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前瞻 / 正文

摇篮旗帜 筑梦传奇——聚焦吉林“三地、三摇篮”之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

如果把中国文化视为一部巨著,电影无疑是其中闪亮的一章,而作为中国电影“国家队”的长春电影制片厂(长影集团),更是这部巨著重要的内容构成。

如果把中国文化视为一部巨著,电影无疑是其中闪亮的一章,而作为中国电影“国家队”的长春电影制片厂(长影集团),更是这部巨著重要的内容构成。在吉林省的文化版图中,她不仅是长春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和城市印记,更是吉林省乃至中国的红色地标和光影传奇。

长影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重要篇章。她见证并记录了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发展与进步、苦难与辉煌,见证了新中国电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

成立76年来,累计创作拍摄影片1000多部,译制外国影片2000多部,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培养输送了2000多名优秀电影人才。

时光流转,记忆从来不曾远去;经典永恒,精神火种一脉相承。作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和红色电影的旗帜,几代长影人始终奔跑在时代的接力赛道上,在战火中播撒红色的种子,助力革命胜利;在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发展的不同时期,初心不改,红色基因铸魂每件作品,影响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今,新一代接棒的长影人,以加速度的方式,与时代同行,并在重温历史、立足当下、擘画未来的进程中激发新动能,在彰显文化自信中贡献吉林智慧和吉林力量。

人才兴业:新中国电影的“孵化器”

作为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东北电影公司孕育于战火之中。1945年10月1日东北电影公司成立。1946年10月1日,更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简称“东影”。从此党的电影事业,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经受战火的锤炼,茁壮成长,在宣传党的群众路线和政策主张,争取人民群众支持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55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文化部决定东北电影制片厂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

回望长影及中国电影的发展史,长影不仅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也成为中国电影机构的“孵化器”和电影人才的“集散地”。

1945年10月至1946年上半年,袁牧之、田方等人伴随着长影的成立加入进来。

1946年8月,以吴印咸为团长的延安电影团到达东北,为长影充实了40多人的力量,其中有徐肖冰、吴本立等人。

1948年5月,以钟敬之为队长的西北电影工学队历时8个月,由晋西北的兴县赶到东北,共计21人,其中有成荫、王炎、苏云等人。

1948年9月和1949年1月,东北文工一团分两批共计140余人加入长影。其成员大多是来自延安鲁艺的作家、音乐家、戏剧家、画家和诗人,其中有舒群、沙蒙、颜一烟、王家乙、林白、李牧、于蓝、刘炽、梁音等。

1949年2月,由吴茵任团长、李蒙任政治指导员、苏里任副团长、武兆堤任副政治指导员的东北军政大学文工团70多人,加入长影。1949年9月,由丁炬带领的东北青年文工团加入长影,其中有葛存壮、齐兴家等文艺骨干。

而从1948年12月开始,长影除了“电影创作”以外,就是“支援”:1948年底,田方等人去接收北平电影机构、设备、人员,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田方出任厂长。随后不久,新闻纪录片摄影队加入北平电影制片厂,钱筱璋又带领长影新闻片组进入北影,后来成立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49年3月,钟敬之等人赴上海接收电影机构、设备、人员,成立上海电影制片厂,钟敬之出任副厂长。随后,长影美术片组加入上影,并在1957年成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1958年7月,按国家相关部门要求,长影70名艺术与技术人才在中国的西北参与建立西安电影制片厂。同月,另五路队伍同时出发,支援建设广西电影制片厂、山西电影制片厂、内蒙古电影制片厂、辽宁电影制片厂以及黑龙江电影制片厂。1975年1月至11月,又相继有50多人从长影出发赶赴四川,支援建设峨眉电影制片厂。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期,又有20人左右支援珠江电影制片厂建设。

据上世纪80年代统计,从成立之日起,长影累计支援全国2000多名艺术和技术人才。

曾任东影厂长的苏群,调任东北大学副校长;接任东影厂长的袁牧之奉调北京,组建电影局,并担当首任局长;而东影的党总支书记陈波儿,也调北京担任电影局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田方则调任北影厂厂长。此后,从东影调入北影的还有导演成荫、凌子风,演员陈强、于兰、于洋、葛存壮等;调入上海电影系统工作的有艺术领导人钟敬之和专业人士特伟等。新中国成立后,长影先后支援国内各电影厂专业人才若干名,如调入峨影的就有长影的副厂长袁小平,剧团团长徐连凯,导演郭维,演员李亚林、金迪、贺小书、丛连文、陆小雅等百余名专业人员。

此外,长影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演员。而诸多的知名演员,很多都是从长影起步,饰演主要角色,拍摄了成名的代表作而为广大观众熟知。

田华、张良、王晓棠、王心刚、田方、陈强、于洋、葛存壮、浦克、梁音、郭振清、方化、杨丽坤、黄婉秋、李亚林、庞学勤、金迪、张园、刘世龙、张连文、达式常、王馥荔、李默然、李仁堂、陈道明、陈宝国、潘虹、倪萍、姜文、王志文、宋春丽、李羚、巍子、古月、孙飞虎、黄凯、卢奇、陈少泽、向梅等等,可谓星光灿烂!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因才兴业,中国电影事业因长影这颗种子而枝繁叶茂,兴旺发达,经典辈出。

从接收伪“满映”到兴山建厂,从拍摄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到开辟中国电影多片种发展新纪元,长影在中国电影史上树起了一座又一座不朽的丰碑。开创了新中国电影史上的“七个第一”,即第一部多集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故事片《桥》和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为建设和发展新中国的电影事业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在新中国电影的初创期,长影雄踞主峰,创作了《上甘岭》《白毛女》《刘胡兰》《赵一曼》《英雄儿女》《冰山上的来客》《董存瑞》《平原游击队》《甲午风云》等经典影片,体现了鲜明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主题。

