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纪录片《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为民族铸魂 为国家存照

《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素材来源于影音档案,有我国战地摄影队拍摄的新闻简报,有朝鲜拍摄的《告世界》,有美国拍摄的《韩战一周年实录》等。

1605081683.jpg

纪录片《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恢弘壮美,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历程,客观图解了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忠实还原了板门店中美签订停战协定的场面,真实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伟大胜利举国欢庆的情景,用影像重温了民族记忆,唱响了英雄赞歌,用光影为民族铸魂,为国家存照。

这部文献纪录片,受当时物质条件的制约又历经时间的磨损,选用的那些原真影音素材已经有了霉点、刮花、挂丝,图像的清晰度、声音的饱满度无法和时下的数码影片相比。但是,从这些弥足珍贵的影像中让观众看到: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年,中美双方在国力、军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以1950年为例,当年美国的钢产量为8772万吨,而中国钢产量为60万吨,美国是中国的140多倍;当年美国的工农业总产值为2800亿美元,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为人民币446亿元(折合美元100亿,当时的汇率比),美国是中国的28倍。再从双方军队装备来看,美军一个军拥有火炮1428门,汽车约7000辆,坦克430辆;而志愿军一个军75毫米以上火炮仅有198门,汽车约120辆,没有坦克。此外当时美军在朝鲜还有1100架作战飞机和300艘舰艇,而志愿军却没有海军空军的掩护。总之,用天壤之别来形容绝不为过。

在这种客观条件、历史背景下,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科学地分析了双方的优劣,做出了“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的正确判断,果断地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影片中很多画面诸多情节震撼心灵、令人难忘。毛泽东庄严地告诫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朝鲜战争,他们要打多久,我们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为止。” 气吞山河,豪气冲天,鼓舞人心。

雄赳赳,气昂昂,百万雄师跨过鸭绿江的壮丽场景使人热血沸腾;杨根思、邱少云、黄继光舍生取义的英雄壮举让人肃然起敬;“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的歌声大气豪迈激荡人心;毛泽东平时对个人生活物品基本不上心,可他却瞒着所有人,把毛岸英生前穿过的衣物叠得整整齐齐放在一个小箱子里一直相伴到老人家去世,直至1990年工作人员整理主席遗物时才被发现,开国领袖把老年丧子的情感煎熬默默珍藏了20多年,看到此处不由得眼热鼻酸、潸然泪下。

终于,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暴、英勇善战,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在彭德怀元帅的正确指挥下,在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下,与朝鲜人民军同仇敌忾、协同作战,经过两年多的峥嵘岁月艰苦奋战,让美军退回了三八线,被迫签下了停战协议,让人扬眉吐气,身为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

这部影片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还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神圣不可侵犯,诠释了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大国地位的尊严之战,是中华民族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之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给人以信心,有效地传递了正能量,表达了国家的意志,弘扬了主流价值观。

《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素材来源于影音档案,有我国战地摄影队拍摄的新闻简报,有朝鲜拍摄的《告世界》,有美国拍摄的《韩战一周年实录》等。主创人员坚持客观真实、影像第一的原则,大事不漏、小事典型,用留存的影像讲述历史解读主题,而其中不少画面、声音是第一次公开,凸显了文献纪录片的史料价值,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国家相册”。

纪录片故事的发生发展,需要由诸多生动有趣的情节来架构,本片故事性、趣味性和人情味的视听细节,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可视性和艺术品质。抗美援朝老“战士”口述历史的选用,既避免了文献片的沉闷单调,又丰富了影片的主题表达。演员张涵予磁性声音的解说,同影片风格完美统一,特别是当他念到四十五师崔建功师长“打剩一个连,我去当连长;打剩一个班,我去当班长”这段话时,感人至深极富感染力,为作品增色添彩。

影片开头,随着镜头的推进,片库里摆放整齐浩如烟海的胶片盒呈现在观众眼前,好像带观众走进了时间隧道,给本片增加了厚重感,历史感。影片结尾,伴随着“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的旋律,画面由黑白逐渐变为彩色,显然是对原来的画面进行了上色处理,寓意明确,昭示着中国正在由弱到强,走向繁荣富强。

总之,这是一部良心之作、匠心之作、正义之作,在我感叹主创人员情怀、担当的同时,对他们的敬业精神、专业功底、文化品位也表示由衷的钦佩,感谢你们为观众奉献了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献纪录片。

(作者为山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