能为力的宿命感仿佛冥冥中真的有一双手把控着命运。千百年来,科学在不断的发展,但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却代代相传,仿佛深深的刻在我们的文化中,而今天,能看到《迷雾》这样讲宿命感架构如此令人震撼和绝望的电影,也是真的难得。

关键词: 迷雾 盗版 怪物 人性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