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导演韩帅的首部长片《汉南夏日》入围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制作中项目”单元,最终斩获“最佳制作中项目”。评委会评价:“令人惊艳的19分钟。导演用成熟扎实的镜头语言,展开了一个青春期青涩的故事。演员表演朴素准确、真诚动人,令人对未来的完成片充满期待。”
对韩帅而言,那是一次特别重要的经历,她向记者回忆道。创作是孤独的,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她独自沉浸在作品中,没有更多的声音从外部客观评价她的作品:“我对这个作品是有怀疑的,担心自己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创投项目中,韩帅得到了评审的建议和鼓励,并和观众做了完全开放的交流:“重要的是得到了一次认可和肯定,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片子优势在哪里,以及,或许还能有什么机会。那时候刚好接近影片定剪的时间,那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时间节点,几乎决定了后面很多的计划。在那个节点上,我找到了一个方向。”
随后不久,《汉南夏日》先后在平遥国际电影展、釜山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上斩获殊荣,大放异彩。韩帅也成为业内备受瞩目的新生代女导演,她的才华被更多人看见了。
今年,韩帅与上海国际电影节之间的缘分开启了新的篇章。6月12日,“SIFF YOUNG X 上海青年影人扶持计划”(下称“Y计划”)在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发布,这也是该计划首次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亮相。从69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韩帅成为首批入选的青年导演,一同入选的还有梁鸣、饶晓志、王晶和曾国祥。
电影是艺术,是创意产业,电影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也是创造力的竞争。在加快打造全球影视中心的目标下,近年来,上海对电影人才的需求量增大,导演、编剧、制片人、摄影、录像、美术以及后期制作等各个环节都迫切需要吸纳优秀人才。
今年,由上海市电影局指导、上海国际电影节和戛纳电影市场联合发起的“Y计划”,旨在发挥平台优势和政策保障,为青年影人提供全方位的扶持。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彭奇志在发布会上表示,希望通过5年时间,在上海集聚一批与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相匹配的优秀电影人才,推出一批承载时代精神、弘扬主流价值、讲好中国故事、创新电影美学的优秀作品。
呵护创作者初心
2021年“Y计划”寻找和扶持的中国青年影人,须符合正能量、国际化、有态度的条件,年龄不超过45周岁,曾执导不多于3部剧情或动画长片。据了解,今年的扶持计划采取推荐制,邀请了业内知名电影公司、著名导演、制片人、海外发行商代表等专业机构及个人组成了专业推荐团,经两轮推荐才确定了首批五位优秀青年导演。
导演宁浩领衔的“Y计划”终选推荐团认为五位导演独具个性,各有所长,充满潜力:韩帅在作者意识和电影语言的综合能力上表现突出;梁鸣的创作兼具文艺片和商业片的质感;饶晓志体现了80后世代导演对华语商业电影的崭新理解;王晶功力扎实,综合表现非常出色;而曾国祥的作品则找到了多种社会议题与导演技术化表达的良好平衡感。
五位导演中,饶晓志与曾国祥分别凭借《无名之辈》与《少年的你》赢得了商业与艺术的肯定,也被观众所熟知。韩帅的《汉南夏日》、梁鸣的《日光之下》以及王晶的《不止不休》皆是处女长片,去年,三部电影在各大电影节展上大放异彩,斩获荣誉,首部作品技惊四座,是三个人沉淀多年的结果。
如果说起步阶段的难是找钱、找资源的困难,与从无到有的阶段相比,在第二、第三部作品的阶段,导演们面临的困难是相似的,他们或多或少开始陷入迷茫期:如何坚守自己的初心,不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
《日光之下》之后,梁鸣觉得,在寻找合作团队时能够得到更多的信任,但创作上,艺术与市场化的平衡困扰着他:“我有时候会迷茫,反而不像拍《日光之下》之前那么纯粹,那个时候就是要把东西拍出来,并没有想那么多,经历过以后,你渴望自己能够继续拥有勇气。”韩帅有时候也会觉得迷茫:“你对电影、生活的体验都不一样了。之后的最大困难是,能否清楚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做的事情是否还是那么由心、由衷。希望自己下一次创作的时候,创作电影还能够和第一次拍《汉南夏日》一样,有那种非拍不可的冲动。”
在“Y计划”评审团主席宁浩看来,中国电影市场规模成型,市场足够繁荣,下一步是能够更多元化、精品化,他期待这样的作品产生。“青年导演其实还是更应该有初心,在市场统一的标准下很容易迷失,还是应该抱有初心直面创作,为市场的多元化做贡献。”
宁浩向第一财经表示,艺术与市场从来不是对立的。此次入选的五位导演都有着较大的潜质和可能性,能够以不同角度进行非常有个性的创作:“他们是真正热爱电影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有的特别文艺,有的得到了市场肯定,有的更有女性视角,有的结构性能力很强,我们想从不同领域当中找到有代表性的创作者。”在宁浩看来,行业需要保护和肯定青年导演的创作:“让他们能够自由地创作,尊重自己独特的视角,往往真正的创造力是在这种自由阶段产生的,希望他们能够保持这样自由的状态,对抗一些压力。”
务实的“Y计划”
电影业有这样一种共识:支持青年电影人,便是支持电影业的未来。近些年,青年电影人迸发旺盛的创作欲望,紧随其后的是各式各样的创投项目、扶持计划接连上马,挖掘资源。然而不难发现,真正能够持续跟踪创作者,孵化作品、将影片推向市场的创投项目并不多。
