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暑假已近尾声。希望在这一段时间里,电影频道密集编排的中外科幻电影展播、反法西斯主题战争片展播等主题展播,给你的暑假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如果还没有看过瘾,也没有关系,因为这个周末还将有叙事精妙的科幻巨制《盗梦空间》和沉浸式战争大片《敦刻尔克》登场。它们都出自同一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在科幻片领域里,他的“时空三部曲”,部部都是上乘之作。这位鬼才导演运用高超的拍摄手法和极致烧脑的故事情节,创作了一部又一部科幻佳作。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世界。
少年励志,热爱无限
当别的同龄人还在玩玩具的时候,诺兰的电影梦就已经开始生根发芽。
上世纪七十年代,《星球大战》系列是影响力最大的电影。片中飞船和维度的概念,给7岁的小诺兰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他从父亲那里借来一部超级8毫米摄像机,拍摄了关于玩具兵人故事的定格动画,名为《太空大战》(Space Wars)。
进入青春期,诺兰立志成为更专业的电影制作者。他被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银翼杀手》深深吸引,成名之后他曾在采访中说自己看了超过一百遍《银翼杀手》。
这部当年票房口碑双扑日后逐渐被观众看懂的神作,可以说是诺兰电影拍摄的航向标之一。
站在科幻片领域塔尖的斯科特导演曾说过:“《银翼杀手》是一份绝好的教材,它教导所有勤恳敬业的电影人——坚持做你自己。” 诺兰也的确如此,一路遵循本心。
他在伦敦大学学英国文学期间,从未停止在拍摄中探索自己的方向。大学毕业时,他拍了一部短片《蚁蛉》,里面有一个男人在屋里追打蚁蛉,那只蚁蛉就是缩小版的他自己。这种重复套嵌结构也成为了诺兰日后的作品标志之一。
1997年,年轻的诺兰和朋友们用超低的成本拍摄了自己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追随》,成本只有6000块美金。
《追随》剧照
这部从灯光到布景、从编导到剪辑,全都由诺兰亲力亲为的处女作,在多伦多电影节上引起关注。
新奇的叙事和拍摄手法,迅速帮助诺兰摒弃掉了无名菜鸟的头衔,迈向大众视野。
《追随》剧照
新锐思维,锋芒初现
如果说《追随》是诺兰的小试牛刀,那么在第二部电影《记忆碎片》里,他将自己独特的电影逻辑渗透得更为深入。
《记忆碎片》剧照
影片运用非线性叙事的手法,糅合倒叙、插叙、并叙等等,营造了支离破碎的情节,让观众置身主角的内心世界。
诺兰一直想制作一部脱离单一叙事,打破常规的电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就曾表明“电影叙事被电视遏制了”。显然,《记忆碎片》就是这样一部错过一个片段就错过了全部剧情的电影。
必须让观众全身心投入到故事情节中,这是诺兰想要达到的效果。
随后翻拍自1997年挪威同名电影的《白夜追凶》,依旧延续了他复杂的叙述风格,呈现了一场令观众迷失其中的错综剧情。
《白夜追凶》剧照
著名影评人罗杰·埃伯特评价这部电影:不是对犯罪故事苍白无力地翻新,而是用全新的制作手法重新审视了一部好戏剧所需要的元素。
立足好莱坞
要从新锐导演蜕变为好莱坞著名导演,诺兰需要一部具有一定商业影响力的作品,《蝙蝠侠》就是他走向“神坛”的助力。
2005年,诺兰联手一线商业编剧大卫·S·高耶创作的《蝙蝠侠:侠影之谜》惊艳上映,这是蝙蝠侠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他迈向导演之路巅峰的开始。
之后拍摄的《蝙蝠侠:黑暗骑士》《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均斩获超10亿美元的票房,掀起全球蝙蝠狂潮。
