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用全新视角聚焦抗美援朝志愿军

2021年9月3日,由宋坤儒导演的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在全国院线正式上映,开画近一周,收获了观众的良好口碑。

2021年9月3日,由宋坤儒导演的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在全国院线正式上映,开画近一周,收获了观众的良好口碑。影片用全新的视角聚焦71年前参加抗美援朝的年轻战士们,通过不同军种、不同时期参战的老兵亲身讲述,还原他们曾经热血的青春、梦想与最真实的战场。

71年前,这些花一样年轻的战士走上了抗美援朝战场,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回来了,而一部分则等待至今。2014年至2021年,韩方已连续八年向中方移交共825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2021年9月2日上午,109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返回祖国,9月3日,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举行。在中秋即将到来的时刻,希望那些依然远在“他乡”的烈士们,能够早日回家团圆。

导演宋坤儒曾说过:这是一段需要抢救的记忆。需要抢救的究竟是什么?电影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第一个是需要抢救的是仅存的抗美援朝老兵们。在采访当中,年龄最小的老兵也已经是86岁高龄,时间在他们身上重重刻下了痕迹,他们的生命力也逐渐流逝。第二个需要抢救的则是老兵们关于这段历史的真实记忆。随着时间冲淡历史,如果这段往事没有大量亲历者的讲述,那么留给后代人的将是数据化、没有情感的文字记录。老人的身体状况无常,有失忆的可能,主创团队拍摄过程中就像是不停跟时间赛跑。

导演宋坤儒表示:“有一个叫刘素谦的老奶奶,在采风拉家常过程中思维、描述非常清楚,她当时是志愿军工兵司令部的秘书,曾经在敌机来袭时候,为了保护文件,抱着文件夹直接从4楼往下跳。结果正式采访时候,老人失忆了,她突然开始沉浸在年轻时候跟姐妹花战友们拍照这件事,我们一直尝试跟老人沟通,试图把她从那段美好的记忆当中解放出来,但是始终不行。当我们准备放弃的时候,另外一个本来是下个时间段的老兵出现了,老奶奶一回头说这是我的战友,她的记忆才又恢复过来。”

一只手,一张折叠的照片,是宋坤儒用影像还原那段历史的初心和原因所在。作为第一个被采访的老兵,叶发坤爷爷的故事让导演真正有了去纪录抗美援朝历史的念头。宋坤儒回忆道:“当时好奇心很重,想看看叶叔战友的模样,叶叔说不能,战友牺牲之后就把照片折过去了,不想再看到他的样子,会觉得自己不能再活下去。我直觉这个老人身上可能有在课本上或者其他冰冷的书里面看不到的一些小故事。所以我工作之余尽可能多记录下这些爷爷奶奶的话,可能在未来的五年、十年之后再去看的时候会发现它们的价值。”

导演对每一个老人承诺,一定会将他们的故事搬到大银幕上。然而采访的近50位老人中,最终只有26位的故事用在了电影里,有的老人则没能等到片子上映便已长逝。时至今日,不论是对于没能等到电影拍完的老人,还是没能在银幕上看到自己故事的老人,宋坤儒依然怀着愧疚与自责。

宋坤儒经常说:“与其说是我选择拍了这个片子,不如说是这些爷爷奶奶感动了我、选择了我,让我帮助他们,把他们想说的话告诉大家。”拍摄过程中也有过许多挣扎,长时间的拍摄让主创团队身心俱疲。而花费四年时间与老人们采访对话,仿佛揭开伤疤,让他们回忆起不堪回首的经历,但主创团队坚持了下来,最终为观众还原了这群可爱的人们。

宋坤儒认为:“我特别不喜欢说教,我们本身就是普通人,所以用普通人的视角做普通士兵的片子。所有的战争在我看来它们都是需要基石的,而这些基石并不是躺在历史课本上,并不是在数据上冷冰冰的数字和文字,他们应该是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人,应该是一份又一份炙热的情感、青春、热血和生命。所以当我们真正开始去关注这些基石的时候,说明我们对过去和未来都变得非常自信,这是作为创作者的一个态度。观众的反应也让我觉得未来主旋律电影也可以从这个思路上多考量一下。”

1950的青春结束了,但无论什么年代,总有一代人正年轻,世界也是被年轻人一代一代推动下去。对于烈士先辈们,最好的致意是永远铭记。希望中国电影人可以开拓思路、敢于创新,用镜头记录珍贵的民族记忆,一起致敬那些保家卫国的英雄们。

《今日影评》编导观察:对于抗美援朝烈士遗骸回国的事情一直没有过多关注,就在看完电影的第二天看到了第八批遗骸归国的直播,特别受感动。在1950年,他们也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他们满怀热血,为国家、为人民的幸福生活,用自己的青春与梦想,甚至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感谢他们的相信未来,我们才能拥有现在。

关键词: 纪录 电影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

责任编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