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像影城从业者对这个暑期档如此的期待,回看2021年上半年,虽然元旦、春节、清明、五一档的票房破了记录,但是整个上半年的票房大盘依旧很难称得上出色,这对于影院经营来说无疑也意味着压力。
在这样的前提下,于7月正式启幕的暑期档自然被寄托了更多厚望。眼下,7月已经过半,如《1921》《革命者》《中国医生》等影片也接连上映,接下来还有多部青春片、动画电影等即将上映,那么,影城经营者们如何看待这个暑期档呢?
“非常之难。”一位多年影院端从业者对拍sir淡淡的说出这句话。
在一个商业电影作为主导的电影市场,当主要观众已经被“偏娱乐化”的电影洗礼和感染。一旦缺少新鲜感和纯粹的商业片,驱动票房前进的动力便会减少,可能是今年暑期档内影城遇到的一个问题。
从理论上来看,现阶段电影院仍旧很难对上映的内容提出自己想法和建议,影城经理甚至逐渐缺少对排片的主导权,尽管在其他档期或多或少也要面对不同程度的焦虑和烦躁,但今年暑期档这一切都变得非常凸显。如果说在暑期档开局之前大家还对暑期档存在一丝幻想,伴随七月初一些影片实际上映情况来看,今年暑期档所有人都要冷静地想下一步要如何办。
主旋律影片无法代表一切,暑期档第一枪没打响
建党百年对于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毫无疑问是一项重大事件,很多影城也对此作出了相应的改变和调整,包括了影厅内外的布展和修饰,一些影城利用厅内的广告影投效果打造出党建的主题影厅。
相比于2019年时建国七十周年,今年各个单位对几部主旋律的包场热情和力度都相对冷静了一些,这其中包括了影片类型和后疫情时代对于电影消费的影响。
“其实2019年国庆档三部献礼影片《我和我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包场支持,各个单位要么是根据领导个人喜好、要么是看群众的民主投票,总之当时包场的热情还是挺高的。”
一位影城经理和拍sir聊到2019年国庆档的包场情况,他也表示今年建党百年之际,其实他们影城和一些兄弟影城也做了不少相应的准备,而且大部分影城这次关于“建党百年”的布展都是自发的。
相比往年暑期档更多以商业片为内核驱动,今年“七一”前后商业片鲜有落位,主旋律影片的包场力度略逊于往年同期。而且,即便是2018年不那么主旋律的《我不是药神》在当时也有很多包场支持,由此来看是否为主旋律影片已经不是企事业包场的第一前提了。
“可能是后疫情时代的影响,在疫情过后的所有档期,企事业和机关的包场热情都有所降低,甚至不如去年国庆档的《我和我的家乡》,毕竟那个时期大家更多是希望市场有所恢复,到了今年建党百年,很多影城本身对比往年的热情不够充分。”
另外一位影城朋友也表示,其实对于影城而言,包场往往是被动的,现阶段大部分主动的接洽是无效的,考虑到价格因素和其他同业的竞争影响,相对往年而言,希望在暑期档形成更多有效的包场、特别是针对献礼片的包场是很困难的,同时相当一部分影城即便拥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却要面临着软硬件方面的准备和应对不足。
观众流失严重,影城吸引力骤降
电影市场当前最大的危机在于观众的流失,即便内地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商场的人流也一点点回到最初的状况,餐饮和夜市的经济也有所好转,但影城却没有迎来如约而至的人流,即便往年在暑期档开局也面临重点影片缺失的局面。
2015年暑期档的6月,内地票房报收33.5亿(不含服务费),到了疫情前一年的同期也有41.86亿,但今年的6月仅有21亿。目前7月已经过半,内地票房仅有14亿,目前形成的缺口实在太庞大,需要至少五六个S级的项目做铺陈才能有希望实现计划的完成。
在消费群体并没有出现特别严重萎缩的前提下,观众的严重流失是不争的事实,某影城经理小林往年非常喜欢逛夜市,也算一个探店达人,往年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下班后去夜市逛一下。
“今年市内又开了几处夜市,没事我刷抖音总能看见,一些姐妹也邀请我去玩,但看到影城惨淡的业绩,对比夜市迈不动步伐的人流,我这心再大再宽阔也不好意思去了。”
正常消费者其实都清楚和明白,现阶段商场和夜市也都存在相当程度的同质化现象,期待在这里发现什么惊喜和美食显然是不太可能了,但夜市仍然用其社交友好度提升功能,吸引足够多的消费者,尽管在防疫方面夜市的情况远不及影城,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是现阶段夜晚经济一环中最吸引顾客的场所。
