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前来参加第七届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这个论坛是我们在电影学界非常有影响力的品牌。论坛创建七年来,已经成为海内外电影学研究非常重要的平台。首先,我谨代表北京电影学院向第七届全国电影学界青年论坛的开幕表示诚挚的祝贺!
电影学在今天担负着重要的职责与任务,因为我们的电影事业与产业在这些年取得了高速的腾飞,同时,电影在国家发展和运行当中所担当的角色和承载的功能也日益丰富。所以,电影学覆盖的领域也渐次宽阔。中国的电影学青年学者在今天应当说是大有所为,大有可为。
七届的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办下来,它的青春气息,它的活跃氛围,它的前沿探讨和开放性的方式,都给所有的参与者以及该领域没有参与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在第七届论坛开幕之际,作为主办单位,我想向论坛表达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如何去面对今天的电影学?我认为作为青年学者应当有三个着眼。
第一,要着眼国家发展需求。
在今天,电影不仅是电影人的电影,也不仅是青年电影人的电影,也是国家和民族的电影。电影在国家和民族发展大业中担当的角色和功能越来越重要。现在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和平崛起之中,但是我们的崛起非常不容易,可以说是艰难坎坷。我们整个的外部环境也并不那么友善。
几百年来,对中国来说,西方文化主宰的世界,无论是在舆论层面,还是在意识形态层面,还是在价值观层面,都存在着严重的对立和不解。而化解这种对立和不解的关键在于文化软实力,即在于文化的沟通。而文化沟通当中电影又是一个极端重要的手段和载体,因此我们能够感觉到国家对电影的迫切需求,需要电影在民族复兴大业,在国家腾飞的事业中担当起为国家来去支撑的职责。我们要通过电影来化解东西方在舆论格局、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当中的严重对峙、冲突和不解,需要电影来扮演沟通化解的角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
第二,要着眼于电影行业、电影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中国电影从整体上看,有一、二、三。银幕块数是全球第一,票房全球第二,创作量,也就是年度的电影生产量全球第三。一、二、三目前是这样一个格局。疫情特殊阶段,我们的票房已经升至全球第一,但是这只是一个暂时的状态。
在这种格局当中,中国电影的事业和产业整体上来看,呈现出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迈进。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电影的理论,电影学人的思想能不能支撑起中国电影事业、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深厚理论支撑?其实,世界电影的发展一定伴随着理论和思想的支撑,没有深厚的理论思想的支撑,我们的电影也很难走得更远。所以这件事情让我们思考,我们国家的电影学是否能够满足中国电影业的整体腾飞发展的迫切需求,能够为中国电影提供坚实的理论学术和思想支撑?因此,我们需要从更大的维度上着眼于电影业的发展需要。
第三,要着眼于电影学术、电影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国的电影教育、电影学术和电影学科,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位置和状态。我们需要为行业和国家输送合格的电影人才,需要为行业进步和国家发展提供宝贵的理论学术和思想支撑,这些本身就构成了中国电影学人事业的价值。因此,电影学发展的好坏,对电影教育的人才培育和学术体系,以及学科体系都有着直接的关联和推动作用。我们也需要借助青年电影学术的活跃,使我们的电影教育、电影学术和电影学科更加鲜活、生动而饱满。
所以,从这三个着眼、需求来看,无论是国家民族层面、电影业行业发展层面、还是站在电影教育、学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角度,我们青年的电影学研究都大有可为,我们也需要从这三个层面的需要当中找到我们的站位和价值。
青年是所有领域当中最宝贵的资源,都说“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才俊历来是被高度关注和肯定的。天才的、富有想象力的,真正具有最鲜活动力的都应当来自青年。所以我们看一个事业发展的好坏,就看在这个行业里面它的青年人的状态;电影学发展得如何,要看从事这个行业的年轻人他们的状态如何,如果他们是这个时代最有责任担当的人,最有情怀的人,他们是智商与情商最高的人,思想能力和行动能力也是最强的人,那么这个行业就一定会走在时代前列。
我们说,看哪些行业衰落了,其实不见得很多事情是行业本身出了问题,而是这个行业的年轻人出了问题。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比如城市的发展,看一个城市的活力、发展的潜能,就看这个城市的年轻人,他在所有年轻人当中,在一个时代的年轻人当中,他的成色如何。看一个行业也同样如此,比如IT业在一个时代领先,这个时代最聪明的脑袋都聚集在IT业,那么这个行业一定是领先的。如果说这个最聪明的脑袋和最有情怀的年轻人聚集在中国电影学界,这个行业一定是最棒的,一定也是这个时代领先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高度重视青年学者的存在,你们的参与就是对中国电影学界最有价值的推动。
