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2月,很多人都在茶余饭后,谈起了《你好,李焕英》,谈起了贾玲。
连国际商业杂志《福布斯》,都专门对她发布报道。“如果《你好,李焕英》最终票房超过人民币53亿,贾玲将取代派蒂·杰金斯(《神奇女侠》8.21亿美元)登上全球女导演票房之巅。”
截止目前,《你好,李焕英》上映15天,累计票房已超过44亿元。
早前,贾玲曾在采访中立下“豪言壮语”,说票房破30亿就瘦成一道闪电。没想到这么快梦想照进现实,惹得她连连自嘲:早知道票房这么高,三年前就开始减了,定这个目标真是有点大意了。
虽然票房成果摆在眼前,但很多人还是忍不住提出质疑:她一个喜剧演员,没有任何导演经验,凭什么能成功?
其实,拍电影和买彩票一样,都是一件冒风险的事。要想拍出好电影,只能各凭本事。
贾玲这次,用的是一颗真心。一如她自己所说,“我不是为了当导演才去拍电影,是为了拍李焕英才去当的导演。”在她心里,塞着满满的真心,满满的表达欲。
这些真心与表达欲,主要得益于她摸爬滚打攒下的人生经验。
所以,要想更好地看懂《你好,李焕英》,我们先要更深入地理解贾玲。
1982年,贾玲出生在湖北襄阳的一个四口之家。
她的父母都是化工厂里的普通工人。家里还有一个比她大五岁的姐姐,名叫贾丹。
当年(1964年开始)东北支援全国三线建设,其中在湖北襄阳建设了东方化工厂——也就是《你好,李焕英》电影中胜利化工厂的原型。
该厂由辽宁庆阳化工厂援建,很多工人便从东北来到这里,其中就包括了贾玲的父母。
贾玲出生在襄阳,而片中并没有出现湖北方言,一方面,三线厂里的人们平常交流都不是当地口音,而说着一口普通话或东北话,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片中充满着一股东北味。
另一方面,襄阳地处湖北、河南交界处,当地说的其实是河南方言,所以电影里没有湖北话也可以理解。
贾玲自小喜欢表演。上初中时,姐姐带她找到了当地的表演老师。老师对贾玲赞不绝口,认定她是干这一行的料。
于是,从这开始,表演的种子就在贾玲心里扎下了根。
后来,为了追梦,贾玲又连续两年参加了两届艺考。
第一年,她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她落榜了。第二年,她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为了确保成功率,她在报考戏剧表演专业的同时,还兼报了喜剧表演专业。
最终,她被这两个专业同时录取,学校打电话来家里,问她选哪一个?那天刚好是母亲李焕英接的电话,但母亲的方言口音,却让校方误以为是要选“喜剧表演”。
回忆起来,贾玲忍不住自嘲,那时候觉得“天都塌了”。“我不幽默啊!我太美了当时!”
阴差阳错间,她进入了相声班,学起了喜剧表演。
没想到,刚入学一个月,贾玲家就出现了大变故——妈妈李焕英因意外去世。
妈妈的去世,不但让贾玲心里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口,还让他们本不富裕的家庭变得雪上加霜。
妈妈没了,姐姐贾丹就成了贾玲的半个妈。从小到大,贾丹一直很照拂妹妹。
当年,贾家两姐妹喜提名校,贾丹考上了北广的播音主持专业,贾玲考上了中戏的相声班。
但因为家里供不起两个大学生,所以贾丹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开始全力供妹妹读书。
后来,贾丹又为贾玲负担了多年的生活费。
那时候,贾丹每个月只有800块工资,她给自己留下300,其他500全寄给贾玲。
成名之前,贾玲经历了相当长的困难时期。
刚毕业那几年,她几乎没有收入,每天都在现实与梦想之间来回拉扯。
她从学校宿舍搬到了胡同里的平房,虽然房租每月只要400块,但对贾玲来说却是一个难以支付的天文数字。
后来,因为负担不起房租,她只能搬到地下室居住。
地下室只有十平方不到,不但没有阳光,而且还散发着霉味。进门就是床,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用贾玲的话说,就是“狗进去都只能上下摇尾巴。”
最难的时候,贾玲把自己最爱的随身听卖了20块,靠着吃面条、榨菜挨了一个周。有时候为了晚两天交房租,她连灯都不敢开,只假装人不在家。
虽然生活困苦,但贾玲的专业能力,其实却并不差。
上学时,她师从冯巩,有天赋、有功底、肯吃苦。早在2003年,还未正式毕业时,她就在北京电视台举办的全国相声小品大赛上拿下了专业组的一等奖。
而同为参赛选手,郭德纲却只拿了一个三等奖。
只不过,那时候相声行业已经走向了低迷,发展前景堪忧。而贾玲作为女相声演员,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说相声的女生少,说出名的更是少之又少。
贾玲大学班上,一共有10个女同学,除她之外,其他人全都转了行。只剩她一个人苦苦挣扎,不但要应对低迷的市场,还要改善观众对女相声演员的偏见。
姐姐心疼贾玲,想让她回老家谋一份稳定的工作。贾玲心思有些动摇,师父冯巩问她,“你想回去吗?”贾玲直言不想。
冯巩拼命帮她想办法,希望贾丹能再给她点时间:“没有地儿住呢,我给她找地儿住,没有钱吃饭呢,我管她几顿饭还是管得起的。”
在冯巩的帮助下,贾玲的处境有了很大的好转。
大张伟曾说,自己最喜欢的那种人,就是“苦大而不仇深”的人。而作为好友的贾玲,无疑就是这样一个人。
对于过去受过的苦,贾玲很少提及,大多数都是被别人挖出来的。
有次接受采访,主持人觉得她苦。但她却表现得非常自谦:我觉得一定会有很多人,比我更努力、付出更多,但是机会没有我好,(我)哪好意思站在这个舞台上说我当年太苦了。因为你吃的苦,老天爷已经回报给你了。
生活中的贾玲,总是喜欢用自我安慰,去消解了自己生活中的苦。
毕业后,贾玲总是没钱。姐姐虽然在经济上支援贾玲,但却无法体会北京的高消费,总是纳闷她把钱都花哪儿了,得空就旁敲侧击地问她:你是不是吸毒了?
