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人&影事 / 正文

暴瘦32斤,狂增40斤,“弹簧”演员们有多拼?

暴瘦32斤,“拼命三郎”彭于晏又对自己“下狠手”了。为了更接近《热带往事》里的空调修理工形象,彭于晏减重32斤,创下自己成年后的最低体重。

暴瘦32斤,“拼命三郎”彭于晏又对自己“下狠手”了。为了更接近《热带往事》里的空调修理工形象,彭于晏减重32斤,创下自己成年后的最低体重。

无独有偶,同档影片《超越》同样在宣传中打出“体重牌”。男主角郑恺为了诠释青年短跑冠军和中年落魄创业者两种状态,先用半年减肥,又增肥40斤,变身油腻大叔。

演员化身“弹簧人”,不惜健康,短时间内速胖速瘦,是敬业的体现;戏前戏后判若两人的颠覆感也常常成为宣传的噱头和各大奖项的“敲门砖”。为了角色,演员们究竟有多拼? 

1.瘦身艰辛

执着于身材管理的彭于晏是演艺圈有名的“拼命三郎”,《热带往事》也不是他第一次为角色改变身材,但与之前大练肌肉不同,这次的人物气质是生活困窘下的清瘦。彭于晏饰演的王学明是一名基层空调修理工,通过对该群体的观察,他发现年轻的空调修理工普遍身形偏瘦。

为此,他提前吃素半年,并在开机前一个月进入强化减脂期,加上极为严格的饮食控制,使得常规体重156斤的他在电影开机第三周时降到124斤。外型的改变只是第一步,彭于晏还专门找来专业的空调维修技术人员,学习看图纸、量尺寸、扛气瓶等技能,更重要的是找到这类人群压低帽子,常年不换工作服,“存在感甚微”的体态神情。

与彭于晏类似,张译在《一秒钟》里饰演的落魄逃犯同样要求他瘦到近乎“皮包骨”的状态。张译透露,自己20来天减重20斤,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吃饭,不摄入任何碳水化合物,顶着42摄氏度的高温,在沙漠烈日中跑步,暴晒出黝黑粗糙的皮肤。

张译回忆称,自己那时候体力急速下降,坐车时间长了,下车都会眩晕,两眼发黑。拍摄那场猛吃油泼面的戏,是张译时隔两个多月的时间第一次碰碳水,再加上连吃了十几碗,肠胃不适,出现了胃痉挛,但他仍然坚持真吃、真演、真感受。

《缉魂》中的张震亦是如此。为了达到绝症病人的濒死状态,张震用三个月减重24斤,体重降到123斤,还选择不用假发套,直接剃光头出镜,视觉效果十分震撼。 

邓超在《影》中的身材变化也令人惊叹。因为要一人分饰两角,他先增重20斤增肌塑形,演绎刚烈英武的境州,又用2个月急速减掉40斤,塑造阴森狠厉的子虞。这一过程非常痛苦,孙俪和导演张艺谋都曾劝他考虑用CG或宽松的服装达到子虞的病态,但邓超依然坚持身体力行。最终,他不仅演得过瘾,也收获了重要奖项的提名。

黄晓明为拍摄新片《戴假发的人》同样暴瘦了30斤。他透露自己的减肥法是各种断食、吃酵素等,也留下了心悸、肠胃不适等后遗症,更呼吁大家不要模仿。但作为演员,他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2.塑形不易 

除了用暴瘦塑造人物虚弱、窘迫的状态,在出演专业运动员时,增肌塑形也往往是演员的必修课。《超越》中,郑恺饰演的郝超越前期是一位获奖无数的“百米飞人”。为此,他提前半年减脂塑形,将体脂率降到9%,达到体校生的精瘦状态。

郑恺还专门请来了男子60米、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苏炳添对其进行指导,不仅经历了魔鬼的体能训练,还细致学习了100米短跑的专业技巧。

在冬奥题材影片《我心飞扬》的拍摄中,为了接近短道速滑奥运冠军的体态,导演透露,孟美岐增重了15斤,“这对年轻女演员而言,十分不容易。”不仅是体重变化,完全不会滑冰的孟美岐,提前一个多月就进组,和专业运动员一起训练。为了体验受伤疼痛,她还专门将石子放入冰鞋,把脚磨出了血。连经验丰富的对手演员夏雨都感叹:“是个狠人”。

上文提到的彭于晏更是有名的“运动员”专业户。拍《翻滚吧!阿信》,身高182cm的彭于晏并不适合练体操,但他仍用专业运动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提前八个月训练体能,提前三个月封闭练体操,每天只吃水煮餐,训练12个小时。最终,成片中的所有体操项目,甚至后空翻、大回旋等高难度动作都由他本人完成。通过《翻滚吧!阿信》,彭于晏也完成了从文艺小生到肌肉型男的“大翻转”,走出了低谷期。

