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企业 / 正文

第八届全球电影产业链发展论坛:聚焦融媒体时代电影产业发展及趋势展望

6月13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电影协会联合举办的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年度官方活动“第八届全球电影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办。

IMAX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 理查德·葛尔方

6月13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电影协会联合举办的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年度官方活动“第八届全球电影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办。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任仲伦、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为论坛致辞。美国电影协会成员公司高管等业界代表和嘉宾出席此次活动。

本次论坛活动围绕年度主题“融媒体时代电影产业的发展及趋势展望”,由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张伟民和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冯伟联合主持,就人工智能与电影制作的趋势、网络视频点播与电影的未来发展等行业内最关注的热点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受到疫情影响,外国嘉宾无法来到论坛现场,他们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在云端与中国电影人和行业资深专家展开对话。

美国电影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查尔斯·瑞弗金在贺词中表示,尽管全球电影产业在过去的一年中遭遇疫情打击,但在电影人的努力下,以中国为代表的电影市场快速复苏,提振了全球电影产业的信心。希望全球电影产业链发展论坛能够为中美电影人建立起经验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阿里影业总裁李捷

人工智能技术将颠覆电影拍摄方式

第一场论坛由导演/上海交大文创学院教授胡雪桦主持,邀请到了卡梅隆佩斯集团亚太区总裁程信森、融创文化集团总裁孙喆一、《复仇者联盟》系列导演乔·罗素、Lux Machina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飞利浦·格乐、无锡数字电影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凌律巍、Prysm Studio首席执行官克里夫·普拉莫和浙江横店影视剧组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雷光,就“VR/AR人工智能与电影制作的趋势”话题展开讨论。

卡梅隆佩斯集团亚太区总裁程信森简要介绍了全球电影行业的发展以及《阿凡达2》最新的3D技术,并介绍了卡隆技术团如何通过《阿凡达》改变了全球影视科技产业的发展,让像新西兰这个风景秀美的国家成为了全球电影数字制作大国之一。程信森总裁表示,中国的电影科技市场正蓬勃发展,也希望与上海交通大学等中国一流的高等学府以及顶级影视及科技企业一同发掘和发展更多先进技术,让未来中国更多的影视作品,尤其是科幻领域的影视制作能够用上“中国智造”的技术。

Lux Machina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飞利浦·格乐介绍了显示技术、渲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前沿影视摄制技术。飞利浦还简要介绍了为电影《遗落战境》设计的镜头“内画布”,这项技术为制作方成功节省了大量的制作费用,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

无锡数字电影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凌律巍就如何加强中国电影后期团队的建设进行了阐述。他简要介绍了与国内后期特效公司对接的经历,并对未来科技推动电影产业的发展表示了乐观积极的态度。

Prysm Studio首席执行官克里夫·普拉莫简要分析了当前电影公司和流媒体对于虚拟制片的长期战略,并阐释了与合作伙伴致力于建设与推广行业标准的愿景。

乔·罗素导演谈到了VR/AR以及虚拟制片在好莱坞电影拍摄中的运用,他认为这些人工智能技术是未来电影拍摄的主要发展方向,特别是对于科幻片或者强视效类影片更是尤为关键,因为这些技术可以让导演在拍摄现场就看到实时特效制作后的画面。他提到今年迪士尼流媒体上线的星球大战衍生剧《曼达洛人》就运用了这些技术,大大提升了拍摄的效率。拍摄团队搭建了巨大的LED屏幕作为沉浸式背景,工作人员操作虚幻引擎就可以瞬间切换光照和背景画面,导演和摄影师头戴VR装备可以在虚拟背景下看到实时特效的画面,以便他们来选择每个场景拍摄的最佳角度和机位。演员在虚拟背景前的表演在虚幻引擎的渲染下是实时呈现的,而不用再依靠前期绿幕拍摄,后期电脑制作的方式。这样的科技运用和拍摄方法颠覆了传统拍摄,罗素兄弟也在积极推进类似的电影科技在自己电影中的运用。而对于电影制片公司来说,也需要培养能够掌握对应高科技拍摄技术的人才,能够知道如何将VR、AR、AI等人工智能科技相互配合衔接在一起,用更先进更有效的方式拍摄影片。

