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法定节假日也是电影公司发行新片的重要档期,今年同样如此。截止于今年十月,节假日观影人数和票房创造了历史同期最佳票房成绩。今年国庆档没有受到疫情的太大冲击,票房表现也算不错。
纵观整个前疫情时代,电影行业的发展似乎受到了巨大牵制,在总体平稳的疫情局势下随着局部地区疫情的爆发而波动,因此“开几天就关门”成为了当前电影院最常见的现象。
从电影票房收入来看,2012-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持续增长,并成功突破600亿大关。2019年,我国票房收入实现643亿元,较2018年增长5.4%,增速整体呈现下滑态势。2020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仅为204亿元,不到2019年票房收入的4成。
从消费端来看,2014-2019年,国内观影人次不断增长,但增速逐渐放缓。2019年全国电影观影人次为17.3亿人,与2018年基本持平。2020年,中国观影人次出现断崖式下跌,仅为5.5亿人,较2019年下降近68.21%。
从电影产量来看,2014-2018年,我国电影年产量逐年增长,2019年,我国电影产量略有下滑,实现1037部。2020年,我国电影产量仅为650部,较2019下降了近37.32%。
在这种势态下,有很多的电影行业人纷纷表示前景堪忧。因为投资电影没有利润,国内一年启动的电影,其中只有一半能完成拍摄,其中的三分之一可以上映,能够收回投资的少之又少。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停业到开业,我在不停摇摆
魏微,30岁,长春
自20年的除夕起,魏微所在的电影院正式关闭,数十名员工集体放假回家,魏微也是八年来第一次与家人一起做年夜饺子。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还挺高兴的。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休假超过了半年。
因此同事每天都在焦虑,担心这个行业还有没有前途。每个人都从享受假期,到开始做微商、打散工度过难关。魏微也在担忧,如果说电影院迟迟不开张,那到底要去哪儿,的确有改行的念头,但刚想改行,就有人来通知自己影院开业了,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直到8月初,终于听到影院正式复工的消息,魏微和他的同事兴奋地准备大干一场。而随后发现,即使是开门营业,吸引观众也不是那么容易了,尽管放映厅已被彻底消毒。一开始,观众并没有多少,每部电影只有几个观众,多的时候有二十多个人。看到电影院经营不好,大家也很着急,只能坐下来讨论急救方案。
例如成立影迷群,推广衍生品,吸引潜在客户看电影。还有策划观影季,推出优惠票,吸引影迷抢购。制定了一系列计划,仅仅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去电影院。在2020年之前,魏微一直做的是财务的工作,基本不会在前厅露面。疫情爆发后,影院员工离职多,人手紧张,使得本来负责后方的魏微也得上前线。
自八月复工至今,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测温、销售、检票、巡视……魏微练就了一身本领,整个影院上下,已经没有她不会干的活。所做的工作内容没有太多改变,实际上就是按计划去做,没有新的东西,只是工作量变大。
如今,虽然国内的疫情已经相对平稳,但根据相关要求,想要进入电影院观看电影,观众还需要接受扫码、测体温、戴口罩等一系列要求。即使要求高,观众还是走进电影院,影院的效益也越来越好。
最初的目标是将票房和影院的整体排名提上去,但自从疫情爆发后,不只是影院,可以说整个行业对于票房并没有十分把握,只能说要尽快提升影院上座率。“节假日的人流量开始明显增大,跟过年一样,那几天生意都特别好。原本以为国庆档会像过年一样,能够补救九月份的亏损,不过现在看确实一般。”魏微说。
现在很多电影都不敢上,像大制作的电影,周围的各大院线一直都不敢定档,因为谁都拿不准,怕再次爆发一次疫情,导致收不回成本。其实开业期间各大影院亏损都很大,在复工的时候各种费用都压着院线喘不过气。尤其是有些院线、发行商感觉开不下去了,便大幅度削减开支,最直接的就是裁员。没有顾客来所以也没办法,大家都在观望。