即便电影院作为情侣消费最有效提升亲密度场所之一,这一点并没有因为其他新消费模式出现而改变,但在内容方面并没有实质改变和提升的今年暑期档,只依靠主旋律影片,对主要观众、尤其是年轻情侣来说,这样的内容的吸引力明显不如其他消费模式。
电影和电影院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作为暑期内青年人和学生党最主要的消费场所,其中包括了社交属性、沉浸观影体验和对于大银幕的渴望。但在消费方式不断增加,其他可替代的消费方式其仪式感也逐步在增强的今天,价格因素并不是左右是否去观影的重要障碍了。
“可能是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吧,我和我男朋友几乎很少看电影,他对电影的观影体验要比我更看重,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去看电影都要找比我影城效果更好、其他消费方式更佳的场所,电影院即便在暑期,整体对于青年人的吸引力也在下降。”
一位入职时间不算长的影城从业者表示,今年暑期档的热点散乱了一些,尽管在影城的影迷微信群不乏热议,但观众实际能够来到电影院消费的动力并不高,这些也并不完全是当下电影的内容问题。
存在感降低但依然被需要,影院还在等大片
影城经理往往较早就会知晓这一年上映影片的大致情况,每年两次全国院线电影推介会也会让大家事先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和“剧透”,通常在这些推介会,根据推介方的介绍和现场的热度,基本都会有一定的了解。
但这两年的推介会(也包括上海&北京电影节),对于项目的介绍情况逐步降低,以往一些项目在推介会上会引发足够强烈的朋友圈刷屏,但今年这些会议和电影节的整体热度都在降低,而且不仅仅是电影,其他行业也都存在类似的情况。
刚刚结束的欧洲杯和即将开幕的奥运会同样如此,所有大型文体活动的存在感都在降低,似乎除了较死忠的粉丝之外,其他更多抱着凑热闹心理的群众参与的热情也在降低。
“如果没人关心我们了,这可能才是最可怕的,在消费&关注热点不断产生移动的今天,让我们电影行业和电影院始终能够停留在影迷的关注度下,才会迎得一次次未来的机会。”
一位院线朋友表示,即便今年暑期档开局不利,但并不表示今年暑期档彻底沉沦了。相比其他行业恢复,电影局和相关管理部门也都在做整体的统筹和不予余力的准备工作,毕竟档期内绝对的观众消费需求仍旧存在了相当大的缺口。
院线和影管公司其实一直都对终端影城有完备的业务和绩效考核,也实际在通过多种方式提升终端的存在感,无论是活动接洽和组织,还有一些线上的直播等活动,都希望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让观众时不时的记得影城的存在,让大家始终知晓影城始终都会是一个较好的消费终端和场所,即便在缺少具有绝对话题性影片之时,电影院仍旧有足够多和足够内容丰富的影片提供给不同群体的消费者。
从《黑寡妇》在北美上映的情况和欧洲杯淘汰赛和(半)决赛的上座率状况来看,未来国际电影市场的恢复可能要进一步加速,但进口大片能否落位到8月还要看进口片方和各个部门的配合,同时在往年的情况来看,8月的第三周都有可能会从产生年度黑马,并借此开始真正意义的火爆暑期档。
“往年的情况其实都差不多,不同于春节档和国庆节较集中的档期,每年暑期档都多多少少有点慢热,作为从业者也没有太大必要心急火燎,而且去年和今年临时空降的情况太多了,只要存在一定的消费潜力,我相信未来的一个多月,是会出现奇迹的。”
一名影城从业者朋友对未来暑期档仍旧存在信心,但他仍然希望接下来有更重磅的商业片加速定档,其实从七月初开始,大部分影片都紧锣密鼓的开始路演和点映工作,这也相当于释放了一个相对积极的信号,可能更大更鼓舞人心的消息即将来临了。
尽管暑期档开局不全然尽如人意,但作为国内影视周期最长、容纳影片数量最多的大档期,未来一个半月内依然是值得期待的,尤其对于影城经营者来说,他们更加盼望暑期档的蒸蒸日上,毕竟这个档期不仅是要“救”全年大盘,也是救后疫情时代依然陷于困苦中的影院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作者: 吕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