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即时拍摄是怎样炼成的?
“守常(李大钊字),你看这些受苦的民众。”“仲甫兄(陈独秀),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正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我们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变革便有希望。”……
这是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盛典仪式后的第一个节目,在戏剧与舞蹈《破晓》中,感动了无数年轻观众的电视剧《觉醒年代》的场景在国家体育场的舞台上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呈现——饰演陈独秀的演员于和伟与饰演李大钊的演员张桐,在主舞台一侧的小型旋转舞台上,用戏剧的方式,再次生动演绎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经典场景。
在巨大的“广场”上,一左一右两侧阶梯状旋转舞台,以及与“广场”中央即时转播屏幕的组合,构成了精巧、独特的寓意。演员们悲愤而坚毅的神态,被实时、清晰地投放到舞台中央的大屏幕上……
《伟大征程》给观众带来的不仅仅是壮美的视觉体验,更多的是全新的内容展现模式带来的惊艳和震撼,而这得益于这场大型情景史诗“即时摄影、瞬时导播、实时投屏”的创新构思,全球首创的“戏剧表演5G即时电影拍摄”技术第一次接受实战考验。
坐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边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建筑面积达25.8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9.1万名观众入场。作为《伟大征程》的演出场地,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便是舞台后方矗立的长达180米的巨型屏幕。“超大屏幕可以充分地展现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的历史画卷,新技术的引入可以助力文艺演出的艺术表达,为《伟大征程》的创作提供更宽广的想象空间。”《伟大征程》副总导演田沁鑫说。
如何将戏剧演员丝丝入扣的表演纤毫毕现地呈现在这个超大屏幕上,《伟大征程》的创作者们付出了非同寻常的艰辛努力。
在前期筹备排练的B场地,副总导演沙晓岚和舞美总设计孙天卫为方便排练,搭建了一个同等比例的舞台。“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的25位学生摄影师和我们一起训练,每个摄影师都背着一个超低延时的5G背包反复测试,把演员的表演节奏切换进去是很有难度的,再加上如何让音视频信号做到不延时、大屏投放怎么做到(信号)不掉号等难题,连续奋战两个月后,终于做到了能在现场制作一部不喊停的短视频‘大片’,六个戏剧片段没有一组重复镜头。”田沁鑫说。
此次晚会的戏剧视频组共两百多人,田沁鑫打趣地称之为“夜行小组”。“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晚11点到次日凌晨四五点钟,因为是晚会形式呈现的广场艺术,白天光线下无法校验即时拍摄的曝光。而晚上7点到10点这个时段,就会占用年轻舞蹈演员的时间,他们很多都是大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还是不希望他们天天熬大夜。”田沁鑫说,那段时间他们最害怕天亮,一到东方泛起鱼肚白,她就在现场大喊,“没时间了,大家抓紧!”
就这样,经过近3个月的磨合,和“没日没夜”的8天连续作战,终于解决了所有技术问题。
“当成千上万个5G基站投入使用,独立组网的中国将以‘万物互联’的名义@未来。”诗朗诵与合唱《强国力量》里演员何冰的台词,恰是此次《伟大征程》整场演出新技术运用的写照。
演出当晚,情景化的戏剧表演拍摄画面通过8路“5G+4K”超高清视频实时传输至导控台,进行镜头实时剪辑、实时调色等处理,在现场主屏幕上即时同步出细腻的电影质感画面,为观众奉献了沉浸式观看体验。不少观众感叹:“这场演出无疑是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历史影像和艺术时空于舞台的方寸之间书写出一部气势浩荡、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舞台新技术运用:已到“进行时”
