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流浪地球2》上映之前,中国科幻电影在哪里?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中,沈腾执导的单元《少年行》曝光了全新内容,有别于其他三部写实的现实主义题材,这将是一部和科幻相关,充满想象力的作品。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中,沈腾执导的单元《少年行》曝光了全新内容,有别于其他三部写实的现实主义题材,这将是一部和科幻相关,充满想象力的作品。 

似乎在大银幕上,有一段时间没有看见华语科幻电影的身影,上一部真正的硬科幻,还属2年前的《上海堡垒》,而和科幻相关联的,则是年初设定在近未来的悬疑电影《缉魂》。 而所有人备忘录上的那部《流浪地球2》,依旧要2023年才能和大家见面。据知情人士透露,影片目前正在特拍阶段,按拍摄进程,10月初将正式开机。 

除此之外,陈思诚执导《外太空的莫扎特》、郭帆监制的《宇宙探索编辑部》、沈腾主演的《独行月球》、张小北执导的《拓星者》《星门深渊》,以及导演李阳新作《从21世界安全撤离》目前均已杀青,处于后期阶段。有储备,却始终未见影片身影,这种矛盾也成了当下观众的着急。 

相反,小屏幕却轮番上演着“科幻战局”。《火星异变》《太空群落》《重启地球》等不同风格的科幻题材的网络电影在近半个月内轮番上线平台。 

似乎在大家印象里,科幻电影代表着“高成本”,而网络成本则是“低成本”,两个自相矛盾的性质,如今放在一起,到底是格格不入,还是恰到好处呢?又或者在“低成本”中创作“高成本”,对于未来科幻电影会是一种新的机会吗? 

成本到底有多“低”?

网络电影《太空群落》上线至今半个月,数据平平,很难和其他作品相比。但是,这部作品吸引了不少非典型的网络电影观众,它所呈现的创新视觉、故事主题及思想内核,甚至有些接近院线电影质感。 

导演卢劲涛同时也是影片的制片人,自从进入宣传期,一直为各种事宜忙碌,时不时会看看后台的数据。《太空群落》的数据非常有趣,过往多数网络电影的观看渠道方面,均是手机端人群多于电视端,但《太空群落》恰好相反。诚然,电影美术出身的卢劲涛对这部作品的美术下了狠手,“整部影片的钱几乎都花在了美术和特效上。”《太空群落》总投资在一千多万,对于一部网络电影而言,这并不算便宜。 

在拍摄前,卢劲涛就带着团队绘制各种效果图,但最后真正使用到的内容,只有前期所制作的三分之一,“对于团队而言,整个过程就像是在试错,错了没关系,希望成片出来能更好。”相近档期上线的《重启地球》在成本方便同样不便宜,据了解,该片制作成本高达2500万,直逼网络电影制作的天花板。 

很显然,对于一部科幻题材的影视作品而言,成本仍是关键。《太空群落》开拍的时候,恰好是《流浪地球》杀青,卢劲涛本打算向他们租赁宇航服,“对我们而言,价格太贵了。”但还好,这部作品多数是内场戏,以绿幕进行拍摄,相对降低了部分的场景成本。成本一直是绕着大家的主要问题,曾有一部院线科幻电影想向他们租借搭建好的设备,“他们也被价格劝退了”。 

而同期另一部电影《火星异变》则选择了新疆作为实拍地,并制作了火星车、火箭舱等大型道具,这同样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众所周知,科幻题材的影视作品对于服化道会有更高的要求,对于中国影视行业仍是一条新赛道,相对那些已经量产、可以借鉴的古装题材作品的服化道而言,科幻题材会需要更高的成本投入。 

所谓“科幻”,代表了科学和幻想。科学的一面有据可考,但想象力就是需要创作者天马行空的创造,往往当这些东西要变成实体时,就常常需要更多金钱和精力的投入。

卢劲涛告诉我们,《太空群落》制作后期,“身边很多年轻人都不分时间去完善每个细节,甚至不少人刚从其他院线电影项目上结束,就过来帮忙。” 