“Y计划”终选推荐人之一,编剧王红卫这几年一直强调,希望创投项目能够提供一些资金支持入选的项目拍样片:“让纸上谈兵的事能够以影像的方式呈现在所有投资公司面前。让他们能够判断,这个剧本的作者是否有做导演的能力。另外是能有一个长期的、具体的帮助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评奖活动、半天路演就决定一个奖项,而是有更细致的环节,真正帮助那些有希望拍电影的创作者。”
王红卫认为,电影需要有才华的年轻人:“重要的是不停往前走的创新。年轻导演负责完成的不是他们个人的浮出水面、横空出世,通过他们,创作新的电影,那些新的电影在推动中国电影十几年往前走,才有了行业的今天。”
谈及“Y计划”的特质,宁浩认为最重要的两个字是“务实”。“此次‘Y计划’的推出给电影人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能看出上海电影在培育新生、推出新人方面的决心和魄力。”当天发布会上,静安区发布了《静安区关于促进影视、电竞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静九条”),从九个方面支持影视和电竞两大文创产业在静安的发展。上海市电影局与静安区人民政府签订了《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与上海市电影局关于推动静安影视产业发展的框架协议书》,宣布将共同打造“影视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静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龙婉丽介绍,“静九条”明确通过财政奖励、人才落户等多种手段,力求充分吸引影视、电竞行业领军人才和头部企业落户静安;丰富产业发展所亟需的载体空间和平台;围绕技术研发、内容创意、运营能力、金融资本等关键环节做深、做长产业链。具体政策包括吸引影视电竞领域领军人才和头部企业入驻静安,对新落地的影视、电竞企业,静安区给予最高300万元的一次性开办资助,给予最高150万元的办公用房和装修资助。对核心团队给予人才落户、子女就学和医疗等专项服务。
彭奇志透露,今后的五年间,上海将为这些青年影人提供包括前期剧本立项、中期电影拍摄、后期制作与宣发的支持,相关作品也将被推荐参与国际影视节展,让世界了解中国电影创作新貌。未来,该计划还有望跳出单一领域的限制,把扶持范围扩大到编剧、制片人等紧缺工种,真正做到覆盖全产业链。
在韩帅看来,“Y计划”是一次“另类”的创举,它得到了强力的来自政府的扶持。“我之前的作品也是在上海立项,就像得到了呵护一样。如果未来有项目,特别希望能够和上海合作或者是在上海推出。”此外,作为今年首批入选人中唯一的女导演,韩帅觉得这是一个良性的讯号:“其实,电影行业的各个岗位,有许多有才华与创造力的女性,她们身上有很强的能量,这种能量能够被大家看见,我觉得挺开心的。”
中国的声音
青年影人的作品,将推动中国电影成为世界多元文化叙事的重要组成。区别于其他人才扶持计划,“Y计划”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国际交流,它将利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平台优势,扶持一批优秀青年影人,将他们输送到海外权威电影节,对其后续作品予以推广支持,让国际市场了解中国电影的创作新貌。
“Y计划”项目负责人,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副主任童颖告诉第一财经,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直很专注对青年电影人的扶持,自1993年创办以来,影响力逐年增加,国际平台价值越来越明显。2018年,上影节与戛纳电影市场达成了合作,2019年,在戛纳电影节期间举办了“SIFF中国日”。在这之后,两个国际A类电影节都希望进一步加深合作,在此基础上,有了如今“Y计划”。
“Y计划”的启动,历经了一年多的细致讨论和精心筹备,得到了戛纳电影市场的全力支持。戛纳电影市场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产业盛会,每年有上万名电影业内人士出席活动,全世界有超过70%的电影交易在这里进行,是谋求海外销售发行、展示推介、推广交流的绝佳平台。
“戛纳电影市场是全球公认的最大电影市场,他们的专业化和敬业态度确实让我们很佩服,去年开始,戛纳电影市场就和我们一直在讨论如何在加深合作方面有更实质性的项目产出,除了把中国电影推向海外,也让海外的产业和行业有机会接触到中国电影这个越来越重要的市场。”童颖认为,如果说以前与海外电影节的合作,更大目的在于向海外市场进行展示,那么“Y计划”更大的价值是专业的产业对接,帮助中国青年影人去更有针对性地对接海外的产业市场。
“Y计划”终选推荐团成员之一,法国制片人娜塔莎·德维莱尔是由戛纳电影市场推荐的评审人员,她拥有25年电影制片人经验,与中国电影人有着深厚渊源,先后与贾樟柯、刁亦男、杨超等多位中国导演合作艺术电影,并助力这些电影在国际A类电影节进行首映。
谈及此次担任“Y计划”终选评审的经历,娜塔莎对这批中国青年导演作品所呈现的原创性和新鲜感印象深刻:“这是来自中国的故事,中国的声音,而这个声音必须要为中国以外的观众所听到。在这样的世界当中,因为疫情关系没有办法环球旅行,所以更加需要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电影是无国界的,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故事,才可以让我们的导演、观众,有更多认识中国的窗口,有更多交流的声音。”
娜塔莎注意到,今年入选的导演都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本土有许多大公司在支持着这群导演,但如果想要走出国门,法国是很好的目的地:“法国观众对中国电影是有所偏好的,我非常期待可以帮助大家走向全球,与全球观众沟通。我们青睐的并不是导演目前已经取得的成就或者是已经拍好的作品,我们期待他们未来的成就和未来的作品。”
在走向国际舞台的时候,娜塔莎建议,年轻导演无需迎合国际电影节的风格喜好,这样的出发点并不利于创作:“导演不要为了戛纳电影节的喜好定制电影,这样的电影是不会入围的。作为导演,必须拍摄自己内心真正追求的东西,这样才不会为市场、为电影节而妥协,这样的作品才是成功的,要超越电影节的思维方式,才能触达全球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