这种敬业精神在与“魔鬼导演”林超贤合作的《激战》和《破风》中更体现得淋漓尽致。拍《激战》前,彭于晏接受了三个月的职业拳击手训练,吃的是“狗都嫌”的无烹调食物,学会了柔术、泰拳、锁技等MMA技能。

《破风》更为辛苦。彭于晏先要在减重的同时把下肢练壮,接近专业自行车运动员的体态,接着又经受了1个月的封闭式训练,每天11个小时,每次训练完四肢都会酸痛难忍,摔倒擦伤更是家常便饭。最后,彭于晏达到了专业运动员水平,考取了自行车赛道使用证书,也留下了满身的“破风疤”。

3.增肥更难

快速减肥不利于身心健康,为角色增肥,对身材管理严格的明星而言更是不小的挑战。

在电影《超越》中,郑恺饰演的短跑冠军在退役后经历创业失败,变身落魄中年大叔。 为了展现角色的颓废和油腻,郑恺主动提出用两个月增肥40斤,每天吃五顿饭,大量摄入高热量食物,长出了啤酒肚,体重也达到了170斤。

任贤齐更加拼命,52岁时还为电影《跑马》增肥50斤,达到200斤的体重。因为剧烈增重,任贤齐的身体不堪重负,导致胃液逆流,脾气也变得暴躁。他曾自我吐槽:“整个人油腻得圆滚滚,真的是颓废到一个极限。”

在贩卖“身材焦虑”的时代,女演员为戏增肥更加不易。 为了饰演《加油,你是最棒的!》中的微胖女孩福子,马思纯主动增重15斤。她塑造的福子阳光可爱,征服了不少观众,也一改国产剧女主角“白瘦幼”的风气。 

编剧李潇发文点赞:“我们知道外形对演员,尤其是女演员的重要性,没想到马思纯会主动为戏增肥,而且是在长达4个月的拍摄期内,感动到以泪洗面。”

出演《肥田喜事》前,胡杏儿也曾在2个月内增重40磅,靠疯狂吃垃圾食品的“养猪模式”,将自己硬撑到130多斤。

这种身材改变对正处于上升期的女星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冒险,但胡杏儿不仅大胆地接受了挑战,还用付出换得了一座“视后”奖杯。 

4.只有体重,还不够

演员通过改变身材,从外形上接近角色是“方法派”常用的技巧之一。好莱坞最有名的“弹簧人”克里斯蒂安·贝尔更是这一派系的代表人物。

贝尔在不同电影中的身材变化

诚然,随着化妆和后期技术的发展,演员不一定需要通过这种牺牲健康的方式来塑造角色,但真实体重变化带来的冲击力和说服力,仍然是技术无法比拟的。郑恺就坦言,有了这四十斤肉,“你不用去演,自然而然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张译也表示,为《一秒钟》减肥的过程,“不仅是从形象上接近角色,它还会让你变得有些压抑,刚好导演希望这个角色是脾气暴躁的。” 

在《热带往事》中与彭于晏有多场对手戏的张艾嘉也提到,彭于晏瘦削颓废的造型能帮助自己入戏,“我会同情他,他身上有一种寂寞感。”除此之外,演员“变身”前后的颠覆性对比,以及艰辛极致的减肥增肥过程,常常是电影最好的宣传物料,也是各大奖项的“敲门砖”。

上文提到的彭于晏、张震、邓超、张译等都曾凭借这些“反差”角色成功提名各大奖项。几番下来,他们也成了观众眼中敬业实力派的代言人。然而,这些演员都曾在采访中表示,体重和外型的变化是演员的本分,也仅仅是成功塑造角色的第一步。体重变化的数字不等于演技的高低,影片的品质更受到主创团队等多方面的影响。

邓超就曾谈到,如何演好《影》里的境州和子虞两个角色,重要的不是重量,“最花时间的是你对人物的体会,你能不能准确地找到境州和子虞的魂,那是在脑子里的,那个脑子的指挥家会指挥你做一切对的事情。”彭于晏也谦虚地表示,“我就是没有才华,所以才用命去拼”,没有很高的天赋,才会挑能够让自己做功课的,跟本人不太一样的角色去演。

在明星时常被质疑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的当下,这些敢于为角色牺牲时间和精力,勇于挑战外型变化的演员值得肯定,但也不必过度神化。毕竟,这只是演好角色的第一步。就像这些演员在采访中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不能叫牺牲,这是我们的工作,是演员的本分。”

关键词: 弹簧 演员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