特效永远是科幻电影绕不过去的话题,以及成本消耗最大的一环。参与了《流浪地球》特效工作的徐建曾在我们采访中表示,目前中国科幻电影制作中,“数字资产”积累不足,很难进行多次利用,尤其他们在《流浪地球》的创作中,很多建模都是从零开始,“有了《流浪地球》的积累,有的就能在《流浪地球2》中继续沿用。” 

编剧要有“幻想”

“虽然现在点击数据一般,但我很开心有一批人会来告诉我片子质量的好坏。我也明白,它的故事确实没那么直接,对于有一部观众没那么友好。”卢劲涛向我们复盘着作品目前的现状和问题。比起概念上网络电影的故事风格,《太空群落》没有非常强烈的戏剧冲突,主要场景都是发生在密闭空间(飞船)中发生,就连卢劲涛都承认,整个故事叙事偏向碎片化。换句话说,这部网络电影有些文艺。 

“文艺可能和我自己有关系。”卢劲涛笑了笑,诚然,作品在上线之前,原名还是叫《群落》,但是平台觉得这两个字并不会吸引观众点击,于是改名《太空群落》。很多观众在这部作品中,找到很多好莱坞经典科幻电影的影子,对于这种说法,卢劲涛也承认,“我们不是去抄袭,而是在创作的过程中,被潜移默化地被类似电影影响,试着用相似的镜头表现。” 

《太空群落》中的“忒修斯之船”的灵感,正式来自导演J.J.艾布拉姆斯的小说《S.忒修斯之船》,就连故事碎片化的叙事,均是卢劲涛在致敬这本互动性极强的小说。即便如此,在电影中,卢劲涛仍在努力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比如船舱一进来,我设计了一个类似屏风那样的东西,包括门栓的设计,我也是借鉴了古代的设计。”这些地方对于观众而言都很细节,但卢劲涛尽可能把整个作品的美感和风格拉回到中国本土上。 

诚然,卢劲涛所面对的问题,正是当下科幻题材作品的关键。 导演张小北曾在我们采访中谈到,“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学会如何用中国人的方式,中国人的情感去讲中国人的未来。”制片人龚格尔也曾在科幻论坛上提到,《流浪地球》的成功,是让观众信服了一个这样的科幻故事。中国科幻电影不仅需要更多的数量,同时需要是符合中国特色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前期试片过程中,观众提出的问题多是直指中国式的父子关系,导演郭帆很快就对相关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补拍。 

而回归科幻电影的创作,我们也发现,目前这类电影,多数还是依赖科幻小说IP——《流浪地球》《上海堡垒》《疯狂的外星人》《拓星者》均是如此。而前文提及的《太空群落》《重启地球》反而多是原创剧本,卢劲涛向我们指出,过去的网络电影市场中,科幻题材作品数量看似正在激增,但事实上,很多科幻题材作品其实都是套着“科幻”框架的怪兽电影,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仍是少数。他参与了《太空群落》大部分的剧本创作,发现这类作品的创作难度确实要比其他题材更难,“科幻作品的编剧逻辑和其他的作品不太一样。” 

参与过《拓星者》《球状闪电》等项目编剧工作的张小北谈到这一现象,坦言,如今科幻小说的涌出,给科幻电影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让观众能更快地进入科幻世界。但是对于更长远的发展,“这个行业里的人有一个共识,真正适合拍成科幻电影的故事,应该都是原创剧本。因为小说改电影的话,它中间有很多复杂的过程,这也间接导致了为什么很多科幻小说卖出版权之后,却没有拍成电影。” 

而后续将上映的《独行月球》《从21世界安全撤离》《宇宙探索编辑部》以及张小北导演的《星门深渊》,均是原创剧本。或许中国科幻电影发展到现在,过多谈及未来还为时过早。

看到《太空群落》《重启地球》这样的科幻题材网络电影的涌现,反而给了更多电影人一种新的思考。正如卢劲涛所说,如果能有更多点时间和资金,成片的效果肯定会更好。 

但我们看到,从小成本网络电影中走出来,反而会有机会对未来科幻题材的大银幕电影,有更多的借鉴。张小北所曾说,未来电影市场上,能有更多中小成本的中国科幻电影出现,这既能见证中国电影技术进入全系的制作体系,又能真正实现中国科幻的文化出海。或许这些网络电影的涌现,能让人看到中国科幻电影路途上持续探索的更多可能。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