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亚洲电影论坛日前以远程会议和线上平台直播的形式举行,此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当代电影》杂志社、浙江师范大学文化与创意传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联合主办,论坛以“现实与展望——亚洲电影再出发”为主题,包含两场主题论坛、两场青年论坛。与会专家与青年学者从不同维度切入,就2020年在全球新冠疫情肆虐与世界时局变化的背景下亚洲电影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开了精彩讨论。
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燕主持论坛开幕式并简要回顾了亚洲电影论坛在过去六年来的成绩。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周星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提出“在2020年全球时局变化之下,对亚洲电影的研究与探讨亟需寻找新视野、新坚守”。
论坛联合主办方《当代电影》副主编张文燕结合RECP协定、“一带一路”政策等等因素,展望了亚洲电影的发展前景。联合主办方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院长施俊天从宏观角度阐释亚洲电影研究的重要意义,表达了对亚洲电影论坛的高度重视和期待。
随后的主题论坛上,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原秘书长、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原主任饶曙光研究员以《中国电影:再出发与“新基建”》为题,充分结合疫情背景下的中国电影产业现状,分析了中国电影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他认为,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快速的背景之下,电影的发展应当运用互联网思维,开拓电影的多层面、多渠道观影的通道来延长电影发行的产业链条,实现影片效益的最大化。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中心中国电影学派部部长贾磊磊研究员的发言以《亚洲电影的文化通约性》为题,充分结合殖民主义理论,通过分析亚洲地区相似的历史经历、地缘政治等等因素,阐释了亚洲电影中的文化通约性,展望亚洲电影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丁亚平聚焦“亚洲电影的世界视野和史学意义”,通过对于亚洲电影与中国电影之间的复杂关系与多维图景的思考,在全球视野与史学视野上再次认识亚洲电影与中国电影。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研究员的发言以《近期港台电影观》为题,充分结合香港台湾地区电影的历史渊源与当下的社会境况,对近几年来香港、台湾地区的类型电影创作做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影视艺术系主任黄望莉教授以《关于上海沦陷时期电影史学研究中几个议题的思考——以<新影坛>为分析对象》为题。通过沦陷期的重要电影刊物《新影坛》的解读,来展现了中国在沦陷时期的电影创作状态,对中国早期电影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与思路。
《电影艺术》主编、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谭政带来了《印度电影产业现状观察》主题发言。他运用详实的数据基础分析了印度电影产业现状,指出2018到2019年之间印度电影产业的上升发展趋势。强调了宝莱坞电影对于整个印度电影产业的重要意义,并对印度地方电影的发展态势也做出了乐观的预测。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余韬副教授以《国际传播视野下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几点思考》为题,阐释了中国电影“走出去”的重要性。重庆工商大学编导专业系主任黄含以《2018-2019伊朗电影产业与创作概况》为题,对于2018到2019年间的伊朗电影创作做了具体的梳理。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生、中央电视台主任记者曹岩,就《日本电影“三位一体”的样本价值》展开了发言。西安工程大学王珊副教授结合《翱翔雄心》、《别走爱情》等影片,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巴基斯坦爱情喜剧电影中常见的类型元素与创作特色。
当天下午的“青年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学校的青年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亚洲不同国别的电影展开了别开生面的发言和讨论。
论坛最后,周星教授代表主办方对本次亚洲电影论坛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本次论坛凝聚了资深专家与年轻学者,吸纳了传统理论与多元视野,充分结合着当下的亚洲电影创作情况,密切关注着亚洲电影、中国电影的文化未来,对于亚洲电影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