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产业 / 正文

疫情再起,电影院线亏惨了,全年大盘能到500亿吗?

各电影公司第三季度业绩普遍低迷

受到本土疫情反弹影响,本该成为大盘票房支柱的暑期档名存实亡。根据猫眼数据,今年暑期档总票房达73.81亿元,较2019年同期下滑超过100亿元。

国庆档热度将尽,影市复归平静。

除了再度冷却的大盘以外,近日陆续发布的上市电影公司Q3业绩,同样是毫无起色。

受到本土疫情反弹影响,本该成为大盘票房支柱的暑期档名存实亡。根据猫眼数据,今年暑期档总票房达73.81亿元,较2019年同期下滑超过100亿元。其中,《中国医生》《怒火·重案》成为该档期唯二票房超10亿的项目,头部项目明显势能不足。

在疫情与大盘的波及下,各电影公司第三季度的业绩普遍低迷。

暑期档疫情反弹,Q3业绩受牵连

亏损是Q3电影公司的“主旋律”。

这一季度主要体现了暑期档的营收情况。然而在今年暑期,由于国内多地局部出现聚集性疫情,全国最多时有超过3000家影院停业,8月市场基本停滞。根据猫眼数据,2021年第三季度总票房较2019年同期下跌57.3%,不及2017、2018年第三季度票房的一半,创近8年来历史最低。

因此,不同于半年报时的短期向好,多家在上半年顺利扭亏为盈的头部公司都在第三季度回到亏损状态。

院线股受到冲击最为直接。像万达、金逸、横店这三家比较具备代表性的院线业务布局企业,均在第三季度出现了亏损。中影、上映这两家国字头公司同样难逃市场降温,也加入了单季度亏损的阵营。

少数几家盈利的公司则是情况各异。

借助处置股权资产所得收入,华谊兄弟虽在第三季度无重点项目投放,仍收获了4.77亿元净利,业绩在影视股中领跑。受此利好刺激,华谊兄弟在影视股普遍因疫情飘绿之时独自大涨,于财报发布次日上涨一度超过20%。

光线胜在平稳。自去年疫情爆发以来,光线传媒的强抗风险能力愈发突出,独自保持盈利至今。今年第三季度,在仅有《革命者》一部市场表现平庸的主控项目的情况下,光线传媒实现净利0.68亿元,增速放缓但依旧维持盈利。

ST北文的情况显然要更加复杂。仅看营收层面,ST北文第三季度在大环境转冷、期间无一部主控项目上映的情况下营收仍达1.37亿元,同比增长1746.48%;净利达1733.95万元,同比增长132.96%。

然而财报发布同时ST北文还发出了《部分董事无法保证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真实、准确、完整的说明公告》,这也让看似乐观的财报数据变得扑朔迷离。眼下正面临权力更迭的ST北文,恐怕还要乱上一阵。

营收危机再临,院线股首当其冲

不可抗力加剧。

总体来看,在市场下行的环境下,头部电影公司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具体来看,对市场依赖性更强的院线股显然压力更甚。

于广州起步的金逸影视,在此轮本土疫情中遭遇了直击。据财报显示,在疫情与灾害性天气等不可抗力的关系下,最多时有40家公司直营影城遭遇暂停营业,占金逸全部直营影院超过五分之一。

特别是该公司业务布局相对单一,在无其他主营业务辅助的情况下,单Q3一个季度就亏损了1.29亿元,目前金逸今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已逼近2亿元。

(金逸影视2021年三季报)

涉足项目参投的横店影视的日子也没有好过多少,Q3由盈转亏,净亏1.36亿元。

横跨院线、内容两大板块的万达电影在疫情面前难逃加倍伤害。根据财报,万达电影Q3净利润亏损3.48亿元。一方面是疫情复燃对影院的直接冲击,另一方面是疫情不确定性增加导致万达对主控项目档期、预期把控失调。

(万达电影2021年三季报)

公告中表示《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4:完美爸爸》和《2哥来了怎么办》两部暑期档影片表现均未达预期,原定暑期上映的《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则因疫情错过最合适档期。诸多利空因素叠加之下,万达电影在春节档凭借《唐人街探案3》积攒下的净利已经被连续亏损消耗大半,前三季度净利润仅剩2.91亿元。

中影和上影在院线类公司中亏损规模相对较小,这主要得益于非院线类业务的强抗风险能力。像中国电影,除了开设创作、发行、服务业务以外,还在报告期内收购CINITY相关股权,以拓展科技业务版块。根据相关公告,目前该交易已经完成交割。

同样开设发行业务的上海电影,也凭借这一稳固业务模式得以保存实力。

市场波动未尽,全年难达预期

无法兑现期望的Q4。

自去年以来,疫情始终是电影市场头上悬着的那把刀,随时都有可能重新落下。

尽管《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长津湖》们已经数次证明了观众并未背离电影,但反复不定的疫情将冲淡市场热情也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看来,被疫情中断的又何止暑期档这一个档期,肩负着冲刺重任的Q4,也在阴霾下变得不确定性倍增。如今本轮本土疫情又有蔓延之势,涉及地区多达14省份,一方面将影响部分地区的影院正常营业情况,而更严重的是焦虑情绪发散将对电影行业造成无形的致命打击。

期望近期两部好莱坞大片救市的可能性恐怕不大,11月为数不多的重点项目《铁道英雄》《门锁》能否符合观众预期也是未知数。今年剩下的最后一个重点档期贺岁档将成为头部公司以及中国电影市场最后一搏的唯一希望。

以目前定档影片情况来看,除了年末圣诞档、跨年档以外,12月中上旬档期环境还比较宽松,换言之,定档影片数量不足。而眼下疫情未尽,恐怕还有很多片方仍在观望。不仅是准备定档的项目,已定档的项目亦如此。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由于临近年末、缺乏头部项目加持,今年全年大盘的总体量将会进一步下调。犀牛娱乐预测,2021年的年度票房落点可能会在500亿左右,相当于回到2017年的水准。

电影公司们,面临的将是一场艰难困苦的长期斗争。在疫情不断死灰复燃的当下,一切预期、计划都很难按照原本轨道进行。以光线、华谊为代表的内容公司储备项目作暂缓上映准备,院线公司则只能积极拓宽非票业务,增强抗风险能力,积蓄能量等待疫情散去。

头部公司已经在行动。像金逸影视在财报中表示,该公司已经与专业投资机构合作设立文化产业投资金,拓展影院为核心的上下游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万达集团也向万达电影抛来了“救生衣”,审议通过将由万达传媒独家代理运营约定中的全国万达广场内外广告媒体业务,补充公司营收。

上周,横店影视也宣布入股横店影视科技有限公司,其经营范围包括个人互联网直播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网络文化经营等。“多条腿 走路”,或将成为下一阶段头部电影公司生存的共识。

挑战仍在,希望未亡。几天前的院线推介会上,以2022年春节档新片为代表的超过120部电影完成亮相,数量达到历届推介会之最。自疫情来同样困扰行业需求的长期性片荒,或许已经有了解决的苗头。

而眼下电影行业能够做到的,就是在与疫情展开的这场拉锯战中灵活应对。先活下去,再谈未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犀牛娱乐”(ID:piaofangtoushijing),作者:小福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