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影业第一次出品一部剧,是连编剧都形容“荒谬”的剧——《我的巴比伦恋人》。(以下简称《巴比伦》)
故事发生在现代社会,但第二集出场的,是来自巴比伦的贵族们。长相俊美绝伦,穿着奇装异服,走路脚下生风,女生追着男生告白,男生追着陈美如告白,说出来的告白又土又雷。
“有些爱的歌,你只能静静地听,有些爱的人,你只能远远地看。”听到这里,故事的主人公陈美如,呕吐了。
穿着战士服的男人自报家门后,女主角陈美如无力地躺倒在床上,回忆起童年旧事。陈美如记得很清楚,12岁那年,她把写的日记误当成作业上交了,老师指责她写的是有色文章,还要求她当众念出小说。
陈美如念了,也哭了。
记忆里的那天,老师拿着她的日记本,批评的声音很洪亮,神情很愤怒,而自己则低下的头,眼神躲闪,连解释的声音都是颤抖。那天,下着大雨,陈美如在回家的路上没打伞。
十二岁那年,小说成了陈美如的噩梦,二十四岁时,当小说中的主人公冲进她的生活,她清晰地回忆起来。
二十四岁的陈美如说自己就是个糟糕的人,弹幕划过一片“这就是我”的呐喊。披着甜宠皮的《我的巴比伦恋人》剧情很夸张,但竟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不够成功,不够乐观,不喜欢和人接触,活得很累很辛苦,为什么只有自己这么糟糕。
《巴比伦》让他们意识到,并不是只有自己这么想。这给了这些神经紧绷的人,一个互相治愈的机会。
在剧集收官之际,娱刺儿(ID:yuci-er)和翦以玟、杨一帆两位编剧,聊了聊她们开启这场天马行空之旅的创作初衷。
“定制”的玛丽苏
《巴比伦》曾经是另一个故事。
因为团队都是女生,想法总是天马行空,所以一开始,团队想做一个尺度更大的题材——女性向的性喜剧,比如今的《巴比伦》更离奇,更“上天入地”。但很多业内人士看了后,觉得有些“超前“,难以推进。
这个题材的筹备,花了团队一年多的时间,听到“超前”的评价后,她们十分挫败。不过,轻易放弃也不是整个团队的风格,编剧团队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写。
第一个版本的故事,在《巴比伦》中饰演慕容杰伦的凤小岳就读过,而且十分喜欢。“他是一个在自我介绍时会自称‘岛民’的混血帅哥。”翦以玟回忆起初创时期的故事时,提到了凤小岳的重要性。
当时整个剧本基本无人问津,而且面临推翻重改的风险,但看过剧本后,凤小岳却立刻决定,无论要等多久都会加入拍摄。“互相相中”的主创团队和凤小岳,都愿意实现这场双向奔赴。
凤小岳也成为《巴比伦》剧本大改的切入点。既然凤小岳是“混血王子”,那就让他在剧中继续维持自己在现实中便有的设定。
“我们那时就有一个混血王子了!”翦以玟和杨一帆告诉娱刺儿(ID:yuci-er),混血王子这个概念的原点就是凤小岳,“当然,我们原来还有一版写的是来自台湾的混血王子。”
图源:豆瓣电影
要如何在一个中国现代的故事里塑造一个“混血王子”?编剧团队进行过很多头脑风暴,有同事提议让这个人从“杂志”里走出来,后来有人突然把“杂志”变成了“日记”。
团队觉得这样的设定未尝不可,写日记是青春期里的女孩子最常见的一种发泄情绪的方式,接地气,还容易与观众共鸣。
于是,凤小岳成为了从一位12岁女孩日记里跑出来的人物。编剧团队按照时间线往前倒推,女主角陈美如12岁时,周杰伦正大热。编剧团队毫不犹豫地把凤小岳安排了“慕容杰伦”的名字,“杰伦那个时候是最红的,然后我们就想哪首歌最红,正好是范特西那张专辑《爱在西元前》,《爱在西元前》正好提到了古巴比伦,我们就拍定了古巴比伦的设定。”
周杰伦是那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编剧团队觉得,如果有一个叫杰伦的王子,和一个叫文山的侍卫,很容易就能勾起人们的回忆。
《巴比伦》的故事框架应然而生,来自巴比伦的一群人,和现代社会来了一次无厘头的碰撞。