诺兰不希望这个系列仅仅只是纯娱乐的“无脑嗨”超级英雄电影,他将电影基调定义为略带黑暗风的严肃影片,在藏污纳垢的哥谭市展开人性讨论,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英雄主题电影风格。
在电影中,诺兰深度剖析了这位孤胆英雄的内心世界。蝙蝠侠不仅是超级英雄蝙蝠侠,更是褪去了英雄光环的普通人布鲁斯·韦恩。
影片展现的不是天赋异禀之人的开挂之路,而是一个男孩如何一步步克服各种困难成为了超级英雄的历练之路。
高超技法,逆转时空
除了标志性的蝙蝠侠系列电影,诺兰玩起其他主题的科幻片更是毫不含糊。超越时空界限,呈现了一段感人至深父女情感的《星际穿越》;
再赋新意的时空扭转硬核科幻电影《信条》;
但若说起登峰造极——《盗梦空间》绝对是大部分影迷心中的“封神”之作。
许多人评价《盗梦空间》即使放在十一年后的现在,也绝对是一部超前的片子。
贯穿影片的陀螺
就是这样一部可以称得上是惊为天人的作品,诺兰没有过多使用CG,而是采用了最原始的拍摄手法来呈现片中的各种幻境。
《盗梦空间》拍摄现场
除了本身烧脑的故事情节,高超的拍摄手法也是《盗梦空间》最被业内人士称道的地方。
《盗梦空间》拍摄现场
在影片中,诺兰大量使用高速摄影(High-Speed Photography)的拍摄手法。
高速摄影在片中被诺兰赋予了叙事的作用,诸如“梦境坍塌”这样的大场面都是由高速摄影完成的。
《盗梦空间》拍摄现场
我们希望用高速摄影以及速度的剧变可以达到叙事的效果,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美学效果。
一向崇尚真实的诺兰,以前曾认为高速摄像呈现的东西不现实,而在《盗梦空间》这样一部意识流的影片中,这种“不现实”显然是符合影片基调的。
片场里的诺兰和主演们
拍摄手法上足够革新,影片的逻辑思维和叙事更是缜密烧脑。
正如有媒体评价:《盗梦空间》被誉为一个拐点,证明了吸引观众的始终还是充满创意的思想内核,而不是技术泛滥的无脑大片。
永远追求电影艺术的根本
诺兰是个十足的胶片爱好者,即使是在数字电影3D、4D满天飞的当下,他依旧推崇使用胶片记录影像。
《敦刻尔克》正是诺兰用70毫米原始胶片拍摄的第一部战争史诗电影。影片中宏大的战争场景,数以千计的演员,都在IMAX胶片上呈现出真实而复古的味道。
诺兰在《敦刻尔克》拍摄现场
胶片昂贵的价格也使得拍摄过程不允许出现任何纰漏,片中的军舰和战机都是“实打实”的真物件。
在最繁忙的一天里,拍摄团队在海上安排了62艘船只进行同时拍摄。
胶片和实景,这两样加起来所呈现的视觉效果是数字电影无法企及的。如果说《敦刻尔克》的拍摄是再造巅峰,那么它的叙事手法则是诺兰的又一次突破。
诺兰在《敦刻尔克》拍摄现场
影片依旧延续了诺兰式的三条时间线并行,但省去了前因后果,直奔主题,没有血腥的场景,没有堆砌的台词,作为主演的汤姆·哈迪只有十几句台词。
曾有媒体在采访诺兰时调侃说汤姆·哈迪在他的影片中经常不能露脸,在《敦刻尔克》中几乎全程戴着飞行护具,《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中的反派贝恩就更不用说了。
汤姆·哈迪饰演的反派贝恩
诺兰则笑着表示自己就是需要一个这样的角色,但即使遮住面部,诺兰也对这位老搭档的演技信心十足,“他只露一只眼就能演戏”。
汤姆·哈迪和诺兰
诺兰希望通过镜头画面以一种极简的方式呈现这场举世闻名的战役,让观众的关注点集中在战争中真实的人物群像身上,而不是明星。
诺兰在《敦刻尔克》拍摄现场
对喜欢的事情从一而终,不断地挖掘自身的创作潜能;无惧市场考验,永远坚持自己的创作方向和原则。这样的诺兰,放在其他行业也会修炼成“大神”吧。
在暑假的尾巴,我们不妨一起在电影频道欣赏诺兰“大神”的《盗梦空间》(8月14日14:40)和《敦刻尔克》(8月15日22:05),感受他对电影的极致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