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 理论批评要成为电影强国建设的智库智囊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作为党的文化事业战线中的一分子,将始终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局性、历史性、战略性、创新性举措为前进旗帜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和美好远景,这也是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节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以明确的时间表、任务图对文艺工作的提出新的要求。这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有力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沉着应对新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的决心与锐意。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作为党的文化事业战线中的一分子,将始终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局性、历史性、战略性、创新性举措为前进旗帜和行动指南,深入了解人民群众对文艺作品尤其是电影作品的诉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优秀的、优质的文艺作品、电影作品的期待、期盼,不忘初心,担负起建设文化强国建设、电影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

一、对焦文化强国目标,全方位推进电影强国建设的“新基建”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也明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要求,突显出文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在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电影强国的建设无疑处于“排头兵”的位置,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先行先试”乃至“急先锋”的作用。因此,只有创作生产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并在此基础上对电影自身观念及其作用进行全方位的认知和理解,推进电影发展的“新基建”,才能有效补齐短板、发挥优势,为电影强国建设夯实基础、贡献力量。

一是票房分账比例要向制片倾斜,逐步形成合理优化利益平衡的电影产业结构。票房分账比例应从目前的43%左右适时提高到50%左右。制片兴则产业兴,制片强则产业强。当前中国电影的分账比例是在产业发展的独特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同时更需要坚定的信念、目标和决心来推动电影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电影编剧创作的支持,特别是投资力度上的支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有效保障创作者能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一方面我们要花大力气鼓励原创、提倡原创,全方位提升原创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正确认识“IP”,切勿谈IP变色,切勿把IP“妖魔化”,因为IP是降低电影产业投资风险的有效手段,可以为电影市场储备更多的优质项目以保障电影生产的质量。我们需要合理利用IP、有效开发IP,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以“双轮”驱动实现电影高质量发展。

三是要提升电影创作生产的集中度和稳定性。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中国电影市场成为目前全球电影市场中仍旧保持正常运作的为数不多的市场之一,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要培育培养具有强大资金实力、创意能力、社会责任感乃至具有世界性品牌价值的大型电影公司乃至跨界的传媒集团,从生产端保证电影创作的资金、技术以及创作生产所有环节的支持,真正实现电影的高质量繁荣发展。

四是要拓宽创作人员的创作空间。近年来,新老电影人的作品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作格局,在中坚一代电影人的帮助下,从《我和我的祖国》到《我和我的家乡》,再到《夺冠》、《金刚川》、《一秒钟》等作品,源源不断为中国电影输送新鲜的血液与精神活力。因此,当前中国电影仍要继续调动创作人员的主动性、创造力和想象力,给他们以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心无旁骛回归初心、回归艺术、回归电影,聚精会神搞创作,一心一意出精品。多一个人才尤其是多一个电影新力量,就多一份精品及其保障。

二、有效匹配互联网思维,高效实现“技术赋能”

实现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强国建设目标,对媒介互融发展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可以说,增强媒体互融性,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电影进行传播和推广,高效实现电影的“技术赋能”是今后电影发展、电影升级换代的必经之路。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在近几年依托互联网技术,在媒体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建立了学会在微信、微博等流媒体平台的官方账号,同时迎合当前“短、频、快”的信息传播方式,开展了“一周快评”、“2019十大国产影片推介”等活动,从专业的视角出发,以符合互联网语境的话语方式,为电影发声,发出电影主流的、建设性的强有力声音,充分发挥主流平台的积极作用,努力构建中国电影评论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促成中国电影理论批评新的黄金时代。

一是从影片文本出发。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将紧紧围绕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的要求,对电影作品发声时,要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批评准则;同时坚持电影理论批评的专业性、学术性,尽最大可能实现更有效的传播,尽最大可能赢得更大的公信力。

二是从电影产业实际、实践及其发展要求出发。电影评论的舆论导向要根据当下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格局,积极倡导、维护和保障电影院的基本利益、根本利益,同时促成线上发行模式的规范化和体系化,达成线上线下的利益共同体,合理制订“窗口期”,有效实现双赢、共赢、多赢,为整个电影产业的结构性优化、生态优化持续不断地发声。

三、聚焦版权经济,推进产业体系升级换代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进入新时代,想要实现电影产业更高水平的升级换代,聚焦市场体系、版权经济是其至关重要的一步。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因此,电影只有逐步推进和形成以版权经济为核心的现代电影产业体系和模式,拓宽电影作品的衍生路径,促进多元化、系统化的产业体系,才能达到2035年建成电影强国的战略要求。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电影版权的保护,版权圣神不可侵犯,一部作品的版权是其市场之根、产业之基;完善版权保护体制机制有利于提高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有利于增强电影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再生产能力,有利于实现电影产业的“深加工”和新的增长点。同时,版权可以多元化经营和开发,可以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般拓宽版权的开发方式和路径。

其次,要以版权经济为核心,积极促成新的产业结构聚集和拓展,有效开发电影衍生产品、电影后产品、电影主题公园建设等,以版权经济为核心形成电影与其它所有艺术形式的良性互动。合力共赢,互利互惠,达成一加一大于二、二加二大于四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要积极发挥自身作为舆论导向和“电影喉舌”的作用,加大版权保护体制的倡议力度,以客观性、专业性、前瞻性的评论话语,促成电影版权保护的升级换代,促成以电影版权为核心的“电影新经济”。

四、培育电影人才,深耕电影理论批评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师生时曾深刻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电影产业想要完成更高水平的升级换代,实现电影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打造“最懂电影的政府”,实现中国电影的技术赋能,最重要的还是人才的培养。可以说,培养出电影产业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依然而且永远是电影发展的重中之重、关键之关键。

对于中国电影理论批评体系的建构来说,亦是如此。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将始终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培养、培育中国电影批评新力量,培养青年影评人和理论学者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书写意识,提升理论批评人才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学术自觉、学术自信,并且与中国电影创作乃至中国电影产业体系形成良性互动。

总之,中国电影强国建设需要在电影“新基建”的基础上尽快补齐自身短板,形成稳定有序的电影创作和生产保障机制,匹配互联网思维的电影发行放映、电影新渠道机制,尤其是以电影版权为核心的大电影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有效推进电影高质量繁荣发展。

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时刻,在中国电影强国建设整个过程中,中国电影理论批评大有可为,也必须有所作为:一方面要成为为电影强国建设的智库、智囊,为电影强国建设提供不可或缺的电影理论智慧和力量,一方面也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繁荣发展,建构起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创造中国电影理论批评新的黄金时代。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