结果,贾玲无奈,回了句:哪有吸毒这么胖的?
住胡同那阵儿,贾玲经常要起夜倒尿盆。每次哆哆嗦嗦地出门,她都会强打精神安慰自己:“没事,王菲不也倒过么?”
一想到这个,她就觉得自己的日子也能将就着过。
尽管打心眼里喜欢表演、喜欢喜剧,可贾玲却迟迟没能出名。
于是,她咬紧牙关想着再冲一把:“宋丹丹也29岁才登上春晚,给我最后一年,28岁还不行我就回家。”
正是这冲刺的最后时刻,让贾玲等来了属于她的机会。
成名这年,她刚好28岁——
2010年,她与白凯南合作的《大话捧哏》被姜昆相中,登上了春晚。
自此之后,她一炮而红,成为了春晚的常驻嘉宾:《芝麻开门》(2011)、《喜乐街》(2015)、《一年又一年》(2017)、《真假老师》(2018)、《啼笑皆非》(2019)、《一波三折》(2021)。
如果说,春晚舞台让观众发现了贾玲这颗新星,那综艺舞台,就让观众近距离地接触到了贾玲的喜剧天赋。
2012年,湖南卫视筹办《百变大咖秀》第一季,贾玲作为嘉宾参与其中。节目里,她女扮男装,模仿陕北歌手阿宝,用一首《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炸裂全场。
此后,她走上了一条反串、扮丑的丑角之路。一路自毁形象,完全抛开自我,突破极限。用她的话说,就是“为了喜剧,要豁得出去”。
连恩师冯巩,都有些看不下去。打电话斥责她:“你再这样,可嫁不出去了!”
虽然师父说的没错,但贾玲却并不怎么在意,谁叫她真的喜欢呢!
因为成名之路走的太艰难、太坎坷,所以她格外珍惜她能够抓住的每一次机会。
贾玲模仿火风
除此之外,贾玲还拥有一个十分难得的个人特质。这种个人特质,用沈腾的话说,就是“男人喜欢她,女人不嫉妒她”。
如果说台湾组CP最多的明星是小S,那内地组CP最多的就是贾玲。
B站上,恶搞贾玲CP的视频,向来数不胜数:陈伟霆、王源、明道、宋仲基、陈赫、言承旭、范丞丞……
和小S的过火不同,贾玲在组CP时,总会拿捏着不错的分寸感。
不让人尴尬,也不让人为难。
而且,和黄渤一样,贾玲也是出了名的高情商,可以在关键时刻,化身“救场小能手”。
她和姚晨一起接受采访,有人问姚晨怎么嘴变小了,是不是整容了。
她立马站出来解围:“你是不是说话尽量说收口的音?就跟我有时候知道自己胖,所以一般都侧着站。”三言两语,就笑着把场面圆过去了。
在《王牌对王牌》的一期节目里,杨迪妈妈问华晨宇喜欢什么样的女孩,想把自己的亲戚介绍给对方。
华晨宇作为年轻偶像,不方便正面作答,只能支吾着应付。多亏贾玲机智出马,才成功缓解了尴尬:“阿姨,你要这样的话,我也就不客气了,我还有三个表妹呢!”
在最近的《你好,李焕英》路演中,贾玲碰到热情观众现场催婚。一位妈妈说:“你看我们差不多大,我都有两个孩子了,你准备什么时候啊?”贾玲用幽默化解了尴尬,她说:“那把你的孩子给我一个!”
而贾玲最出名的一次救场,则非金鹰节那次采访莫属。
当时,采访的原定对象临时有事,贾玲上台救场,台下一面沉默,所有记者都没有提前准备问题。对此贾玲并不在意,只用一番自嘲,就轻易打破了冷场:“都没有问题啊?我已经不火成这样了吗!就没点绯闻要问问吗!”
在《你好,李焕英》中饰演妈妈的张小斐,是贾玲相识多年的知心好友。
9年前,贾玲曾发微博力声援张小斐。
当时,张小斐拍爆破戏,眼睛被炸伤,剧组负责烟火的两个大男人,把她骂的直哭。
贾玲在微博里抱不平:“小演员,命真贱。快变成大腕吧!你离变成姐的偶像就差一部戏了!”
如今,张小斐终于火了,成了大腕。而让她走红的这部戏,恰巧又是贾玲给的。
正应了张小斐说过的那句话:我真的很感激她,她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贵人。
有句鸡汤,是这么说的:哪有一夜成名,都是百炼成钢。这句话放在贾玲身上,显然极为贴合。
她没有傲人的家世,也没有过人的美貌,甚至也没有足够的幸运,只有不改初衷的一腔孤勇。
她之所以能够站上今天这样的位置,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完全都是她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如果善良、努力的人值得被生活善待,那贾玲一定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