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节展&活动 / 正文

范小青专访釜山电影节创始人 开设“中国电影·新声代”单元

釜山国际电影节的创始人、前常任主席李庸观先生在第26届影展倒计时两周前,接受了中国传媒大学范小青教授的采访。

奉俊昊、洪常秀、阿彼察邦在釜山

近日,釜山国际电影节的创始人、前常任主席李庸观先生在第26届影展倒计时两周前,接受了中国传媒大学范小青教授的采访。

2021年对BIFF(B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而言是特殊的一年,不仅迎来了新任主席、资深评论家许文暎先生的加盟,开启了BIFF的3.0时代;还新增了不少积极应对疫情状况的新板块,比如On Screen和BFA;同时线下环节爆款频出,炙手可热的电影人和新片大作不断刺激和点燃着影迷们的激情。

比如10月6日担任开幕司仪的朴素丹和宋仲基;7日奉俊昊和滨口龙介的特别对谈;10日莱奥·卡拉克斯的大师课以及专门为中国新生代电影人开辟的放映单元……作为亚洲最受瞩目的电影节,后疫情时代中BIFF的每一个既与时俱进又再造经典的新亮相,都吸引着影迷们热切的目光。

以下为访谈原文:

范小青:请李主席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各位影迷朋友大家好~ 我是釜山国际电影节理事长李庸观。

今年和去年一样,疫情折磨着全球各地电影人的身心,也令传统的电影节被迫寻求新方案。怎样以符合现状的信念和方式来迎合新常态(New Normal)是最近两年釜山国际电影节一直在思考和规划的方向。因此第26届BIFF新设了一些多样化的崭新项目,开始了应对后疫情时代的首次挑战。今年釜山国际电影节将于10月6日开幕,请大家多多声援和支持!

范小青:今年的釜山国际电影节在内容上与往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李庸观:虽然疫情时期令我们举步维艰,但釜山国际电影节仍然邀请了一些重量级海外嘉宾,所有的电影也将在影院正常上映。要说内容上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今年我们新设了On Screen单元。简单的说,就是我们从OTT(互联网电视应用)平台中严格筛选了几部新作,放在这一单元上映。积极应对不断变化的大环境,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之一。

比如电影节与OTT的结合,与多地区文化的结合,都充分考虑到了现代观众的喜好,因此我们尽可能地向影迷提供多样化的观看途径,同时希望全亚洲区域都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参加釜山国际电影节。这一形式的变化意在“以观众为中心”,朝着观众和电影相惜共赢的方向发展。

范小青:听说今年釜山影展特别为新一代中国电影创作者们开设了“中国电影·新声代”展映单元,企划这一特别展映的契机和选定标准可以讲一下么?

李庸观: 从2010年以后,世界各大电影节就持续关注中国电影最新的发展潮流。那些被称为“后六代”的导演们,和之前的导演有许多不同,他们正在形成自己独特的某种趋势。

“后六代”导演们的镜头常以激变中的现代中国为背景,并对准其中孤军奋战的年轻一代,他们用多样化的电影语言呈现出主人公们复杂的内心世界。这其中包括众所皆知的刁亦男、李睿珺、毕赣,也包括后起之秀魏书钧、郭小刚、郑陆心源和宋方等更年轻的导演,在他们的影像语言中,时代肖像和内心共感都是令人悸动的。

范小青:与《寄生虫》举世瞩目的成就一起,韩国电影迎来了100周年。这既是韩国电影成就的历史的巅峰,也将挑战留给了后来者,请问您怎么看韩国电影的未来?

李庸观:《寄生虫》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确实进一步提高了韩国电影的大众知名度,也给韩国电影人和产业,带来了积极影响力。甚至不少电影人觉得,只要创作出具有独特视野和形式的作品,就能像《寄生虫》那样,收获全球影迷的认可。因此不分主流和独立,韩国电影人们都在积极尝试创作各样题材和形式的作品。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第二个《寄生虫》的诞生。

范小青:今年的主竞赛单元‘新浪潮’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热点?

李庸观:“新浪潮”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继续发掘与支持亚洲有才能的新人导演。亚洲电影最近这几年不断受到国际关注,不仅是东亚,东南亚和西亚地区的多元化电影创作也令人惊喜不断。今年的主竞赛单元共有11部电影,伊朗、越南、印尼、哈萨克斯坦、中国、日本、韩国都有新人导演的作品入围。

范小青:听说釜山国际电影节从今年开始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学院?而这种形式其实圣丹斯电影节已有成功案例。

李庸观:是的,BIFF今年新开设的项目中还有一大亮点即BFA(BIFF FILM ACADEMY)电影教育项目( http://bfa.biff.kr/zhc),这是一所培养专业电影人才的正规学校,希望能利用釜山电影节的各种资源,培养极具现场工作能量的亚洲电影创作人才后备军。这是一个长线项目,不是电影节期间的短暂训练营。目前, BFA以明年3月份正式开学授课为目标,正在准备全新的、未来型电影教育课程内容,希望大家多多给予关注和支持!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