在戏剧与舞蹈《破晓》、歌曲《遵义会议放光辉》等多个节目场景中,5G即时拍摄技术的运用,让观众同时在当下与历史中自由穿梭,沉浸体验百年之巨变。在情景歌舞《强军战歌》、童声合唱与舞蹈《命运与共》等节目场景中,“子弹时间”的运用仿若让时空定格,以电影特效的方式展现出大型情景史诗之美。综合运用的多种技术手段将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的艺术手段衬托得更加生动,沉浸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壮美画卷。
据介绍,这些技术的实现需要极为稳定的5G即时传输技术和超高清拍摄制作技术同步保障。在中国移动全球首款超低时延5G背包建设的5G边缘计算视频专网以及超高清技术保障下,视频业务端到端时延下降了80%,抗干扰性更好。这种全新的“即时摄影、瞬时导播、实时投屏”的摄制解决方案,极大地拓展了5G技术在传统文艺演出和舞台艺术方面的应用空间。
在世界戏剧舞台上,即时拍摄已有所应用。近年来,不少中国戏剧人也在创作中不同程度地加入了即时拍摄。但在广场化的大型演出中应用这项技术,并以最新的5G即时传输技术进行加持,《伟大征程》是首创。在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专职副主席于涛看来,5G即时拍摄改变了观众的固有的审美习惯。“可以说,这项技术打破了‘第四堵墙’,增强了间离的效果,而剧场中很多观众看不到的表演或者细节,都能通过技术解决,从而使观看体验更清晰、更亲密。”
“即时拍摄归根结底是一种影像艺术,将这种电影般的表现手段运用在戏剧舞台上,也涉及两种艺术结合和融合的问题。”于涛认为,虽然即时拍摄技术对传统的舞台艺术有着激活和更新的作用,但运用时也应把握住“度”。“并不是所有舞台艺术作品都适合这一手段,如果滥用的话,对于舞台空间的完整性和舞台表演的连贯性,包括观众对演员表演的投入性都会受到干扰。”
“《伟大征程》中新技术的应用为大型演出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呈现模式,不排除将来在舞台艺术的创作和演出中,在创作初期就为即时拍摄留出空间,从而给观众留出更优质的欣赏和审美空间。创作过程中的创新创造值得思考,值得珍视,如何更广泛地运用好新技术,实现更好的效果,是舞台艺术工作者应追求的。”青年编剧潘乃奇表示,在今后的创作中也会自觉地带入一些影视剧创作思维,更加注重场面的设置,为画面的选用、技术的发挥提供更大更有效的空间。
在青年评论家郑荣健看来,5G即时拍摄技术拓展了舞台艺术的外延。“因为在主流的戏剧观念里,即时的、在场的体验,是舞台艺术的本体核心,这既规定了、也实际上限制了舞台艺术的表现手段,比如它不得不要求高度集中。传统戏曲里,一个圆场代表着万水千山,是以少喻多、以虚拟实,是借助于表演;布莱希特提出叙述体,是通过文本结构来进行宏大的史诗叙事;可以说,不断突破舞台时空局限而更真实地展现我们的历史文化、现实生活,是舞台艺术永不停止的追求,反映出人的有限与宇宙无限之间的生命哲学关系。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艺术手段,几乎都穷尽当时之极致,彼此间不可替代,但在新的技术条件参与下,我们看到了迭代更新的新场景、新可能。比如,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这些运用看作是生活戏剧、环境戏剧与以剧场、广场等传统舞台艺术的表现手段衔接结合了起来。”
此外,郑荣健认为,即时同步的多场景处理,暗含着舞台艺术的一种开放形态,“这既跟我们常说的观演互动、浸入式戏剧不谋而合,同时也在传播方面跟当前正蔚然成为一种趋势选择的线上演艺场景衔接了起来。这时候,我们不能仅停留在传统的角度去看问题,还要在召唤、迎接和完成这个新的体系、新的形态方面,去进行有效的阐释与探索”。
作为《伟大征程》戏剧编导的谢可,经历了5G即时拍摄在作品中从提议到实现的全过程,在他看来,通过5G即时拍摄镜头的切换,可以360度观看舞台的演出,能丰富、放大更多的视角全方位体验演出,在现场主屏幕上即时同步呈现出细腻的电影质感画面,为观众奉献了沉浸式观看体验,仿若与舞台上的演员一同呼吸,建立更强的观演关系,增强了互动性。
而对于新技术在今后创作中应用的可能,谢可也有思考。“我在国外演出时,看到有些国外剧目的工作人员,能够通过一台笔记本电脑控制整场演出的灯光,而我们现在的灯光操作台非常大,巡演运输时也很费劲。希望不久的将来,5G技术能够更多地运用在舞台上,比如在舞台景片后面放置传感器,通过电脑进行景片走位编程,并通过相应的机械轨道自动完成演出各场次的布景变化,省去大量人力物力。”此外,据谢可介绍,更适合“演播”条件、更多新技术加持的国家话剧院智慧剧场建设也已经在筹备中。
技术突破 触发现代舞美认知变革
舞美设计的空间跃升:“极大”与“极小”的精雕细琢
如何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这样宽阔的空间,呈现一部跨时代之作?在宏阔的空间中做到“形散神聚”?
