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媒体融合时代的短视频创作与短片艺术”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中国传媒大学校党委书记、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新华网总编辑、党委常委钱彤、北京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党组成员艾冬云,与来自150多位国内院校、影视制作机构的学者、业界人士,共同探讨媒体融合时代下短视频发展的新生态、新业态与新样态。
本次论坛由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作为指导单位,中国电影剪辑学会、IMS(天下秀)新媒体商业集团主办。论坛共分为八个单元,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论坛及嘉宾点评的形式,探讨短片短视频的产业生态和多元价值,共同探索智能与虚拟时代短片短视频的拓展空间及全新路径。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在大会致辞中阐释了短视频与长视频的异同点。他表示短视频和长视频最大的共性可以概括为两点:高质量和多样化。
“高质量是说你要有一定的思想性、艺术性,要是好的精品;多样化是说无论是、题材、形式、风格都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虽然今天好像碎片化的传播,碎片化的观赏是一种趋势,但是我们仍然同时需要短视频和长视频。就像我们吃饭,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吃快餐,因为要赶时间,有的时候我们又需要吃慢餐,要和朋友,要和家人好好地共同进行一次美食的体验。多样化就要求我们不能只有快餐,也需要有慢餐。”
高长力以电视剧创作为例,进一步阐释如何做到“高质量”和“多样化”。
“去年以来,我们对一些电视剧的注水现象进行了治理,也见到了明显的效果。一个是在集数上我们在努力压缩,新的电视剧作品基本控制在40集以内,甚至一些老的作品,已经播出的作品,我们又让它压缩到20几集、30几集,反而觉得效果很好。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是,电视剧的集数多长都有了,有20几集的,像芒果季风剧场也有10几集的电视剧。每集的时长也做了一些尝试,有一些时长很短,比如说《理想照耀中国》,纯故事只有25分钟,在电视上播出也可以,在网络上手机端传播的效果也很好,这些都是长视频要努力进行改进的地方。同时我们也需要大体量的作品,因为老百姓的应用场景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需要解放自己的双眼,解放自己的双手,电视剧有的时候也需要去听,在一些家庭妇女做家务的时候。如果都是含金量很高的需要目不转睛的电视剧,她就没法做家务。我们要服务大众,要多样化。我的体会是,不管长还是短,高质量、多样化是我们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
中国传媒大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
中国传媒大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认为随着短视频的出现,一个属于中国人的时代到来了,“中国人的创作热情、创作激情以及创作能力在短视频方面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
“工业时代是工业电影的时代,是美国人的时代。因为工业电影不仅仅是电影,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包括工业实力、世界文化的影响力等等。在信息时代,随着移动高速互联网的出现,短视频出现了,一个中国人的时代到来了。”
廖祥忠表示PGC和UGC正在走向融合,视频在现在、未来一定会成为主流及传播的主渠道,中国传媒大学将致力于推动短视频的发展。
“关于UGC和PGC的关系问题大家都在探讨,都在热议,两者之间随着剪辑手段、剪辑技术的门槛逐渐降低,已经在走向融合。传媒大学高晓峰教授提出了融视频的概念,我特别认同。视频在现在,在未来一定会成为主流。传播信息的主渠道不仅仅是艺术生产,还是传播信息的载体。作为高校,作为行业,对于短视频创作理论研究和实践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在本次论坛上同时举行了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成立大会,这是由影视短片、商业短片、实验短片及各类短视频的剪辑制作、创意创作、产业发展、技术交流等专业人士组成的专业团体。已经有来自国内200多家影视传媒院校、制作机构的400多位专业人士加盟。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名誉会长杨幸媛颁发聘书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名誉会长杨幸媛、中国剪辑学会副会长张建华、周影为到会的短片短视频艺委会主任、副主任、副秘书长颁发了聘书,为理事单位代表颁发了证书。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张歌东、崔蕴鹏,戏剧影视艺术学院郑月、刘硕分别担任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委会主任、副主任。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委会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张歌东
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委会主任张歌东代表中国电影剪辑学会短片短视频艺术委员会向来宾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对艺委会的设立背景、基本情况和即将发布的系列活动进行了介绍。他表示今后短片短视频艺委会将致力于影视短片、商业短片的创作交流,重点关注蓬勃兴起的短视频领域,期望以影视艺术的理念助力短视频创作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