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日,为更好地以专业服务进一步深入研究北京国际电影节发展定位,发挥其对于首都核心功能建设的促进作用,由北京电影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联合主办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与首都核心功能建设”专题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此次研讨会以梳理北京国际电影节发展历程及学校参与板块概况、北京国际电影节与北京城市定位及其功能性的相互作用、北京国际电影节促进影视之都建设及对策三方面内容为主开展讨论。
会议邀请到了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研究所所长樊吉社老师,中国电影资料馆事业发展部副处长沙丹老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主任杨乘虎老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毓强老师以及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石嵩老师等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北京国际电影在推动文化传播,扩大北京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建言献策。
“北京国际电影节与首都核心功能建设”研讨会现场
国际交流学院院长李苒老师主持本次研讨会,她首先梳理了北京国际电影节十年来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各主要板块的设置和发展情况,强调召开座谈会旨在基于跨文化传播视野下国际影节展的发展趋势,系统地交流与探讨北京国际电影节未来的发展,以及对于首都核心功能的促进作用。
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外事办公室主任)
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评奖单元副部长 李苒老师
随后王昱华老师向参会嘉宾介绍了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的建设初衷及功能定位。强调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是北京市社科联和北京哲社办和北京市教委委托学校搭建的一个科研平台,本次学术周共举办了六场高质量的学术活动,研讨会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北京国际电影节与北京核心功能建设的发展定位。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书记
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秘书长 王昱华老师
接下来的研讨环节,专家们根据各自的研究领域和专业特色,分别围绕当日的主题各抒己见,以不同的视点解读当下国际电影节活动发展现状,并提出未来如何进一步办好相关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石嵩老师
首先,石嵩老师以四个核心功能建设中的文化交往,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为切入点,结合民族题材电影,依托高校学术活动促进影节国际交往的全面性以及融合科技创新元素为特色等内容,阐述了对于未来北京国际电影节如何构建多元文化特征,以多民族文化繁荣呈现凝心聚力的特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
影视传媒系主任 杨乘虎老师
杨乘虎老师则以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发展历程为例,通过比较世界主要国际电影节的特征及特色,深入分析了现阶段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优势和不足。同时围绕文化景观、文化消费、文化创意和文化公共服务等内容探讨如何去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从而处理好电影节展与城市核心功能建设的关系,以及后疫情时代线上活动的举办带来观众参与行为的转变等内容。
中国电影资料馆事业发展部副处长 沙丹老师
随后,沙丹老师以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北京展映单元为例,从策展时间的选择,展映内容的定位以及国际电影节展与本行业的相关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电影节展对于城市文化名片的塑造,对于北京国际文化活动的重要补足,以及对于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等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沙丹老师尤其强调在众多国际电影节展中,主竞赛作品“亮相”非常关键,对于进一步促进电影产业链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研究所所长 樊吉社老师
接下来,樊吉社老师结合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分析了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主要功能和社会属性。樊吉社老师认为北京国际电影节一定要做出中国特色,在国内和国际产生社会影响力,提议一些影片可以通过分类进行特色展映,充分考虑到影片选择和题材匹配的逻辑性,力求做到有纵深、有高度。樊吉社老师还认为,电影受众广,可以超越国界服务于公共外交,在国际上为中国树立良好的形象,非常高兴看到很多彰显中国核心价值的电影在市场上受到更多关注和欢迎。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社长 张毓强老师
随后,张毓强老师从国际传播及意识形态方面讨论了电影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对于在国际上树立国家形象的意义。张毓强老师强调国际电影节展的举办应结合中国自身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处理,北京首都核心功能建设是四位一体,无法剥离,因此统筹国内国际两个舆论大局去构建一个持续的、人文的、学术的且具有延展性的交流平台非常重要,应树立开放、包容、自信的形象,国际交流应是北京国际电影节作为人文浸润的抓手,以塑造“中国是世界的中国”这一国际形象。
“北京国际电影节与首都核心功能建设”研讨会嘉宾合影
最后,李苒老师对当日的研讨会进行了总结,感谢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建议,表示讨论内容切实中肯,为北京国际电影节未来更加专业化、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参考,达到了研讨会预期目标,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与大家继续保持合作,共同推进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发展,打造好首都这张文化名片,也更好地助力首都核心功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