随着策划、创排工作全面展开,答案越来越明晰:颠覆既有创作观念,以极为综合的形式表现大视觉,营造前所未有的大阵势,完成思想与艺术、技术的高度融合。
主舞台上,最大的LED屏幕长180米,是目前舞台上最大的LED屏幕。主屏幕两侧的副屏继续带动观众视线向外延伸,在横剖的舞台上则是小场景舞台空间:两侧的双向旋转升降转台内嵌弧形屏幕,构成新的戏剧表演空间;中区的翻板屏幕,前区的摇臂和升降台,阶梯下的8个翻转移动台阶车台等多个舞台器械,构成变化多元的结构。演员置身其中,完全能够流动起来,舞台与影像实现有机融合,大大强化了交互性的沉浸体验。
“这次文艺演出对于创作理念和思维的冲击是剧烈的,尤其是提升了对于大舞美、大视觉的深度思考,深化了对于舞台概念、空间布局和调度排布的理解。舞美等视觉设计不仅能做到兼顾多种表演情景,还作为主体要素,有机融合舞台表演、视频、灯光乃至调度复杂机械和虚拟现实等高科技,牵引产生叠加的震撼艺术效果。‘艺术+科技’构成新的创作视野,或将推进形成新的演出格局。”文艺演出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总结道。
艺术实践的思维跃升:搭建工程体系 形成模块化思维
当演出参与者、场地面积、设施需求、施工周期等都有较高要求时,如何在有限工作周期内,优化舞台技术环境,最大可能保证艺术效果?怎样加快合成进度?这是规模逐渐扩大的剧场演出和实景演出面临的现实问题。
“《伟大征程》的技术实现带给现代演艺行业的震撼实际源于组织和操作方法。”北京特种工程设计院研究员、《伟大征程》技术保障任务队队长刘占卿认为,在既有演出体量难以作为参考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以工程项目实施,学会运用模块化思维。
在分享大型活动技术设计经验时,刘占卿谈到,舞台技术的运行,以快速准确推进舞台表演与灯光、音乐、服装、化装、道具、布景等合成为目标,效果体现在指挥调度的协调性,关键是完成体系搭建。
什么样的体系,才是应对工期短、任务复杂、需求多元的最优选择?
北京特种工程设计院机械工程专业工程师邢伟介绍,首先是要明确技术建制,确定牵头单位和技术骨干,必要时要涵盖建筑设计、建设单位、舞台设备质量监督检测、工程管理咨询等,在项目初期就根据演出专业领域,有针对性地设计技术管理体系。其次是明确方案设计要求,演出主创团队与技术团队深度对接后,形成舞台设计总要求并附相关领域最新标准规范。再有就是规范检查评审制度,综合考虑特殊技术实现要求和防雨防潮防风等问题,对设备可靠性、安全性进行专项复查评审。
除剧场演出外,大型实景演出往往涉及与安保、气象等多系统、多部门的协同配合,北京特种工程设计院专家团队因此建议统筹技术接口,健全技术领域,及时上线指挥监控系统和舞台设施控制系统,确保调度指令“传得清”,现场情况“看得明”,排练和演出任务顺利进行。“一面是通过事先编制各部门、各时间段的工作流程,在演出过程中随时间码逐条推送相关提示信息,使指挥更加准确便捷,强化监督管理,减少错误发生;一面是实时监视设备运动的参数(速度、位置、限位、负载等信号),设备按设定的运动参数和内置于控制系统中的保护措施运行,以满足定位精度和同步精度的要求。当有紧急情况发生或运动误差超过允许范围时,系统将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 刘占卿表示。
视觉效果的技术跃升:虚实无缝对接
近年来,CG动画和AR、VR等影像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演艺中,人们对虚拟现实技术提出了更高的体验需求。《伟大征程》的技术突破为业界又带来了一次震撼。
在“即时摄影、瞬时导播、实时投屏”的创新构思引领下,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联合北京公司首创的“戏剧表演5G即时电影拍摄”技术以4K现场转播系统为基础,在信号传输方面利用5G技术替代了过去的有线光纤或者无线微波设备,能将时延控制到毫秒级。
5G技术应用空间大大延伸,将为大型实景演出和剧场演出创造一种新的呈现模式。业界热议的则是,如何用好这项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丰富艺术语言和交互形式。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这种云端生产方式成为常态,整个艺术创作将迎来新的窗口期,跨界合作的范畴将进一步扩大,也将有利于快速转化游戏建模、体育赛事直播、智慧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成熟技术成果。
瞄准未来,5G等技术手段的创新应用还将为线上演播和线下演出的双向流动提供支撑。“我们看到,技术正占据更加主导的位置,成为内容和演出的重要部分。数字舞美正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艺术+科技’的融合演进速度加快,落地应用还有很大空间。随着文化科技的发展,再多元的时间和空间参数组合,都能够划分不同区域,实现对设备预设不同的位置、速度和启动时间一键式控制和对人的同步指挥调度。技术能够帮助达到的这种精确性、准确性、复杂性正是艺术质感的内核之一。线上与线下、虚与实、演员与观众的边界将更加模糊,最终重新定义艺术生活。”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标准研究中心主任闫贤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