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电视剧《湾区儿女》正在热播,随着剧情的展开,热度和口碑不断升高。这部剧是粤港澳大湾区有关各方特别是澳门有关各界深度合作的新成果,取得了大湾区题材影视剧的重要突破,也是遵循电视剧创作“找准题材、讲好故事、拍出精品”要求的一次成功实践。
选择什么样的题材体现了主创团队的审美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视剧的价值。《湾区儿女》在影视剧中首次抒写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国家重大战略,充分显示出主创团队的创作理念和创新勇气。《湾区儿女》将故事放在这一时代场景,从1997年香港回归之时和澳门同胞期盼1999年澳门回归举办的渔村斗狮开篇,以疍家渔民、爱国商人、澳门大学教授等角色的生活事业轨迹,串联起“一国两制”下大湾区发展的一系列传奇故事,以市井、商界、学界的视角,从侧面巧妙地反映出香港回归、金融危机、澳门回归、大湾区融合、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港珠澳大桥建设、脱贫攻坚、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以及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在大湾区的回响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实施等重大事件,展示出伟大时代进程的基层社会投影和巨大的社会信息容量,以小见大折射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港澳地区与内地融合发展、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以主人公的奋斗成长过程为主线,折射出粤港澳地区在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等领域所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集中反映了“一国两制”推动港澳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可喜变化。
《湾区儿女》将国家战略的宏大叙事转换为年轻人奋斗成长、家庭悲欢离合的百姓叙事,使故事更有烟火气,极大地增强了审美的接近性和带入感。这部剧匠心独运,讲述了以社会底层的澳门渔村青年麦斯钰、黄梓健为代表的澳门人抓住一国两制、内地与港澳融合、大湾区建设的时代机遇追逐人生理想、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融入了都市剧、创业剧、行业剧、商战剧的内涵,不写豪门恩怨、街头杀伐,而写时代巨变中普通人的梦想与奋斗、谋生与创业、成长与沉浮、爱情与亲情、忠诚与背叛、正道与邪行、商战与商道,将澳门的地域文化魅力和大湾区建设的时代风云巧妙地熔铸在一起,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成功塑造了以麦斯钰为代表的澳门爱国青年奋斗者群像。麦斯钰乐观热情、积极上进、聪颖好学、正直善良、坚忍自信、目光远大,从澳门渔村一位辍学青年一步步成长为大湾区灯饰行业叱咤风云的企业家;欧阳东江是澳门一家族灯饰企业的董事长,儒雅热情、忠厚尚礼、识人爱才、爱国爱澳,具有家国情怀;还有黄梓健、麦斯华、梁雯等,这是生长在大湾区的一群新的奋进者形象。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中华儿女百折不挠的精神气质,看到大湾区青年时代弄潮的热血形象,看到港澳同胞融入祖国大家庭的时代潮流。《湾区儿女》正能量丰沛,激励观众坚定理想信念、点燃奋斗激情,让观众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电视剧在当代文艺创作中最受人关注,也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发扬艺术匠心,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是电视剧攀登高峰的必由之路。《湾区儿女》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生活,再一次印证了这条创作规律和审美路径,取得了艺术创新与突破。该剧34集的精干体量防止了剧情拖沓,顺应电视剧发展走向,故事更紧凑,节奏更明快,戏剧冲突更集中,使观众始终不忍换台。在人物刻画方面,剧中演员表演实现了与角色的一体化,镜头语言细腻精致,进一步增强了表演的表现力;《湾区儿女》中超过30%的场景在澳门街头实景拍摄,这些实景强化了澳门的地域文化色彩,丰富了故事元素,增添了艺术魅力;尽管该剧主旋律十分突出,却跳出了抽象的思想灌输,而将其托付给故事和人物,写出了有血有肉的人,写出了情感,写出了梦想,写出了内心冲突和挣扎,写出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剧集采撷百姓故事,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歌颂美好时代,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信心。这就是精品的创作之道。(作者:杨明品,为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