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交汇点上的战略规划,凝聚磅礴力量的宏伟蓝图。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战略和全局上对文化建设作出了规划和设计,明确提出“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高度重视、高瞻远瞩、高端谋划,为我们指明前进方向,标明任务目标,中国微电影大典作为新时代的“文化符号”,微电影、微视频文化活动的开创者、创造者、引领者,肩负着为新时代凝聚精神文化力量的重要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吹响冲锋号角的历史重任,我们要自觉紧跟新时代信息化发展浪潮,主动对接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文化需求,积极开创微时代,努力奏出最强音。
催化“微循环” 打造新引擎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确立了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微电影要积极适应国家“循环”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抓好自身“大循环”、“双循环”、“微循环”,强力打造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坚持“标准”带动。没有“标准”就没有“水准”,没有标准的“闭环”就没有标配的“循环”。“微电影”是什么?聚焦微电影为什么?助推微电影应该做什么?这些都是绕不开、躲不过的“必答题”,也是鼓起勇气迎难而上的“抢答题”。我们在微电影火热而生动的实践中,要作出正确回答,交出合格答卷,就要率先摸索确立的行业标准,来发挥“微循环”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坚持“杠杆”驱动。遵循微电影产业运行的内在规律,切实把政治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筹、衔接、统一起来;让线上与线下、网线与院线互动、互补、互促起来;使观众、听众、受众共享、共鸣、共育起来,使党的思想传播越来越接地气、有灵气、壮底气。同时要综合发挥经济杠杆的驱动功能,让微电影产业相关人员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利益,以激发各方面人员参与推动、投身创作的积极性。坚持“大典”撬动。本行业的盛典是撬动行业本身循环发展的支点。中国微电影大典金蜂鸟奖评选表彰活动作为国家级微电影盛典,在引领和推动中国微电影产业创新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今华传媒作为中国微电影大典金蜂鸟奖的执行运营单位,我本人作为今华传媒负责人、中国微电影大典执委会主席,将一如既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善做善成,“咬定微影不放松,一心只做文化功”,多向前辈学习,多向各领域行业标兵学习,与业界同仁一道为促进中国微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发挥“微优势” 抢占新高地
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必然会在中华大地上掀起新一轮文化建设热潮。中国微电影大典要准确识势、科学顺势、主动求势、认清优势,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敏感与智睿,抢抓机遇、抢占先机、抢夺高地,勇做“微时代”的弄潮儿。要发挥微电影“以小见大、以精见长”的独特优势。要针对微电影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特点,不断创造“小剧本反映大主题、小演员担当大角色、小导演敢为大手笔”的唯新体验;要满足个性化需求,利用好碎片化链接,不断营造“分分钟受教育、秒秒钟有启迪”的唯快体验;要结合主流媒体重大庆典必有微电影、重要活动必有微视频的特点,积极塑造 “舍我其谁、非我莫属”的唯尊体验;特别是,要积极应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疫情防控依然严峻的形势,多为人民群众创作优秀的微影作品,留得住人,拴得住心,大力营造“躺在小楼成一统,学习娱乐更充实”的唯我体验。要发挥微电影“包罗万象、充塞寰宇”的独特优势。要根据微电影无处不有、无处不在、无人不晓的特点,充分利用微电影以及微信、微博、微小说、微视频等独特形式,积极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宣扬中国道路、展现中国模式、传播中国文化,不断扩大中国朋友圈,提升中国影响力。要发挥微电影“人人参与、雅俗共赏”的独特优势。“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党政军民企、工农商学兵”,每个人都是微电影的参与者、创作者、受益者。微电影要积极扮演青少年的“成长乐园”、创业者的“良田沃土”、老百姓的“掌上明珠”的特殊角色,真正融入人民生活,贴近百姓喜怒哀乐,在同行共进中不断成长。
培塑“微人才” 架构新矩阵
推进人才战略既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微电影行稳致远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产业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市场属性,但意识形态属性是本质属性”的指示要求,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打造微电影人才矩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内容导向、价值取向,提高政治觉悟,保持政治定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重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注重培塑创作“快手”。积极适应微电影自身具有的“短平奇快、制胜以快”的特点,坚持原创为主、简编为辅,面向大众关注草根,发现和培养一批不同界别、不同业态、不同气场的“微创”、“微编”、“微角”快刀。注重培塑网络“推手”。无“微”不至、无“网”不胜,形象生动地诠释了微电影与互联网的依存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讲,没有互联网的“推手”,就没有微电影的“推动”。我们要借鉴“网红”的生成效应,与优秀互联网企业联手,采取借势孵化、借鸡生蛋、借梯上楼等多种形式,培树自己的“微手”、“微红”。注重培塑运营“高手”。微电影产业的生命力取决于微电影产品的运营力。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产能,一手抓运营,不断发现和培养运营人才,以人才矩阵支撑产业“战阵”,助推中国微电影大典扬帆远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为陈文府,笔名陈今华,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中国微电影大典执委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