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中国电影,需要他这样的伯乐

在上影节历年最高的4443 部报名作品中脱颖而出,拿到最佳影片,可见这部影片的质量不一般。甚至有影评人将 [ 东北虎 ] 称为,今年上半年最好的华语片。

上个月结束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有一部华语片格外引人注目。

那就是由章宇、马丽主演,耿军导演的电影 [ 东北虎 ] 。

在上影节历年最高的4443 部报名作品中脱颖而出,拿到最佳影片,可见这部影片的质量不一般。

甚至有影评人将 [ 东北虎 ] 称为,今年上半年最好的华语片。

在颁奖舞台上,马丽难掩激动的心情," 我觉得导演太不容易了,希望好的电影能让更多人看到。"

上海电影节金爵奖颁奖现场的 [ 东北虎 ] 团队

确实,耿军导演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堪称奇迹。

这个东北糙汉子,俄语专业毕业,当过速冻饺子推销员,干过宾馆客房服务生,开过台球厅,拍电影仿佛只是一个梦。

耿军

他能走上电影这条路,是遇上贵人了,这个贵人就是将作为现在电影短片季竞赛单元的评委——

张献民。

张献民和耿军相识,还要追溯到 18 年前。

那时的张献民,已经是电影学院的教授。

也许是教师属性带来的责任感,他对于有才华、有电影梦的年轻人格外关注。

他在一个 DV 影像展上,发现了一部做工粗糙,但十分有趣的短片《散装日记》。

这便是耿军边在广告公司上班,边去电影学院蹭课的成果,一部仅 800 块就完成的 DV 短片。

因为这部短片,张献民认识了耿军。

张献民作为电影学院教授丝毫不摆架子,为人十分有趣,和年轻导演相处起来,比起前辈,更像是朋友。

张献民和耿军也因此慢慢熟络起来。

初来乍到的耿军,遇到问题,总是先找这个老朋友,张献民也尽他所能给予帮助。

耿军拍完 [ 散装日记 ] 后,有了拍长片的念头。

他刚有想法就去找了张献民,张献民对耿军深表赞许,并给了建议,这才促成了耿军的第一部长片 [ 烧烤 ] 。

后期张献民还主动将 [ 烧烤 ] 推荐到南特、鹿特丹等国际电影节,让耿军进入国际视野。

最后的发行也是张献民帮忙联系,最终以 DVD 的形式与观众见面。

张献民用自己所有的力量,去协助这个他寄予厚望的年轻朋友。

[ 烧烤 ] 的预算仅仅 5000 块

到了 [ 青年 ] 时,张献民直接给耿军担起了监制。

张献民就这样一步步将耿军推向正轨。

张献民

耿军的例子,便是张献民这十多年来的缩影。

他花大量的时间,去寻找那些有创造力的新人,和他们交流想法,并将他们推进更多人的视野。

帮忙拉投资,做监制,张献民竭尽全力地帮忙,甚至缺演员了都亲自上阵。

他通过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CIFF),发掘了像耿军、李睿珺( [ 路过未来 ] )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新导演。

对于那些现在耳熟能详的导演,在年轻时,张献民也帮助了不少,像娄烨、万玛才旦、毕赣等都在其中。

贾樟柯、张献民和万玛才旦

章明就曾受过张献民的帮助。

张献民是在电影学院认识章明的,那时章明还年轻,刚进电影学院。

按章明自己的说法," 我有点不知天高地厚,就喜欢跟这种阅历丰富的人打交道。"

这一特质,自然就吸引到了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的张献民,臭味相投的两人成了朋友。

章明拍 [ 巫山云雨 ] 时,二话不说,就把张献民拉去当了主角。

章明

电影拍完了,想送去国外电影节碰碰运气,但章明对国外电影节实在一窍不通。

这时,曾在法国留学的热心市民张先生上线了。

在已经过了作品接收日期的情况下,张献民依然帮忙联络了不少国际电影节,最终还收到了柏林电影节的答复。

柏林之后的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奖,更是让章明吸引了不少关注。

这一步对于章明来说意义重大,为 [ 冥王星时刻 ] 入围戛纳,打下了基础。

[ 巫山云雨 ] 里的张献民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奇怪,这么厉害的一个人,为什么平时很少在社交媒体看见他的消息?