而魏微所在的影院比较缺人手,加上她现在一人干几个人的活,所以待遇提高了一点。如今魏微认为,如果疫情再一次爆发,她也不会手忙脚乱了,毕竟现在的情况比去年好很多,顾虑也少了。
事实上,魏微大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阴差阳错最终没成为一名老师。后来魏微也想通了,因为无论自己在做什么,做到最后会发现,留下是因为梦想,离开是因为钱。自己工作了这么久,想法也发生了变化。人的一生,不能只因为梦想而行动,不能为钱所困,而是脚踏实地,过好当下。
戏里戏外都是跌宕起伏
刘民义,59岁,北京。
刘民义来自北京,因为从小喜欢电影,大学时去了中戏,后来毕业去外国深造,回国之后就一直从事影视相关的工作。疫情的打击对刘民义来说是巨大的,原本刘民义很喜欢在家看书看电影,但疫情期间一直宅家,那种状态反而让人觉得焦虑,不工作的刘民义感觉浑身不对劲。
即使后来复工,疫情对项目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从组建团队,到与管理层的沟通,再到实际拍摄,所有的工作进展甚微,所有事情比以往更加困难。变化无常、变化多端是这段时间的主旋律。如果准备项目时赶上了新发地的疫情,刘民义和团队每天都很焦虑。出京需要核酸检测,去一个地方要给地方防控部门打个电话,询问当地的政策。
现在拍电影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现在许多事情已经不受控制了。从事影业多年的刘民义,认为项目出现大风大浪很正常,但疫情所带来的未知感是前所未有的,每天的不确定性也让刘民义压力很大。
在压力之外,这一次的疫情也让他开始怀疑是否要继续做这份工作。当电影院关了,拍摄停止了,但大家的生活好像没有什么变化。社交媒体也没有多少讨论是和电影行业相关的,连新闻也没有什么反响,这个行业似乎被社会遗忘了。
在工作恢复正常后,刘民义的这些疑惑也消失了,不管是自己还是同事,抱怨都少了一些,大家都珍惜现在这个机会。至于还有没有怀疑自己的感觉,那都是闲着的时候才有空想的,忙起来就不想这个了。
电影业的复兴,除了其本身的振兴作用外,更多的是在心理上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再丰富建构。今后乃至更长的时间,大家的生活仍将受疫情的影响,电影作为大众比较方便的一种文化生活获取方式,将出现快速恢复的大趋势。
于此同时,刘民义也开始瞄准网络影视。当下互联网行业发达,在所有受影响的行业中,和互联网相关的行业影响最小,毕竟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也避免了很多的麻烦。刘民义也观察到从20年开始,网络电影势头很好,投资规模也在上升,现在很多原本不做网络电影的公司也开始接触这个项目。
不过毕竟是自己从来没接触的领域,很多东西依然处于摸索状态。况且如今国内的疫情形势转好,现在影视产业链也开始运作起来。包括出去谈项目,已经和疫情前没差别了,拍摄、后期制作等工作也是一切正常,但这不妨碍刘民义尝试新东西。
刘民义也用以前写过的剧本里的一句话总结自己这段时间的感受:阴霾总会过去,危险总是 伴随机遇。
结语
从2020年1-12月的电影票房收入来看,自8月份起,我国电影产业就已开始逐渐复苏。到第三季度末,我国电影单月票房收入就已回升到了2019年同期近75%的水准。到2020年12月,我国电影票房收入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92.4%的水准,由此来看,电影产业整体复苏情况良好。
「于见专栏」认为,虽然疫情使影院停业近半年,但电影院的运营维护和服务发展却从未停止。今后的电影行业,将以“技术升级”为主题,在疫情中维持影院运营。相对于城市商业影院而言,乡村公益放映的恢复速度更快,放映场次、点映量等数据更是超过了去年同期的水平。
尽管受疫情影响,但中国电影市场总体向好的趋势并未改变。电影院的需求仍然以“更好的服务标准和更高的运营效率”为目标,更优质、更高效、更健康的观影环境仍然是当前最主要的市场需求。
观众的热情和从业人员的坚守,是行业前进的最大动力。在影院关闭前,市场积聚了一大批优质影片等待放映市场的“惊喜”,只要满足优秀内容的观影需求,配合政策支持,只要卫生、环保条件得到满足,就会有一大批优质影片流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