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以“关心故事,关心人——艺术电影的初心与使命”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艺术电影论坛在京举行。
中宣部电影局市场处四级调研员董力;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李秀磊;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主席孙向辉;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张小光;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思玮等参加了论坛。
李秀磊在致辞中表示,长期以来,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展映单元一直致力于推荐选取大量优秀的中外艺术佳片进行展映,北京国际电影节也逐渐成长为艺术电影发声的一面旗帜、一块高地。历时四年的发展,艺术电影论坛经历了从分论坛到主论坛的一个发展进步和成长,这个过程也彰显了北京国际电影节对艺术电影的尊重与推广的初衷。
李秀磊
她说:“本届艺术电影论坛邀请到了众多优秀的创作者和经验丰富的业内专家,希望大家能够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在中国电影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当下,新一代电影人如何发扬艺术电影传统的重要价值,把握时代的机遇,助力中国艺术电影实现更好的发展,为中国走向电影强国点燃新的引擎、注入新的动力。”
孙向辉在主题发布环节中回顾了全国艺联成立五年来的发展运营情况,并对即将在全国艺联上映的中外佳片进行了重点推介。
孙向辉
其中,首部黑白转彩色4K修复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即将进行院线重映,该片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合作,利用人工智能和4K修复技术,在7个月时间里,对16.5万帧画面进行了修复和上色。
此外,《漫漫寻子路》《荣耀时刻》《房间里的客人》《医者仁心》等多部参与“2021年中东欧国家优秀影片播映活动”的佳作都将在全国艺联公映,本届北影节天坛奖入围影片《云霄之上》,也有望通过全国艺联和观众见面。
孙向辉说:“在电影与城市的爱情故事中,艺术电影拥有最长情的观众,奉献艺术电影之美是我们与艺术电影观众永恒的约定!”
2021年10月15日是全国艺联的五周岁生日,各位嘉宾在论坛现场共同祝贺全国艺联生日快乐。
嘉宾们在论坛现场共同祝贺全国艺联五周岁生日快乐
在论坛上,《我和我的祖国》《夺冠》编剧张冀、《云霄之上》导演刘智海分别以“如何用类型化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诗性电影美学”为题进行了主旨发言。来自斯洛伐克、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希腊、保加利亚五国的7位艺术电影创作者也录制了视频,向参加论坛的各位嘉宾分享创作理念并介绍了各自国家的影片。
主题沙龙现场
在主题沙龙环节,《珍珠》编剧、导演李云波,《拉姆与嘎贝》制片人廖希,索尼影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廖旭翎以及和观映像创始人白凌雁围绕“做细做精——分众思维助力电影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对谈。对谈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文化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左衡主持。
五年不忘初心、坚持探索
全国艺联已成艺术电影放映中坚力量
孙向辉在主题发布环节中回顾了全国艺联成立五年来的发展运营情况。五年来,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放映影片共33部,其中15部国产片、18部进口影片,参与发行的艺术电影超过100部,共举办10个影展,加盟影院从启动时的100家发展到目前的2800家影院,覆盖3371块银幕。
她从四方面总结了全国艺联连接艺术电影与观众的相关工作:一是将国外获奖影片、高分电影引入国内,满足观众日益多元的观影需求;二是给缺乏宣发力量、较为小众的国产影片提供进入院线的可能;三是给新人导演提供放映平台和试水池;四是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影片展映展播活动”和“2021年中东欧国家优秀影片播映活动”等重大项目为契机,帮助影院拓展放映边界。
孙向辉还表示,五年时间里,全国艺联在片源供给、市场环境、品牌认知等方面,克服了国产电影创作与观众需求脱节、专线发行理念尚未形成共识、行业信心有待提振等困局,不忘初心,始终践行着《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共同宣言》。
“五年时间里,全国艺联始终坚持把最具艺术创意的电影带给观众;为电影市场提供更多元、更稳定的放映渠道;为影迷提供稳定的艺术电影放映时间和空间;通过巩固影迷群、建设‘爱艺之城’社区、建设‘专家库’、 跨圈‘找观众’等方式探索精准发现观众的途径,增加观众黏性;坚持分线发行,不断提升发行效率。”她说,“经过五年的培育发展,全国艺联加盟影院已逐渐成为艺术电影放映的中坚力量。”
经过五年的分线发行实践,全国艺联也总结了不少经验,孙向辉在全国艺联对分线发行的不断探索中发现,在当下的电影市场环境下,坚持专线发行,更有利于国产艺术电影的放映成绩,也更有利于培养观众的观影习惯。
“专线发行能够通过精准招募的方式找到对的观众,并有的放矢地进行宣传和营销,从而确保一定的上座率,支持影院继续排片。”孙向辉认为,专线发行搭配的长线放映是小众文艺片的生存策略,既延长了影片的院线生命,又提高了影院的上座率,对于盘活市场存量具有重要意义。
她还表示,在未来,全国艺联将继续通过头部艺术电影供给不断巩固粉丝群体,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为国产文艺电影提供更多放映空间,努力通过“冬暖”影展等方式拉近中国电影新力量与观众的距离,让更过经典影片通过修复重回观众视野,利用相关项目,全方位地为各地影院提供影片保障和宣传支持。