一脉相承:中国电影人的精神谱系

长影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可贵精神已成为中国电影界重要的动力支撑。创作党和人民需要的优秀影片,为建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添砖加瓦,是长影人76年的信念坚守和艺术追求。

原东北电影制片厂党总支书记陈波儿在故事片创作生产动员大会上的一段话,今天读来仍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今天,党需要我们立刻把新中国电影事业创建起来,人民、国家需要我们很快地制作出我们的故事片,要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是会有许多困难的。然而,共产党员是永远不会向困难低头的!我们要用坚强的党性,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完成人民、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这个光荣任务!”

历史选择了长影,长影也回馈历史。开疆辟土的创业精神,战争打到哪里电影就拍摄到哪里的战斗精神,“人民立场、艰苦奋斗、精益求精、超越自我”的“小白楼精神”,“忠于使命、敢为人先”、坚持二元发展不动摇、推动电影产业做大做强的奋斗精神,成为永远激励长影人和中国电影人奋勇前行的红色灯塔。

“小白楼”曾经是长影剧本创作的摇篮,乔羽、成荫、林杉、沙蒙、马烽、白辛、林农、毛烽、张天民、于敏、雷振邦、张棣昌等众多耳熟能详的电影剧作家、音乐家,在这里潜心创作、辛勤耕耘,创造了数百部优秀剧本和久远流传的经典电影音乐,是中国电影人向往和景仰的神圣殿堂。依靠“小白楼精神”,长影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电影文学剧本生产体制和机制,也铸造了长影作品的传统与风骨。

这些可贵精神,承载着长影人的初心和使命,是长影76年发展历程中最清晰的脉络、最鲜亮的底色、最恒定的基调,是长影人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不断成长壮大的制胜法宝。这些可贵精神,不仅是长影艺术家们忠诚担当和党性锤炼的生动体现,也是几代长影人血脉传承的风骨和品格,成为引领新时代长影振兴发展新征程中聚沙成塔、众志成城、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力量源泉。

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长影坚持红色基调,把握时代脉搏,秉承“为时代立像、为人民放歌、为民族铸魂”创作原则,创作题材不断开拓,影片样式不断增加,涌现出一大批如《开国大典》《重庆谈判》《七七事变》《人到中年》《蒋筑英》《辛亥革命》《大太阳》《信义兄弟》等主旋律优秀影片,成为凝聚民族精神、引领时代前进的精神动力。

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长影人审时度势,站在全国和世界电影业的高度,谋划电影产业发展,以全球化视野探索中国电影发展新路径,实施了电影创作与电影企业双轮发展战略。长影成为新时代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和阵地。坚持以红色传承为主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电影诠释奋斗的价值和幸福的含义。拍摄了《索道医生》《老阿姨》《守边人》《黄大年》《杨靖宇》等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主旋律现实题材优秀影视作品,传递了正能量,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大理念:重塑新时代“长影出品”

面对发展机遇,长影人以赓续长影精神血脉和优良传统为己任,强化党有所需、我有所为的高度自觉,推动长影快发展、大发展。

面向“十四五”,对标党和人民赋予电影国企的新使命新要求,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振兴发展的基本方略和重要遵循,长影提出强化“六个办影理念”:强化“作品立影”理念,推动“长影出品”从高原向高峰迈进;强化“产业助影”理念,为振兴主业提供强有力经济支撑;强化“人才兴影”理念,着力夯实长影振兴发展根基;强化“技术强影”理念,不断满足电影市场的时代需求;强化“开放办影”理念,着力提高对接市场、整合资源能力;强化“党建管影”理念,把加强政治建设要求落到实处。

依据六大理念,长影正积极努力与国内国际电影创作机构广泛接触,加强合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握新时代要求,以“国家队”角色思考和谋划创作工作,贯彻新发展理念,跟上时代潮流,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前提下,潜心研究和把握中国电影发展趋势,深入研究电影市场和人民群众审美需求,从故事内容、表现手法、拍摄技术、营销方式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着力增强作品的精神厚度、思想深度和情感浓度,提高讲好故事的能力、找准观众“燃点”,用更多彰显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精品力作回馈时代、奉献人民,让“长影出品”这个金字招牌焕发新的活力。

2021年9月25日,长影集团领衔出品的电影《疯狂731》在青岛东方影都正式启动拍摄,这部作品将“让历史说话”,让全世界人民深入了解那段真实历史,以史为鉴,坚定捍卫世界和平、维护人类健康的意志和力量;

10月29日,由长影集团出品,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波澜壮阔大时代背景为蓝本,展现返乡创业年轻人青春、激情、热血、爱情、幽默的电影《青春作伴好还乡》也将正式登陆全国院线;

电视剧《谷鼓齐鸣》《雷霆令》正在备播阶段,即将登上荧屏;电影《汉藏铸魂》《东北合伙人》已完成后期制作;电影《新冰山上的来客》在前期筹备中。

经历过历史的辉煌,转型的阵痛,也经历了改革后的重生、时代赋予的机遇。长影成立76年来,始终以“国家队”的意识思考中国电影事业发展,长影拍摄的每一部电影都站在中国民族电影的立场,始终坚守着一份浓郁的国家电影情怀。

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面对更新的历史机遇,长影正凝聚起振兴发展的磅礴力量,向新的历史篇章,进发!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