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饭圈乱象和艺人失德,终于不再被容忍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环境已经变了。针对饭圈乱象和艺人失德违法行为的社会容忍度在降低。

在今年接连的塌房事件以后,娱乐圈终于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洗牌。

1月顶流女星郑爽代孕弃养事件曝光,广电局将其列为劣迹艺人,广电时评发文,正式封杀郑爽。5月爆发的“倒奶”事件揭开了偶像选秀背后的利益链条,当月,国家网信办开展行动整治饭圈。8月吴亦凡被批捕后,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文表示,“脱轨”必然要付出代价。

此外,霍尊、钱枫、张哲瀚、赵薇等多位明星也被卷入漩涡。26日晚,有网友发现各大视频网站上,赵薇在主演的《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京华烟云》《虎妈猫爸》《画皮》等多部作品中被删除名字,随后发现这些作品均已下架。赵薇、郑爽、霍尊、高晓松等几位艺人的微博超话均被关闭。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环境已经变了,针对饭圈乱象和艺人失德违法行为的社会容忍度在降低,娱乐圈风暴已至。娱乐圈为何走至今天?风暴过后,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怎样的娱乐圈?

偶像文化的诞生和养成

娱乐圈今天的畸形并非一蹴而就的。偶像的诞生在中国大陆至少有着几十年的成长史,在中国港台地区以及海外华人文化圈中则有着更长远的过去。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的文化偶像中的“顶流”就已经诞生,比如以费翔、齐秦、小虎队为代表的海外、港台明星,和以崔健为代表的本土摇滚明星,以及以唐国强、周里京、龚雪等为代表的影视明星。

与此同时,“追星族”作为一个专有名词,也就是今天的“粉丝”,于1993年诞生。彼时,中国大陆开始全面转向市场经济,那也是“四大天王”崛起的时代。偶像文化全面兴盛在内地则有更明确的节点,即90年代末火遍亚洲的《还珠格格》以及世纪初的《流星花园》。

粉丝经济以及偶像文化成型的节点,则源于2005年那场如火如荼的全民选秀。2005年的《超级女声》虽然只是一场选秀,但因为其无门槛的草根性以及全民关注性风靡全国,直接造就了一大批粉丝的产生。

从李宇春的“玉米”到周笔畅的“笔亲”,每一个粉丝群体的人数都非常庞大,调动的社会资源不容小觑。这个时候粉丝也不再像“港星”的粉丝们,只是单纯地喜欢,很多的粉丝会积极地去做各种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应援来为自己偶像争取更多的关注和曝光度,“饭圈”现象和“饭圈”文化开始形成。

尽管这个时期的“饭圈”已经初具雏形,但与现在相比依然有很多不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一时期娱乐圈的仍然注重文化品位,讲求“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影响大众,使其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比如,前几年的影视剧如《蜗居》《虎妈猫爸》也都涉及了职业道德、婚姻观念、家庭教育等社会现实问题,能够激发大众对于现实问题的批判,对于生活的反思。

那个时候,大部分娱乐圈工作者也是为了更多的艺术追求而潜心学习,充以好的作品来回馈大众。比如,编剧在进行剧本创作时,会利用自身工作特性去反应社会问题,对于问题的切入点和表达方式深思熟虑,尽量做到既能够吸引大众对于作品的关注,又能够激发大众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

艺人们出道还是通过作品,无论是音乐还是影视,当作品立住了,外表才有可能持续吸引受众。演员在选择剧本与角色时同样会对剧本的内容与思想的表达进行评判,保证影视作品在面世之后能够引起好的社会反响。对于娱乐圈的从业人员来说,他们更多时候是大众的发声器,把被社会所忽略的弱势群体或现实问题搬到银屏,来激发大众以及政府对于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娱乐圈商业化的加重,以及“韩式造星厂”的工业化流水线体系对本土娱乐圈传统的冲击,娱乐圈发展开始走向失速。

偶像发展走向失速

娱乐圈环境的恶化以及乱象的产生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是技术、资本、个体的合力作用的必然。

一方面,伴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相继崛起,粉丝文化开始呈现出个体主导的特性。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学校,公司的人际关系被逐渐转移到互联网上,人们通过社交媒体来进行交流,通过各种群来形成团体。

社交媒体也经历了社交网站、博客、论坛到微博等一系列变迁,而当下在微博上我们更能看出互联网在饭圈中所起的作用,粉丝在微博中随时就能搜索关于偶像的信息,获得关于偶像的资讯。微博这种零门槛、零成本的平台让粉丝们瞬间找到了聚集地,粉丝在微博上帮偶像反黑、刷流量、刷数据,偶像也相应地针 对粉丝的行动作出回应。这就形成了双向的互动关系,使得饭圈文化快速发展。

互联网改变了以往粉丝之间的松散联盟,饭圈的组织化、规模化、效率化得以建立。一个粉丝文化具备话语权的“造星时代”由此到来,粉丝在对偶像实现情感依恋的基础上,开始向创造者、孵化者发展。

