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很早以前就想开讲“如何第一时间判断烂片”的科普知识,但总是犹豫,毕竟我也算是半个“电影人”,搞不好会得罪人。我相信“拍烂片”不会是一个正常电影人的追求,只是因为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了一段糟糕光影的产生。但如果反过来说:
“烂片宇宙里的奇葩如果不存在,就凸显不了宇宙之外电影的伟大。”
而且,诱导消费者浪费时间看烂片本身就是一种犯罪,因为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浪费别人的生命。
所以今天讲“烂片避雷”,也是一件很有情趣的事情。既抒发情感,也利国利民。
01
比好的人有,比烂的人也有。
这个放在电影圈里也能分得清楚。
有人说:“老师啊,中国电影不是有一些很好的作品吗?”
老师我要说:“同学,你看到的是好作品,你要是没看到一些不可描述的那算你的福气。”
作为影视界的知道分子,老师我一直被邀请观看大大小小很多的电影,好作品有的是真好,可惜叫好不叫座,有的是真烂,一个半小时我坐在那能看睡着。醒了以后我还觉得挺不好意思,拿余光瞅一眼导演,能感觉到人家方圆三米的幽怨。
有人问了,那我没有老师您这个福气,能总是先看电影啊,我怎么知道这片子好坏呢?
且慢,同学,这福气我给你你要不要啊?
当然,关于电影艺术的衡量标准是个很宏大的话题,先说好电影的标准:
一、立意好,不管什么题材能贴近生活;
二、创意好,讲故事能讲到人心里;
三、手法好,节奏紧凑不拖沓,台词经典有内涵。
那烂片的标准却是五花八门了,各有各的宇宙,各有各的G点。这里只说院线电影,想要讲解网络电影的小伙伴们可以等我下次解读。
02
经过我这么多年的综合分析和判断,大概讲一下烂片宇宙的标准模式:
一、海报,烂片海报第一要素——抄袭。
你只要看着海报似曾相识,不用问,肯定跟哪一部国外大片海报撞脸了,这种是第一部判断,连海报都要抄袭的电影,可见导演和主创人员的创意有多匮乏?创意都没有怎么指望故事好?
二、阵容和宣传,烂片宇宙里阵容各不相同,但是有一样是逃不掉的——流量明星露脸。
过气明星扎堆。故事简介玄而又玄,宣传口号似是而非。没看前觉得是东方美,看完后发现是卡扎菲。烂片之所以称为烂片,是因为故事实在没什么可说的,所以才要堆一堆“你知道这货不是演戏的料,这人不是正经的人”,宣传中必提“耗时多久打造”、“某主演每天锻炼多少小时”、“全国首部”、“世界第一”等这种词汇,为啥非要这么华丽呢?还是因为实在没什么可说的。
三、情怀。
不管什么电影,观众不提情怀你先提,观众不哭你先哭,那绝对是烂片。这种就是属于“自我感动”型烂片,有的烂片虽然烂,但烂得大大方方的,丑得坦坦荡荡:我就是来刷存在感的,你想怎么样吧?!有的烂片非要上映前就先刷一波“情怀”,说这是寄托了导演、编剧、人生、国家、宇宙等各类情怀,你不看就是对不起我——以后只要你看到谁不提故事先提情怀,八成是烂片。
你先记住我说的这三样,在任何媒体、自媒体、朋友圈或影院看到上述三种迹象的影片,果断略过就能规避至少一半的触雷危险,也能帮你自己省一笔电影票钱。
结语
还有人问了,那他们不知道自己拍的是烂片吗?
我说绝大多数导演和片方还真不觉得自己拍的是烂片。碳基生物吃的是碳水,烂片团队吃的是查克拉。人家的小宇宙随时准备为了自己认定的艺术而爆发。
还有人说,这种电影拍出来是为了洗钱吗?我说那你可太瞧不起洗钱团队了,人家对艺术也是有要求的好不好?
烂片制造者有着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特征:
一、电影艺术说来头头是道,镜头语言好似村口嗨少;
二、科班出身可为艺术殉道,故事情节完全胡搞瞎闹;
三、情怀理想奉为光影正道,作品一出原来纯属搞笑。
我遇到一些真的可以说有感染力和情绪传递力的作品,主创人员反而很低调。
所以搞电影的跟做人很像,越是虚头巴脑的越是没水平和底气,这就像你在外面接触的人一样,越是夸夸其谈的人,越是办不成什么事。
从这一点上说,观影如观人。
从烂片宇宙中找到识人的生活哲理,也算是他们对观众唯一的奉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