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昔日顶流被曝私德不端,并触碰法律底线;又有某艺人因人设坍塌,持续引发热议。近些年来,各种与公众形象不符的流量明星“翻车”事件层出不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
流量明星频繁出现在公众视线之中,其衍生出的粉丝控评、应援包装等饭圈文化,占据社会公共资源的同时,甚至延伸出一些剑走偏锋、打造“黑红”明星的公关套路。种种现象不禁让人思考:背后究竟是谁在助推流量明星坠落?
新京报公众号发文指出,一些明星的道德沦陷和行为“黑化”,固然与自我放逐有关,也与资本围猎和饭圈文化的不良发育深度关联。资本力量下场之后,通过制造虚假的热度,与媒体一同推动流量明星到台前,饭圈文化盲目追随,通过冲动消费为流量明星维持热度。
本期嘉宾、影评人谭飞表示:“资本给予流量明星无限的光环与机会,丝毫不考虑明星德行与业务能力,造成了他们的德不配位。”
流量明星就像是资本生产的“工具人”,为了利益的最大化,必须保持自身始终处于较高的流量水平。出于时间成本考虑,流量明星常常优先选择出镜率,因此不能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去磨练专业技能。这种选择偏差导致他们的发展违背了艺术工作者的正常成长轨迹,也造成许多观众诟病流量明星业务能力差的现象。
流量明星的商业人设,让他们包裹在虚假、矛盾之中。在塑造人设假象之后,背后团队会配套舆论控制,维护明星的形象,从而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为此,节目独家采访了一些曾经与顶流合作过的传媒工作者,某影视公司执行导演表示:“在现场见过不少的流量明星,有的准备不够充分,拖慢了拍摄进度;有的主打亲和力人设,但在片场耍大牌,显得高人一等。这些打造出来的明星,通过运作有了光鲜亮丽的形象,却因为自己有了流量,失去了做人的标准。”
与此同时,部分媒体在推动流量明星泛滥方面,也难辞其咎。资本渗透进媒体,为流量明星造势,而部分媒体作为监督及观点输出平台,放弃了其独立性,追求流量及利益,成为了资本发声的重要手段。在利益驱动下,两者越来越紧密,形成了共谋的关系。这种媒体被控制的后果,就是明星的真实行为和品性不被外界知晓,而一旦曝光就会造成巨大反差,最后人设崩塌,商业价值尽毁。
资本与媒体作为流量明星的幕后推手,其影响不能忽视,而饭圈作为流量明星的消费支柱,也同样在顶流坠落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年来,消费主义的泛滥使得饭圈文化越走越偏激。对此,有受访者表示:“追星存在盲目性,现在的追星族看不清事实。很多人痴迷到明知道明星能力不行,但就要把他宣传成最好的,在网络上争吵、相互诋毁,甚至极端的还有卧底的情况。”
资本和饭圈文化,造就了流量明星,也推动了流量明星的坠落。谭飞认为:“最大罪恶当然是资本,它掌控了一切背后的逻辑。但同时每个参与的人应该扪心自问,对于美丑、是非,还是要有一个标准。这是在饭圈,包括偶像文化中应该正视的东西。”
顶流坠落的背后,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深思。对待流量明星所引发的行业乱象,我们应该规范行业标准,树立正确的审美与是非观,为大家带来一个风清气正的娱乐圈。
《今日影评》编导观察:
直面了顶流失德违法背后,潜藏在行业内的诸多问题。针对个人,法律自有公正判决,但是围绕流量明星背后的行业、现象、群体、风气,需要我们发出声音。让更多人看清这背后,没有一片雪花是清白无辜的。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似乎这个圈子之中的每个人、每个环节,都在流量消亡的过程中捅了“刀子”。
即便这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事情,但只要发声,就有发声的意义。流量造星亟需正本清源,还演艺圈一片风清气正!(徐锦秋 《今日影评》 当期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