融创文化集团总裁孙喆一介绍了“IP+内容+新消费新场景”公司业务布局,AI缩短动画电影创作周期的可能性,VR、AR特别是MR技术对加强电影与线下场景关联的促进。融创对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有四个判断:国漫崛起进行时;技术变革带来行业发展新契机;系列化、IP化是影视内容发展方向;长链IP运营重要性日益凸显。去年上映的《金刚川》,对国内电影产业工业化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也希望未来各类前沿技术可以为不断发展的国内电影工业化带来新动能。相比其他行业,目前中国影视行业在创新方面还需要加强,但这需要建立在整个产业模式的转型与改变的基础之上。融创文化已经在新科技与数字化方面有所布局,投资了VR和MR团队,通过内容与技术层面的结合,打造更稳定持续的商业模式。

浙江横店影视剧组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雷光简要介绍了中国著名影视基地横店的基本情况。他表示电影是在技术推动下的一门艺术,也在技术推动下不断迭代,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让业界对于电影产业充满期待。

美国流媒体与院线电影更多博弈 中国视频网站与院线互为补充

第二场论坛由北京网络视听协会秘书长包冉主持,IMAX公司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葛尔方、阿里影业总裁李捷、爱奇艺会员及海外业务群总裁杨向华、猫眼娱乐首席执行官郑志昊、五元文化创始人/导演五百和淘梦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阴超围绕“网络视频点播与电影的未来发展”展开对话。

针对疫情期间不断缩短的窗口期现象和流媒体与院线的关系,IMAX公司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葛尔方认为,电影行业已经有超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一年的“中断”并不能永久性的改变什么,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电影市场强劲复苏证明了观众会很快回归电影院。随着疫情被逐步控制,流媒体发行的影片数量急剧下降。整体而言,流媒体将会对一些偏小众的类型电影或者是难以承担高昂市场营销费用的低成本电影的发行中发挥更大作用。而对于大制作的影片,未来还是会先选择院线发行,之后再进入流媒体平台播放,这能使得影片产生更长远的价值。葛尔方对以IMAX为代表的高端观影体验疫情后的长期增长充满信心,因为IMAX观影体验在带动大制作影片的票房方面能力显著。

阿里影业总裁李捷就目前中国电影市场进行了探讨。他表示相较于美国电影行业“博弈多于合作”的状态,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特殊性。相比美国各大电影公司将影片放在自家流媒体平台发行的方式,中国的各大视频网站与院线的关系是不一样的,未来是否能够出现院网同步的模式?这是一个猜想。网络是院线电影非常好的补充发行方式。对于电影公司来说,未来应该建立两个团队:院线电影团队和网络电影团队,这是一个产业的两种形式。中国有足够体量的观众,有院线发行体系,有网络发行平台,能够消化更大体量的内容,因此中国未来有可能会出现全世界很少见的模式,这里有很大的空间留给从业者去探索。同时,双线发行的商业模式很重要,这是一个复杂的商业模型,需要内容、院线、网络平台等多方要达成一致,也希望有第三方机构或者协会组织来推动,设计好双线发行方式的商业模式。

爱奇艺会员及海外业务群总裁杨向华简要介绍了国内互联网影院商业模式的探索。他表示互联网经历了从免费到免费与收费并行,并且付费成为当前流媒体平台的主要收入支柱的变化,并对未来流媒体影院的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分享。平台和相关合作者正在探索商业模式的下一阶段。目前视频网站已经在尝试电影单片付费模式。单片付费模式是建立在电影制作质量、电影产品属性以及和观众消费习惯的基础之上。疫情期间,各个公司都在尝试单片付费模式,一开始是单平台点播,之后发展到平台联合点播,一个片子在所有电影院上映肯定总票房更高的。现在遇到的瓶颈是单片付费的价格上不去,这需是要花几年时间来培养的。