这一过程的必然结果,就是当偶像不再是由官方和父母来指定,当年轻一代开始拥有偶像的“出道权”,那么像过去的偶像一样的业务楷模自然就难以引起共鸣。但是,沉淀在“养成游戏”中的时间和精力,都会转化为粉丝对偶像的情感羁绊,“追星”也就从树立人生范本开始向娱乐化转移。

从粉丝和偶像是完全不对等的位置,到当粉丝直接参与了偶像/明星的孵化过程,粉丝还会在心理上对自己和偶像的感情产生强化,从而产生了过度的控制欲。比如,不允许偶像谈恋爱,知名流量鹿晗公布恋情的当天直接导致大批粉丝崩溃,甚至“脱粉回踩”。

再比如,吴亦凡早期就爆出了“打着谈恋爱的名义骗女生”的丑闻,但在公关团队和粉丝的保障下,吴亦凡的人设反而从“冷酷男孩”变成“纯真少年”,安然度过此次危机。

显然,在这件事上,饭圈的粉丝因为投入了大把的感情和财富,自然也选择了纵容和支持。当艺人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粉圈泡沫里,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控评人墙,替他把批评和建议完全隔离,只留下夸奖,他对自己的认知出现偏差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另一方面,资本的介入加速了娱乐偶像的畸形发展。一般来说,资本对于流量明星是有着明确的流水线收益流程的。十几年前的韩团就算被骂,但是也是带着唱跳的业务能力表演的,而当今的偶像连这种最起码的能力都在变得稀少。究其原因,资本并不在乎偶像究竟有没有能力,只要有人为他/她们买单即可。

于是,能否进入演艺行业专业素养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更多的是后期能够带来的经济利益。如此一来,拥有大量粉丝与关注度的人员就可以轻松进入娱乐圈,他们的专业实力和道德素养已经显得微不足道,如参加歌唱选秀节目的人,只要拥有姣好的相貌、庞大的粉丝量就可以成功进入演员行业。

通过这类途径进入娱乐圈的部分人员,特别是影视演员,他们的演技存在瑕疵,对于影视作品的解读与演绎不能尽善尽美,更多时候会因为金钱的诱惑而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因为他们本身进入娱乐圈的目的也是为了谋取金钱利益,并不把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视为己任。

随着明星偶像收入的急剧增长,一部分娱乐明星在面对利益诱惑时便开始迷失了自我。包括放弃自身的道德约束,为了宣传以及提高曝光率通过莫须有的炒作引导大众舆论;以及选择广告代言时,不考虑产品本身质量是否过关,仅看到代言所能带来的高利润;又或者,一部分明星为了金钱欲望,偷逃税款。这些行为不仅违反法律,还严重侵害了人民以及国家的利益。

野蛮生产迎来行业洗牌

娱乐圈畸形风气的野蛮生长,终于在今年迎来了洗牌。

事实上,相关整治从去年已经开始。今年5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上,网信办网络综合治理局局长张拥军又提到了《青春有你3》打榜“倒奶”事件,并特别提到要“坚决处置纵容乱象的网站平台”,进一步吹响了对娱乐圈和饭圈乱象的进军号。

6月,中央网信办决定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针对网上“饭圈”突出问题,重点围绕明星榜单、热门话题、粉丝社群、互动评论等重点环节,全面清理“饭圈”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挑动对立、侮辱诽谤、造谣攻击、恶意营销等各类有害信息。

8月13日,《人民日报》发布了名为《畸形的“饭圈”,非治不可!》的文章,对“清朗”行动的阶段性成果做了通报,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解散不良话题814个、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的小程序39款,专项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而在这一轮行业乱象的整治中,可以看到整体处理力度相较以往则更大。吴亦凡被批捕后,其相关的《老炮儿》《西游伏妖篇》等视频及音乐内容被全网下架,其中短视频数量多达190万条,优酷、腾讯视频、爱奇艺等平台无法搜索吴亦凡等相关内容;张哲瀚事件后,多平台也对《山河令》《如意芳霏》《班淑传奇》等内容进行下架。

8月26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取消所有涉明星艺人个人或组合的排行榜单,严禁新增或变相上线个人榜单及相关产品或功能,仅可保留音乐作品、影视作品等排行。此外,通知还包括优化调整排行规则、严管明星经纪公司等十条相关意见。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环境已经变了。针对饭圈乱象和艺人失德违法行为的社会容忍度在降低。现在的艺人,已经不能像过去一个年代那样容易蒙混过关了。在说一不二的法律面前,明星背后那套公关体系不堪一击,一个公众人物的影响再大,名气再高,也不再能当作护身符。

或许,这也是一个行业走向规范的必经之路。早几年对于艺人的评价都聚焦于艺人的商业价值,一开始是关心粉丝购买力,后来变成关注代言效果。现在,公众开始带着放大镜看明星,艺人的德行问题成了关注的重点。这个时候的艺人,开始像普通人一样去接受法律的约束。

显然,行业乱象掀起舆论环境下的一次次风波后,改变势在必行,正如同市场的自我调节一样。并且,人民群众对于流量偶像的深恶痛绝也会倒逼偶像的进步。正如近年来影视剧中,我们越来越少看到纯粹依靠流量艺人来赚取票房的电影,这至少已经是一个好的开始。

关键词: 失德 艺人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