不同于其它剧集,《巴比伦》在选角时,采用的几乎是“角色定制”的模式。编剧不希望演员强硬地表演自己的剧本,而是希望对角色有强烈的信念感。如果演员无法相信自己的角色,那么慕容杰伦、九天龙女、段水流更不会令观众信服。
在翦以玟的眼中,凤小岳就是慕容杰伦。
凤小岳是一个温暖体贴、奇思妙想的人,说话的时候,总会直视对方的眼睛,有时候他看着别人,就像大狗狗一样专注。翦以玟准备利用起他的优点,创造一个热烈深情的告白名场景。
慕容杰伦还是一如既往地深情地看着陈美如,还是说着有点土的情话,只不过陈美如这次终于也望向了他的眼底。
“你是世界上最好的陈美如”这句表达最后呈现的效果,足够自然又令人心动,甚至超出她的预期。“我觉得他让我们喜欢的一面,女性观众就会喜欢的,不要逼他去演他做不出来的表情,也不要逼他去做一些非常不舒服的动作。”
剧本才写了一半,主要角色基本就确定了,那个时候编剧团队就十分在意演员和角色的贴合度了。后面的一半剧本,她们就是冲着“贴脸”去的。
富可敌国的欧阳文山一定要足够自信,因为里面有“我不是二代,但我确实很富”这些连编剧都忍俊不禁的台词。她们很怕演员会因为角色尴尬,结果王瑞昌(欧阳文山饰演者)在试戏时,丝毫看不出羞耻感,他说台词时自信到好像比编剧们更相信自己是个大富豪。
绝世美女九天龙女一定要美。“真的是女生才知道女生有多美,玮甯(九天龙女饰演者)我们当时是全票通过的。”杨一帆很喜欢九天龙女在水牢里的镜头,牢里很暗,龙女的半身都在水里,水面反射的光照在她的脸上,朦朦胧胧的,“我当时就跟以玟说,好了,B站混剪里面肯定有这个镜头了。”
图源:新浪微博@朱墨
令她们开心的是,所有的演员对角色都有一种信念感。没有人在说台词时会羞耻,遇到无厘头的剧情,只要得到合理的解释,就会一往无前地演绎。在剧里,你可以看到用剑刺穿电视的巴比伦王子,看到裸着躺在气球里的首富,看到天天偷窥王子的九天龙女。
“豁得出去的演员”让团队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加的大胆和愉悦,使人物更加的丰富和立体。她们可以大胆写慕容杰伦的wave,写九天龙女住院时是开开心心的,写欧阳文山自然地说出“我只有钱,恐怕帮不上忙”的玛丽苏台词。
因为编剧团队深信,这样彼此信任的“贴脸创作”,演员会回应她们。
而这样的信任,也正是建立在监制陈国富对细节的考究 ,对剧本的精益求精,以及追求情节的有理有据上的。
对于角色的定制,团队下了很大的功夫。
深挖“青春”和“疼痛”
光是纸片人是不够的。从一开始,整个团队就确定了这一点。
如果一个故事只写女孩的日记成真了,王子来了,起初他很古怪,后来彼此能相爱,最后却因为魔法消失分离了,那故事不够有格局。
这样的魔幻爱情的故事过于单薄,没办法自我表达,也没办法共鸣。编剧团队在监制陈国富的提点下,想把剧本的层面变成更高的维度,便决定一方面在情节上出其不意,另一方面,做到在奇幻的故事中将人物落地,引发共鸣。
真实成了“共鸣”最好的切入点。
电视剧里,女主人公陈美如写小说,现实中,杨一帆也在年幼时写过小说,“我那个小说名字叫《三战士》,写三个少年去太空冒险,没有查阅太多的资料,现在看来故事很扯。”她对自己的“黑历史”记得很清楚。
翦以玟曾经在创作时倍感压力,但当她意识到“共鸣”是需要足够的真诚,掏出东西分享给大家看的时候,她开始在角色身上放入自己。“美如拧巴的性格,敏感,社恐,都和我有相似之处。”
“还有洁癖。”杨一帆借机补充。
笑过之后,翦以玟告诉娱刺儿(ID:yuci-er),“社恐的人最怕的就是热情的人。”
陈美如很难打开自己,她不喜欢别人强行给她过生日,不喜欢推销员给她打电话,不喜欢同事结婚给她发请柬,不希望邻居在电梯里跟她尬聊,不想在过年串亲戚,不想假装自己很开心,她有缺陷,她自己也知道,但她就是“和世界处不好”,她哭着说“人活着是很难的”。这些真实的情绪都来自编剧的真实感受。
图源:豆瓣电影
