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于今日凌晨零时25分因病在华东医院去世,享年95岁。王文娟的一生和越剧难分。80余载艺术生涯中,她见证了越剧发展的兴衰起伏,塑造了林黛玉、孟丽君等经典的舞台角色。
去年10月,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了正在住院的王文娟老师,听她谈人生的智慧和越剧的发展。当时,爱美的王文娟特意别上了三枚奖章,端坐着舒展笑颜。后来,她通过女儿为解放日报的专访文章发来了照片。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王文娟老师说,作为一个演员,最重要的品质是“真诚”,“真诚面对艺术,真诚面对生活,对人对事永怀一颗赤子之心。”
“林妹妹”王文娟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
去年10月,王文娟老师发来的照片。她身上别着三枚奖章,一枚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一枚是抗美援朝二等功纪念章,还有一枚是朝鲜三级国旗勋章。
以下为解放日报专访王文娟的报道
原文刊于2020年10月30日
《解放日报》记者版
台上演戏要复杂些,台下做人要简单点
记者:1953年4月,您跟随越剧团以参军入伍的方式,赴朝鲜前线慰问演出,时间长达8个月。当年您去朝鲜战场慰问演出,是怎么下的决心?
王文娟:上海解放时,我就对人民军队留下极好的印象。解放军露宿街边,不扰民,老百姓送点水,他们都不喝。这让我回想起旧社会,国民党的军队经常看白戏,到剧场来捣乱。我觉得,两个军队差别怎么这么大。所以我对解放军印象很好,觉得能为这样的部队演出,心里很高兴。
我记得,在安东志愿军基地慰问演出时,我们遇见了空军战斗英雄张积慧。他说:“你们如果能去前线就太好了,战士们看到这样的演出,一定会鼓舞士气的。安全问题不用担心,一定会派最好的驾驶员送你们过去,需要的话我们空军也可以掩护你们。”他的鼓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决心。
03:58
68年前,她还在枪林弹雨的朝鲜,为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演了八个月戏。2年前,王丽娟在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专访时,回忆了当年赴朝慰问演出的经历,读来仍历历在目。
她说,“没有经过战争,不知道和平年代如此幸福。在前线的经历,让我懂得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有价值,激励我不断努力,去创造新的作品。”
记者:您一生塑造过许多经典角色,还记得最初的角色吗?
王文娟:刚开始学戏,都要先跑龙套。我第一次上台,演的是《孟丽君》中皇帝身边的一个小太监。我站在舞台上往下看,吓了一大跳:怎么密密麻麻都是人。当时的剧场在演出时是不暗灯的,演员在台上能看清楚观众席。我紧张极了,手脚像是被缚住了似的挪不开,跟在师姐后面才勉强跑了下来。
跑龙套时,虽然上台演出不多,但可以时刻留心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比如老师化妆时,我站在她边上看,一边帮老师准备演出需要的物品,一边仔细观察揣摩怎么化妆更能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我跑龙套、演小角色,甚至当“救火队员”,男女老少、正派反派都演,其实这对我以后开拓戏路、塑造角色是很有帮助的。
记者:您认为演戏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文娟:真诚最重要。我演戏不大会“耍噱头”,我相信认真用心的表演才经得起观众的审视和回味。学艺时要多学,所谓“艺多不压身”,用的时候则要小心,“宁可不动,不可乱动”。我觉得技巧和唱腔一样,都应该是服务于人物的。脱离了人物,就成了纯粹的炫技,再好再漂亮的技巧都显得多余了。
记者:对于青年演员,您还有哪些忠告?
王文娟:塑造角色,性格是人物的灵魂。在舞台上,让人物性格亮相,永远高于个人风格的亮相。
学戏方法很重要,不能靠一味模仿,演员应该多思考,多问为什么这么演,一旦掌握了方法,一通百通,举一反三,才能真正学会创造角色。
一个演员要有长久的艺术生命,首先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在艺术积累的阶段多学习,把根基打得深而广,不断地演出,在实践中磨炼。俗话说,“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演”。其次,要有事业心。只有热爱这个事业,才能持之以恒。
记者:学生都说,您常教导她们“台上演戏要复杂些,台下做人要简单点”。
王文娟:这也是我一贯的人生信条。我是资质平平的,无非是肯下一些纯粹的“笨功夫”,如果算是侥幸有所成就的话,只不过是这一辈子没有太多杂念,把有限的能力全部投入演戏这一件事情上。在人生道路面临选择时,始终遵循内心的声音。
记者:您上次登上舞台是在4年前,“千里共婵娟”王派越剧的专场演出上,还给老戏迷带来了惊喜。
王文娟:我自己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谱曲,演唱了一首《千里共婵娟》。京剧、昆曲都在尝试古诗词音乐会,我在想,越剧有这么多的流派,为什么不可以尝试着也做一台这样的专场演出?
那一次唱了宋词,其实唐诗也可以琢磨。比如,《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中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可以用越剧念白。这样的词句不但唱起来很有味道,将军拉弓的场景也可以化为舞蹈动作。虽然是夜晚,舞台背景不必总是一轮月亮,也可以是一盏红烛,更有意境。我现在年纪大了,还是希望有后来人把这样的专场音乐会做起来。
记者:越剧跨越了百年,您对越剧未来的发展有信心吗?
王文娟:我现在还会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渠道关注着越剧的新剧目、新动向。越剧要适应当代的审美需求,年轻人多尝试各种形式,不要怕失败,即便失败,也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我相信,只要越剧人自身努力进取,能够坚持面向市场,耐心培育市场,越剧依然能赢得生机和活力。
记者:生活中,除了与越剧相关的事务,您还会做些什么?
王文娟:我平时在家喜欢绘画、书法,读书、读报。自己12岁就出来唱戏,没有很多机会学习,年纪大了要补上这一课。
记者: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
王文娟:我没有饮食忌口,也不会刻意保养,活得很“马虎”。想来想去,恐怕只有心态平和、开朗乐观这8个字了。
一路走来,我拥有很好的合作伙伴、很好的朋友、很好的观众,这些都是我的生命中无价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