这就谈到了张献民最让人佩服的特质。

他竭尽全力地去帮助新人导演,但不求名利,将他们带上路后,转身就走,头也不回地去寻找下一个目标。

深受张献民照顾的娄烨,就曾写过一篇名为《看不见的张献民》的文章。

" 看不见 " 一词就是对张献民最好的概括。

娄烨在文中这样形容张献民:

" 生活里大部分人是看不见的,但实际上他们一直在做一些看不见的事情,他们的工作是要让那些看不见的事情变成看得见的事情,然后他们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因为他们的之后的工作会由那些看得见的人继续去做下去。"

有很多人乐于做那些看得见的事情,但对于张献民来说,一件事情被看见了,他也就失去了兴趣。

关于这篇文章,张献民还曾吐槽过娄烨,当初娄烨写了两篇文章,一篇贾宏声,一篇是他。

贾宏声已经去世了,做一个整体的评价还可以,他还没去世,还有改正的余地。

虽然张献民嘴上说着还能改,但娄烨仿佛早已看透了这个心口不一的人,张献民始终没离开过他那 " 看不见 " 的事业。

他这份" 任性 ",是中国电影的瑰宝,多少 " 看不见 " 的导演,就因为他的 " 任性 " 才得以出头。

2017 年年底,张献民又 " 任性 " 了一回。

因为太久没有看见有创造性的电影,张献民打算搞个" 十荐 "。

" 因为我个人希望看到更多的中国独立电影,也希望发现不为人知的创作者、新的作品,我将以个人名义评选中国独立电影年度十部突出的作品。"

这是电影节的简介,个人行为、没有奖励、甚至评选都是纯主观的。

就是这样一个极不靠谱的电影节,短短十多天时间里,收到了约 320 部作品投稿。

张献民花了 50 天时间看完所有片子,评选出一份 " 十荐 " 名单,并附上影评。

又一批 " 看不见 " 的电影和电影人,通过这样的方式走到了台前。

第二届 " 十荐 " 在时隔两年后归来。

电影节结束时,他的一句话,令所有担忧 " 电影已死 " 的人放宽了心。

" 影像的创造力,还在。"

没有什么比从他口中说出这句话,更让人高兴的了。

寻找有创造力的电影人,一直是张献民的目标,而短片一直是最好的途径。

大部分年轻导演,都是从短片起家,向张献民投稿的作品中,70% 都是短片。

对于常年混迹年轻导演中间的张献民来说,自然有着看短片的习惯。

他甚至到了执着的地步。

在接受现在电影采访时,按他自己的说法," 如果傲慢起来会觉得,可能整个中国应该不会有比我更过分的人吧。"

他在不断从短片中挖掘人才的同时,也把电影的希望寄托到了短片身上。

在这个短视频病毒式风靡全球的时代,我们深陷短视频泥沼无法自拔。

但在张献民看来,好的短片,是有入口和出口的。

短片的这种电影感,也许能让一部分被短视频荼毒的观众,挣脱出来。

从而培养出一套专属于自己的筛选机制,去和短视频网站的算法对抗。

通过自己的逻辑,知道明天自己会对什么感兴趣,而不是只接受被动的推送,这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电影短片季,正是逃离短视频的最好契机。

这里有着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创作者的作品。

那些迸发着多彩创造力的短片正是张献民想要看到的,也是他所期待能给观众带来改变的。

现在电影短片季评委张献民采访

这次现在电影短片季竞赛单元,让我们看看,有哪些作品会让张献民刮目相看呢? 

关键词: 伯乐 中国电影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