淘梦创始人、CEO阴超表示现在所有的网络电影公司都面临着一定的压力,但是网络电影公司也会更有活力,更有创造力一些,在IP开发等方向也更加灵活。视频网站会员价格的提升和影片PVOD模式所对应的是电影制作品质的提高。他在最初做网络电影的时候就坚信网络电影要走PVOD模式。目前淘梦在项目开发及制作整个环节中都以这个模式为目标去努力。作为影视公司,制作的内容是否能够打动观众是核心问题。内容制作的升级、投入的加大、IP的加大,以及与明星导演的合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五元文化创始人、导演五百表示中国电影产业的工业化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的电影制作不仅需要好剧本,还需要美术、技术等不同方向的人才共同努力。相比技术的进步,中国影视内容创作已经有些落后。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影视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创作者来说,做出的内容要越来越真诚才能和技术的进步匹配得上,在这个层面,游戏行业比影视行业领先很多。同时,他也对未来网络电影的审核和影视人才评级等提出了希望。未来最好的互联网影视模式就是直接To C,让观众对创作者的内容买单,这样对影视平台的压力会小一些,但对影视创作者的压力会增大,需要有压力和动力去创作更有吸引力的内容。

猫眼娱乐首席执行官郑志昊对文娱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他表示未来电影院线和流媒体等模式都会存在,且这两种娱乐形式都有不可替代性,并且能够内容联动,共同繁荣。对于影视产业来说,影片观影形式会被用来定义自身的商业模式。院线电影的沉浸式体验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但不见得所有内容都应该定位在院线电影,也可以设定在通过不大的屏幕触达观众,因此要从消费场景和观众需求出发对影片进行定位,根据观影形式来考虑制作成本,定义好在上游的投入规模、影片的播放形式和资本结构。此外,郑志昊也表示影视公司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创造经济效益,帮助每一个好内容遇见喜欢它的观众。

中美电影人才交流计划全面升级

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冯伟表示,作为中国当代电影发展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美国电影协会一直积极推动中美电影合作,并致力于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在此前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好莱坞“中外合拍电影展映”和“中美电影人才交流计划”的成功基础上,美国电影协会将以产业发展融合的“中美影视合作交流项目”为抓手,助力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发展,并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持续赋能。

中美电影人才交流计划是由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和美国电影协会于2013年共同发起、派拉蒙影业承办的增进中美两国电影产业间合作的一项交流计划。最初由中方每年选派5位年度优秀导演,到派拉蒙影业进行一周的观摩学习和业务交流,派拉蒙影业选派公司高管和好莱坞经验丰富的电影编导、制片人等一线电影人参与互动。几年来,参加派拉蒙交流计划的中国导演包括乌尔善、薛晓路、张一白、张猛、郭帆、陈思诚、肖央、宁浩、路阳、徐峥、管虎、李玉、大鹏、韩延、李杨、闫非、彭大魔、姚婷婷、李骏、张末、程耳、谢东燊、田羽生等。除了派拉蒙交流计划,美国电影协会其他成员公司包括迪士尼、环球、华纳、索尼影业等随后也陆续推出了包括动漫制作、高概念影片/IP开发、编剧、艺人经纪,以及制片及企业管理等各种类型的培训交流计划,总人数达到200人。而这些优秀导演回国后,也都为中国电影市场奉献了工业化程度高、内容优秀、票房与口碑俱佳的电影作品,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中流砥柱。

中国电影市场在过去的十年间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中美两国影视产业也保持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美国电影协会的“中美影视合作交流计划”是在“中美电影人才交流计划”基础上的深化与升级:除了影视创作高端人才交流,这一计划还将拓展到中美两国影视在产业发展其他领域的全面合作,并以此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美国电影协会希望听取各方声音,针对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点和短板,通过“中美影视合作交流计划”项目打造中国文化IP名片,并为优秀的中国影视内容搭建“走出去”的国际平台。

【关于美国电影协会】

美国电影协会是由全球领先的电影厂商、影视及家庭娱乐节目制作发行公司联合成立的行业组织。成员公司包括迪士尼、派拉蒙、环球、索尼影视、华纳兄弟,以及Netflix公司。作为成员公司的官方代表,美国电影协会负责协助成员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与其它相关版权组织一道,积极开展版权保护和宣传,迎接新技术对电影行业发展带来的挑战。美国电影协会的全球总部分别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和洛杉矶,在布鲁塞尔、圣保罗、蒙特利尔及新加坡均设有地区办事机构。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