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股和投资者们没有想到,熬过了2020年疫情寒冬,2021年似乎又是一个行业的冬天。
影视板块在7月下旬迎来连续数日的大跌,指数从750点跌至675点,跌幅10%。回望2019年的1050点,更是恍如隔世。
再聚焦到公司上,金逸影视(002905.SZ)、横店影视(603103.SH)等个股近期连日跌幅创下新低,另外万达电影(002739.SZ)、光线传媒(300251.SZ)、华谊兄弟(300027.SZ)股价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尽管不少公司在业绩预告中都对中期业绩预增,但依旧没能够挽留住投资者的去意。本土疫情反弹令影院关门、暑期档票房表现平平、吴亦凡事件“黑天鹅”——三重打击下,影视板块依然在寒冬中艰难前行。
内因:连续两个档期无爆款出现
近期多家影视公司发布了业绩预告,其中万达、光线、华策影视(300133.SZ)、慈文传媒(002343.SZ)等个股都预增,但市场反馈平平。这主要是因为业绩同比预增建立在2020年的较低基数之上,令这些报告难以带给投资者“惊喜感”。
以万达电影为例,公司去年同期巨亏超15亿元,业绩预告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为6.2亿元—6.8亿元。
不容忽视一大内因是,端午和暑期两大重要的档期,影视公司(尤其是电影公司)都没有拿住足够好的作品赢得市场。
此前6月,端午小长假中扎堆上映影片15部,类型涵盖剧情、动画、战争、爱情等各个题材,但票房累计仅4.66亿元,堪称“近5年最冷端午档”。
暑期档则是更重要的时间点,不仅是市场爆发期,也是传说中政策呵护的“保护月”。但从目前来看,2021年暑期档表现平平,仅《中国医生》一部票房过10亿元(截至8月9日为12.8亿元),表现不及2020年暑期档的《八佰》,更无法和《哪吒之魔童降世》、《我不是药神》等创下的暑期档票房神话相比。
《中国青年报》采访消费者显示,“没什么好看的电影”,是让人们缺乏走进电影院的最大原因。乏善可陈的票房表现下,又何以期待下半年影视股业绩表现呢?
外因:影院关门、吴亦凡事件黑天鹅
虽然暑期档尚未结束,但随着国内疫情的局部复燃,多地影城暂停营业。人民资讯发布文章显示:原计划这个暑假上映的电影纷纷延期,今年暑期档提前结束了?
日前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电影院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指出电影院“该限流的限流、该暂停的暂停、该关闭的关闭”。熟悉但令行业沮丧的限令再现:中高风险地区电影院暂闭,低风险地区上座率不得高于75%。
据BT财经不完全统计,无锡、江阴、常州等地全市电影院暂停营业,中国澳门电影院和酒吧等部分娱乐场所关闭,珠海电影院等场所暂停营业……《证券日报》据拓普数据估算,已经约有2000余家影院暂停营业。
这样的背景下,不少已经箭在弦上的影片不得不临时撤档。例如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联合执导的“中国电影投资规模、制作规模之最”《长津湖》,宣发工作基本完成,也不得不宣布改档。
影院停摆的寒冬,又回来了。
另外,此前吴亦凡事件“黑天鹅”也打击了部分影视公司。例如此前BT财经分析指出,受该事件影响,吴亦凡主演的电视剧《青簪行》或将上市无望,背后三家公司腾讯控股(00700.HK)、阅文集团(00772.HK)旗下新丽传媒和凤凰联动影业业绩或将影响,这样的风险让投资者不得不防范,从而冲击整个影视行业的估值。
投资者不仅需要关注公司业绩,还需防范艺人“暴雷”风险?这无疑将压低投资者对影视板块的热情和能给出的估值。
超长寒冬,何时度过?
资本寒冬再次笼罩全行业。除了二级市场股价一跌再跌,一级市场上资本也在与影视保持距离。《证券日报》援引业内人士信息称,如今一级市场投资机构“基本不考虑影视”。
但也有观点秉持乐观态度。《中国青年报》文章显示,当下中国市场仍然是全球最好的电影市场之一,行业复苏态势不改。
影片供应方面,尽管端午、暑期档表现不佳,但国庆档期值得期待,张涵予主演的《铁道英雄》、吴京等四人联合执导的《我和我的父辈》都有望登陆国庆档,另外还有延期的暑期档电影有机会加入国庆档。
也有影迷认为,在防疫经验日益丰富的背景下,电影院此次停摆时间不会太久,中国影视市场或将快速再次回归正轨。机构方面,国海证券认为,院线观短期承压仍需继续观察,中长期可回归基本面,主要看国漫、大众阅读、游戏内容、视频等赛道。
寒冬之后、又见寒冬,此次影视股能继续熬过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