张冀、刘智海现场聊“干货”
中东欧五国电影人远程分享创作理念
张冀在主旨发言中表示,想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求创作者既要有中国的灵魂,也要有世界的眼光。
他说:“讲中国故事,是中国电影人的优势,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讲中国故事,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中国,触摸时代的温度,找到中国人真实的时代面貌和内心渴求,才能决定故事的正确方向。与此同时,还要有世界的眼光,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向外学习,去借鉴国外好的、新的创作经验,兼容并蓄,多元化拓展,才能保证不拘囿于身份和视野的限制,拍出更好的电影;还要保持创新,要自觉地破除,技法的套路化和陈词滥调,情感的固步自封和自我迷恋,主动适应观众的变化。”
张冀
张冀拿火锅作比,他表示类型化就像火锅的汤,强情节类型好似麻辣锅底,剧情片、爱情片是清汤锅底,汤是基础、是规矩、是底子,再好的菜也离不开汤。但入火锅的肉和菜就像本土化叙事,比的是食材新鲜、量足样多。
张冀认为,追求类型化和注重本土化并不冲突,都要提供最接近中国观众口味的故事,都要兼具本土性和当下性,“我们必须根据目前中国观众的条件和内心渴望去提供故事,来回应他们。如果对他们不做真正的观照,只是从一个复制品里生出另一个复制品,那就不可能做出真正的本土化创作。”
张冀还分享了自己的创作方式和创作节奏,他坦言,不管是《夺冠》《我和我的祖国》,还是《一点就到家》,创作方式基本都是一致的,“首先是去采访真实人物或原型人物,去看现场,然后再读大量的资料,等这一阶段结束之后,内心有感受了,就开始做大纲。大纲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类型、结构和人物,在结构和主题切入上不能保守,要守成创新、寻求突破。在人物上,则结合采访和阅读过程中找到的真实细节,去模拟和发展,最终结合有新意的主题去创造真实、丰富、立体的人物,这几个主要内容基本确定了以后,就可以开始剧本写作。经过不同阶段,每一稿解决每一稿的问题,最终形成成熟的剧本。”
刘智海
刘智海结合影片《云霄之上》的创作实践,从苏联诗电影的美学传统,欧洲电影思潮的影响,中国文化的文脉、民族志与诗词传统,先锋前卫的诗影像书写等方面出发,解读了诗性与电影之间的关系,并对电影语法与修辞系统、有限与无尽的时空观、影像的留白、神秘感与祛魅问题从电影与形式的层面进行了相应阐释。
中东欧各国艺术电影创作者分享创作理念
在本次论坛上,《小小港湾》导演伊韦塔·格罗福娃,《漫漫寻子路》导演斯尔丹·戈卢博维奇,《医者仁心》导演卡塔林·罗塔鲁、加比·维吉尼亚·萨尔加,《房间里的客人》导演米凯利斯·康斯坦塔托斯,《荣耀时刻》导演佩塔尔·瓦查诺夫、克里斯蒂娜·格罗佐娃等来自斯洛伐克、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希腊、保加利亚五国的7位艺术电影创作者也录制了视频,向参加论坛的各位嘉宾分享创作理念并介绍了各自国家的影片。
青年导演、发行人士畅谈艺术电影
全国艺联分线发行探索受一致认可
在主题沙龙环节,《珍珠》编剧、导演李云波,《拉姆与嘎贝》制片人廖希,索尼影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廖旭翎以及和观映像创始人白凌雁围绕“做细做精——分众思维助力电影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对谈。对谈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文化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左衡主持。
在对谈中,四位嘉宾都对全国艺联坚持的分线发行探索表示了认可。李云波导演的《珍珠》目前正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中,李云波表示,分线发行帮助这部影片得到了更长的放映周期,接触到了更多喜爱这部影片的观众:“全国艺联的分线发行让比较小众的艺术电影有机会能在全国范围内上映,就《珍珠》而言,不光是一、二线城市,也有一些三、四线城市的观众通过全国艺联看到了这部电影,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珍贵的机会,感谢全国艺联。”
李云波
廖希从制片人的角度发言,表示对于艺术影片来说,精准找到目标受众更加重要,“全线上映不等于高票房,文艺片创作者们应该树立分线思维,锁定那些喜爱影片的观众就行,刻意追求全线上映我觉得是很不现实。”
廖希
廖旭翎表示,所有的电影的推广从本质来说是一样的,“都是找到影片比较明确的受众,然后通过这些受众能接受的方式、喜欢的点来引导他们完成购票”。
廖旭翎
但他也认为在宣发的操作上,不同的影片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不同的选择和发行方式。商业电影往往面向比较大的观众数量,所以在宣传和发行上基本都追求“大而全”,做到高举高打,宣传的调性也会比较偏娱乐,而艺术电影的宣发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深耕细作”,往往是“小而美”,“因为艺术电影的观众相对较少,就要求宣发要找到精准找到喜欢看这个影片的受众群,在营销方式的选择上对精准度的要求也更高。”
白凌雁坦言,不管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艺术影片发行都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她和全国艺联一样,有着一颗助力国产艺术电影发展的“初心”。
白凌雁
“当我在各大电影节发现很多优秀的国产艺术电影时,就非常希望能把这些电影引进到中国来,跟国内的观众去见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我更加觉得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如果说刚开始是‘一念冲动’的话,那么我觉得现在应该是‘真情无悔’了。” 白凌雁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