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年轻人,从五湖四海汇聚到上海石库门,共赴建党之约。谁能想到,就是这群平均年龄仅仅28岁的青年,冲破沉沉黑夜,点燃革命星火,掀起了气壮山河的惊雷巨澜;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此起航,穿越重重关山,奋进漫漫征途,书写了改天换地的壮丽史诗。
7月1日,电影《1921》全国公映,带观众从历史纵深处回望初心,听开天辟地时青春风雷。截至昨天中午12时许,影片预售票房已破亿元,成为许多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庆祝七一、重温历史的重要方式之一。
《1921》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拍摄,黄建新监制并导演,郑大圣联合执导,黄轩、王仁君、倪妮等一批优秀演员出演。影片以时代“横截面”视角切入,聚焦发生在1921年前后的故事,重现百年前波澜壮阔的历史群像——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国际国内各股势力的追踪和阻挠,克服重重困难,齐聚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于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在各地开启超前点映,全国公映前,《1921》走进过大学校园、中央党校,也与资深影迷相逢。对于先睹为快的观众而言,这部以信仰、以青春、以激情、以诗意绘就的影片及其所展现出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都让他们久久难以平静。
《1921》全片第一个镜头给了陈独秀在牢狱中回望的眼睛。眼神里,是百年前的革命者对当时社会的绝望,亦饱含着对青年未来的希望。在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的学子们这样体悟镜头语言:“它呈现了百年前一个四面楚歌、百废待兴的旧中国,引出电影之问:百年前的中国为什么需要中国共产党,那群年轻人为什么要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
大银幕上,毛泽东奔跑在上海夏夜的街头,脑海中闪回的画面停留在革命伴侣的对话中——杨开慧问:“人生好短,短到可能看不到胜利的曙光,今天的付出还有意义吗?”毛泽东答:“当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国家,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理想。为理想奋斗,为真理献身,即便是一无所获,也值得。”在长沙,年轻的观众说,“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比这更适合的影片推介词了。
故事里,即便被跟踪,李达亦执意赶赴印刷厂,他要把“百姓”改为“人民”。别人问有何不同,李达答:“当然有区别了,‘百姓’是泛指,‘人民’是主人,字义相近,但本质完全不同。”许多观众读懂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李达夫妇的天台对话,杨开慧、邓恩铭等人的牺牲,影片里值得凝望的细节比比皆是,都成为观众心里的名场面。
此前,有年轻的学子说:“《1921》让人触摸到了可知可感可信的革命先辈。百年前,他们其实是我们的同龄人。当他们为信仰而生,又为信仰而死,我能体会到一种‘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定。”
今天起,将有更多青年人走进影院,领略百年前那群“同龄人”的初心之纯、主义之真、信仰之坚和理想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