没有绝对完美的主角,同样也没有彻底的反派,创作团队在塑造反派角色时,既写缺点,也写合理的行为动机。
像陈美如老师(二舅妈)这样在无意中伤害到别人的人其实并不少见,“有些人他气急败坏的时候,有可能会忘记给你造成怎样的伤害。尤其是老师或者亲戚,她就会想,如果你做错了我不批评,那不变成以权谋私了吗。她觉得自己要为人师表。但正因为她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才会受到很多人的尊敬和爱戴。”
陈美如的上司同样如此。在播出初始,面对上司的热情,有些观众会质疑“他是不是个坏老板,天天想吃女生豆腐”,实际上,编剧团队并不想让陈美如面对一个真正恶劣的生存环境,所以又安排了“过生日”“买辟谷券”等情节,“这老板挺正常的,就是有点过于热情。”翦以玟解释道。
社恐的人很怕尴尬,但这也是翦以玟和杨一帆工作日常。她们需要参加剧本围读,有时是观察主创如何实现剧本,有时是看演员如何演绎,顺便给演员答疑解惑。当自己的文字被现场演绎出来的时候,尤其是一些比较荒谬和中二的台词,“这对编剧来说是很社死的情况。”翦以玟记得在围读时听到慕容杰伦的台词时,自己没忍住笑出了声。
但她们很庆幸,或许因为剧本比较精确和考究,过程还算顺利。“有时演员会问我们这个剧情真的可以实现吗,我们都有资料来源,然后去跟他们解释。”
陈美如于她们而言,既是一次自我剖析,也是一次救赎。在剧播之前,她们也没有想到,原来世界上跟自己一样的人有这么多。之前她们也会怀疑自己,会反思,会难过,“我还以为只有我这么讨厌,这么拧巴。”可是观众分享的经历,“我也是这样”的发言和附和,无形中也治愈了她们。
图源:豆瓣电影
翦以玟本来以为自己写的是很小一部分的人,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好像大部分人都是这么想的。她有预料到九天龙女会受欢迎,但是确实没想到陈美如会引起大家这么多的共鸣。
也正因为这样的事前估计,主创团队在陈美如身上加入了更多的共鸣切口。
每个人开始回忆起2009年前后的故事,也藏了很多线索。两位编剧给了娱刺儿(ID:yuci-er)进行了一次独家披露,陈美如其实是一个转校生,但编剧们从来没有写过陈美如的父母,没有提过她为什么转到巫山小学,只告诉观众,她这个时候是寄居在太姥姥家。
随后翦以玟突然问到,“你还记得汶川地震是什么时候吗?”
2008年,陈美如差不多11岁。但是创作团队觉得有些沉重,并没有把这个背景加入故事里。
陈美如寄人篱下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她那时一直很孤独,后来日记就成了她的寄托。“最可怕的是,你刚刚找到一个寄托,你的寄托被击碎了。”
陈美如的青春和疼痛,在《巴比伦恋人》中的展现稍显夸张,但都是编剧们摊开自己后,挖掘出来的。情节虚构,情绪却真挚。
偶像剧,不能不甜
偶像甜宠剧在2021年的表现,有点不尽人意。
2020年有近20部剧集豆瓣评分过7,《如此可爱的我们》和《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两部剧甚至获得8.1的高分,《传闻中的陈芊芊》在豆瓣有10万的短评,评分人数近30万。
而今年仅有十部豆瓣评分超过7分。周冬雨下凡没能顶起《千古玦尘》,该剧评分只有5.3;赵露思没能拯救《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4.0的评分里,一星二星占七成以上;橙光大IP《遇龙》更是只有3.5分,“古装丑男”比剧集更出圈,B站相关视频达到43页。
一直以来,偶像剧出圈的往往不是剧集本身。无论是“古装丑男”,还是《杉杉来了》里承包鱼塘的霸道总裁,或者是《泡沫之夏》里黄晓明的歪嘴笑,观众记得更清楚的,是这些雷人的剧情和表情包。
