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电影学院主办,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北京影视艺术研究基地联合习近平文艺思想研究基地、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承办的“影视中的党史百年学术论坛”日前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
论坛开幕式上,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胡智锋介绍了北京电影学院庆祝建党百年所举办的“五个一”活动,即一组校史与党史结合的13部短片、一百首红色经典影视歌曲的评选、一部建党百年大戏的制作、一次全校的表彰活动和一系列学术活动。
随后的学术论坛由四个分论坛构成,19名专家学者进行了主题发言。在“电影中的党史书写与创作策略”分论坛上,北京大学教授陈旭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丁亚平、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刘晓清、中共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党史研究专家李向前等专家分别围绕主旋律与新主流电影的界定、中国电影的典型书写与创作、电影党史书写的逻辑与范式,以及具体主流电影的叙事困境等维度,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发展历史在影像中的呈现和流变,探讨了主旋律电影的新转变、新问题。丁亚平认为,人民大众是构成电影历史的主体力量,要创造新的革命话语,选取典型人物进行塑造,将人民书写与典型塑造合二为一,展现“人民的党”的形象。分论坛由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钟大丰主持。
在“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现状与发展”分论坛上,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刘军、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武亚军、北京影视审查中心主任智黎明等围绕党史国家影像的时代语汇描绘、红色经典题材影视创作、革命领袖传记电影的时代价值,以及具体影片的创作等维度,梳理了红色经典题材及时代话语在影视创作中的发展现状。智黎明以《觉醒年代》为例,从历史厚度的真实体现、艺术高度的虚实结合、思想深度的科学挖掘三个角度探讨了革命历史剧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
分论坛三的主题是“新主流电影美学表达与观念塑造”,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志敏、赵宁宇,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张军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赵卫防、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维才等专家学者,围绕新主流电影话语的美学表达、美学价值、时间性叙事、泛类型与共同价值进行了阐释,探讨了如何提升新主流电影的审美价值,在历史真实与艺术表达的张力中形塑中国电影发展新生态。王志敏在理论的基础上,观测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提出“中国电影要想迈向电影强国,需要以美为媒,解决艺术表达中的召唤问题”。
分论坛四的主题是“中国电影与价值观引领”,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候光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文堂、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周由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宗伟等学者聚焦当下电影现象,探讨了主流电影的价值取向与海外影响力问题。李文堂从时代性、文明性、主体性三个角度提出主流电影的表达应该抓住电影之“道”,讲好电影故事,与世界进行文明维度的对话。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健在论坛闭幕式发言中高度肯定了专家学者们发言,他认为党史学习应当与电影学习、理论学习相结合,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学习党的文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