这需要青年学者们拿出最好的状态,你们才不仅在自己的行业里,也能跟同时代其他行业的同龄人去竞争,才有这样的资本,能够在竞争中获得其他领域同龄人的尊重和认可。
面对青年学者,作为一个过来人,我算是一个长者,比你们年长许多岁。在我从事电影学研究,或者影视学研究的经历中,有几点感受想跟各位分享,我们要做有成就的、有分量的青年电影学者,应该有三个方面的注意或者三个结合,请各位关注。
第一,需要注意洋和土的结合。洋是国外的,境外的;土是我们本土的,我们自己的。在这个关系上,我认为年轻人天生是有一种叛逆的状态,他会对传统的天然的事物有隔离和摈弃,可能会更在意境外或者国外新鲜的,之前没有接触的事物,这是一种非常天然的状态。从古到今,年轻人都是这样的,并不意外,所以大家喜欢没有见过的、境外的、国外的新鲜的理论学说,把它引进国内,这是应当鼓励的。我们对此应该有开放的心态。
其实我们年轻时候也是这样。记得我读研究生的时候,三天两头就会把一些时尚的,国外新的理论学说整理过来,与我年迈的导师分享。我们导师只是微笑着没有表态。最后说,我知道了,你这些都很好,但是你不要百分之百地照搬,因为它可能无法有效阐释中国的现实。
同时,也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尊重传统和植根于本土。一定有一种信念,我们所有的问题都离不开自己的土地,我们真正能够把自己土地上的事情更深刻地耕耘明白,才真正能获得全世界的价值。其实对于世界来说,一个中国青年学者最核心的价值,还是对自己本土电影学的解读,对于本土电影的解读。因为这对于世界来说倒是新鲜和特别的,所以我们需要处理洋和土的关系。在境外、海外学说和我们本土的理论建构当中找到平衡和结合点。
第二,需要把握破与立的关系。有句老话讲,不破不立,年轻人是敢于破除陋习,破除旧的惯性思维的主力。因为年轻人年龄状态、身体状态决定了他一定对新的东西敏感,对旧的东西天然有种破除的动力和冲动,所以借助这种状态,我们需要把一些过时的、不合时宜的陋习、传统,一些需要摈弃的旧的惯性打破。不要担心,这个时代永远是不破不立的。同时,批判或者抛弃是容易的,但建构是难的。所以大家在破的同时,也要想办法去立德、立言、立论,找到自己真正的建树。只有处理好破和立的关系,我们才真正能够立得住。
第三,产和学的关系。产业和学术也需要平衡,一方面,青年电影学人在书斋中天然有学术的本色,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去接触行业,接触产业。如果没有经验,没有经历,就很难获得对事物真实的感受,也很难对产业产生精准的判断。
我有很多时候有很多深刻的体验,大都是在跟前辈们和产业前沿人物的接触中获得的。上世纪90年代我有机会与谢晋导演多次见面,谢晋导演给我留下了很多热闹的故事,很多事我印象很深,留下最深刻的记忆的是他的一个戏说,他经常会很开心地跟我讲:“知道吗?我的菜做得一流好,狮子头,我的水平绝对超过大会堂,国宴水平!”他很得意地说:“我的作品我不敢讲,但我的狮子头绝对是国宴水平!”然后又跟我讲:“要想当个好导演,先要当个好厨子!”一开始,这个想法我也只是当作戏说,一乐而已!
28岁我在广播学院做管学生工作的副系主任,我当时就想,从哪儿管起呢?因为现在的孩子特别懒,又缺乏劳动,又没有社会实践,怎么样让他们能够有一点点实践?放假之前,我给大家开了全系大会,给几百个学生开动员会。我说,这个假期你们什么也不要做,就做一件事,下你家厨房自己学会做一道菜,最好是你父母还没做过的。后来,许多学生家长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向我表示感谢,说:“胡老师,感谢你,我们孩子从小到大,从来不知道厨房长什么样,他根本就不进,他也不知道他爸妈有多么辛苦。这个假期太奇怪了,一进门放下包袱直接奔厨房,这是怎么回事呢?”后来孩子说:“我们系主任说了,要想当个好导演,先要做个好厨子。”这话不是我的,是谢晋老先生的教导给我的启发!当然,这对教育来说只是一个方面。
后来我也用这个案例讲,我在想,我们的创作什么时候是最舒服的?这个不是你自己的感觉,你要让所有人像品尝一道菜一样,是不是所有人都叫好?大家都感觉像吃到一个真正可口的美餐一样,这个才叫到位了。如果说有人觉得这个菜太甜、太酸、太辣,只要有一个“太”,这个作品一定是还没到位!我们要琢磨这个感觉,你要用做厨子的感觉来去调配你的作品。如果你对事物没有深层的接触,你很难有这种感受。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了解产业实际的情况。作为学者我们一定要有独立的眼光,要站在理想的框架中要求电影。只有这样,中国的电影发展才会更加健康,才会更加趋于完美,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如果一个学者过度依附于产业,就变成了传声筒,或者说市场的奴隶。如果我们过度书斋化,也会与产业过度割裂,很难作出精准和符合实际的判断,所以总是要做综合的平衡。
无论是洋与土的结合,破与立的结合,产与学的结合,对我们青年电影学学者来说都是需在实践中,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体验,不断地把这个工作做得更好。从我的角度讲,永远要相信青年。记得我经常会说一部电影,前苏联电影大师罗斯托洛夫斯基,我们曾经有过三次长聊,最长的一次有8个小时。大家知道《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这些经典影片,老爷子曾经跟我说他最喜欢说一句话,他说年轻人没有错,其实年轻人总犯错。我问为什么要说年轻人没有错?他说你看历史发展永远是这样的,如果我们老一代的人对年轻人总是那么挑剔,这个时代没法进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也借罗斯托夫斯基的话,年轻人没有错!祝我们第七届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