国内的偶像剧不太成气候,而国外的偶像剧又过于火热。从2000年的《蓝色生死恋》、2013年的《来自星星的你》,到2016年的《鬼怪》,在保证了评分人数的情况下,仍然维持着8分以上的成绩。这些韩国偶像剧漂洋过海,热度不减,爱奇艺甚至花了2400万购买了《太阳的后裔》的版权。
翦以玟清楚,要想打破观众的刻板印象,产出一部能出圈的偶像剧,要下足够的功夫,走很长一段路。
图源:豆瓣电影
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编剧团队没有对标市面上的任何偶像剧,而是确定了自己的底线——不低智,不低幼,避免在剧本里出现一切连自己都无法理解的东西。
没有初见的公主抱,没有一而再再而三的擦肩而过,也没有“给你五百万,离开我儿子”的戏码。
没有了套路化的剧情,偶像剧也可以甜。
编剧团队试着在剧本中写下自己眼中的爱意。周游饰演的段水流爱上了陈美如幻想出的九天龙女,当龙女真正出现时,曾经痴迷工作的他开始丢下工作,尽管不够富裕还买下了房子,甚至纹了火星文的纹身。
为了能让故事更具说服力,团队把剧本敲到了细碎的程度。
编剧们真的去看了古巴比伦相关的所有纪录片,但很多的角度都太宏观,并不能支撑剧情的细节,到最后她们只能去查慈禧贴身宫女口述的《宫女谈往录》。
书里写慈禧作为一个王者是如何生活的,她吃饭时要上二十几道,每道只吃几口菜,她要用的手纸是要宫女口含温水喷雾的,而对宫女的一个非常大的技能考核,就是如何把水雾喷到很细腻,这些都成为了剧本创作的参考。
慕容杰伦跟陈美如说不能让人知道自己的喜好,就在店里点了二十多碗面;在古巴比伦时,欧阳文山需要给王子擦脚以示衷心,那个时代也没有手纸,他得含水喷湿布料。
开拍后,编剧团队开始为实地拍摄量身制定。在大部分情况下,她们都是在协助剧组提升“可行性”。有些场景无法实现,就得实地考察之后再做修改,隧道不能拍,就做场景简化,没有游艇,就换成直升机。
团队信奉一句话:“让成真的东西真的成真。”
图源:新浪微博@卜冠今
翦以玟和杨一帆其实很畏惧工业糖精,但她们更坚信“偶像剧就是要谈恋爱的。”
事实上,《巴比伦》包含了现实层面的内容。编剧团队不希望背后的现实冲淡甜宠的味道,所以在前期就进行了一定情感浓度的铺陈,为了让慕容能自然地敲开陈美如的铜墙铁壁。她们将二人安排在同一个屋檐下,同吃同住,一个古巴比伦的王子,为女主角熟知电脑网络、柴米油盐。
陈美如和慕容杰伦的爱情更不能平淡。剧本中有一个桥段,陈美如回家很晚,筋疲力尽地洗完澡后,却见到黑漆漆的客厅亮起了光。慕容杰伦害怕她再次磕到腿,并没有提前睡着,而是默默地给她点亮了台灯。
编剧团队深知偶像剧里“好好谈恋爱”的重要性,也明白如果《巴比伦》没有甜宠,“魔幻”难以发挥优势。
避免套路化,也意味着规避了过多的人工糖精。她们充分了解不要为了甜而甜,每一次的甜都是顺其自然的,是要符合人物设定的,也是之后的剧情必要的铺垫。
观众刚被慕容杰伦开灯的行为甜到,陈美如的敏感又给社恐人群来了温柔一刀。对害怕他人善意的陈美如来说,慕容贴心地为她开灯,对她来说不是甜,而是负担,她害怕接受爱,习惯和其他人保持距离,而也正是这些“糖里有玻璃渣”的剧情,让“甜”不腻,让“共鸣”更真实。
一个不太懂得开心的人不会轻易转性的,但她可以学着打开自己、爱自己。最近,两位编剧也受到了很多的鼓励和善意,但她们并没有立刻就变成一个很开心的人,也没有办法轻飘飘地安慰别人明天一定会更好,甚至创作压力变更大了。
她们也在学着打开自己,而《巴比伦》就 是她们走出的第一步。
她们跟陈美如一样,有自己的缺点,也有自己的坚持,每天更爱自己一点,更爱世界一点。
“不要放弃幻想,不要放弃书写,学会爱自己,不要为自己的过去感到羞耻。”这是编剧团队,想用《我的巴比伦恋人》告诉每一个“陈美如”的话。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刺儿”(ID:yuci-er),作者: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