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三体》改编窥豹:科幻IP影视化的艰难与跌宕

他们想要在人类想象的边界,点燃一盏灯

作为文学作品,《三体》的魅力和影响力已无需过多阐述,它不仅作为中国科幻小说的顶尖作品之一在全球获得超过2000万册的畅销数据,还以宏大的故事解构和深刻的人文思想构筑了史诗级的科幻宇宙

前不久,腾讯视频发布2022年片单,电视剧《三体》以重磅姿态位列其中。伴随这一消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腾讯版《三体》的首支预告片很快在社交媒体上刷屏。而就在几天前,网飞(Netflix)刚刚公布了剧版《三体》的首批演员阵容,同样引起广泛热议,《三体》的影视化再度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作为文学作品,《三体》的魅力和影响力已无需过多阐述,它不仅作为中国科幻小说的顶尖作品之一在全球获得超过2000万册的畅销数据,还以宏大的故事解构和深刻的人文思想构筑了史诗级的科幻宇宙,甚至可以说,《三体》已然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文化符号。 

网友自制的三体同人短片《水滴》获得3000万次转发,B站用户自制《三体》动画获得1.2亿次播放,无不展示着观众对于《三体》故事的高度热情。可以说,《三体》的影视化,承载着大众对《三体》世界的高度期盼,也承载着中国科幻影视落地的殷切希望。腾讯、网飞相继入局《三体》影视化,也获得广大网友纷纷“押注”:你更看好哪一版《三体》? 

图片来源:B站 

腾讯 VS 网飞,谁能讲好《三体》这个中国故事?

腾讯版《三体》由企鹅影视、三体宇宙、灵河文化三方出品,2019年5月获得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2020年8月公布制作及演员名单,并于横店低调开拍。它以《三体》前序做切入,讲述了地球基础科学研究因受到异常干扰,引发科学界惶恐动荡,纳米物理学家汪淼(张鲁一 饰)与刑警史强(于和伟 饰)联手展开调查,破解由叶文洁(陈瑾、王子文饰)所引发的“三体”文明入侵地球的阴谋,两个文明也由此展开“宇宙级”对抗的故事。 

电视剧版《三体》海报 

随着腾讯版《三体》预告片释出,这段长度约3分钟的预告片被网友一帧帧“扒”出了每一个场景。“偶然论”、“物理学不存在了”、青年叶文洁被关押、“红岸基地”、“古筝行动”......一个又一个的“名场景”的还原,忠实原著的姿态,让其在舆论场上获得了从“质疑”到“看好”的转折。汪淼(张鲁一 饰)、史强(于和伟 饰)、叶文洁(陈瑾、王子文饰)、丁仪(王传君 饰)、杨冬(何杜娟 饰)、魏成(赵健 饰)、潘寒(张峻宁 饰)等重要角色的亮相,演员精湛的演技也为观众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尤其是陈瑾版的老年叶文洁获得网友们的高度评价:“演出了心中叶文洁的样子”。 

相比于情节和人物,腾讯版《三体》在特效方面获得了更多的两极化争议。预告片中高度还原的《三体游戏》画面受到观众好评。“三体游戏”作为原著中向人类阐释三体文明载体,具备着“全视角感应游戏”的先进操作理念和无数壮丽奇谲的虚构场景,预告片中对此的呈现,既是对原著的高度还原,又展现着在特效上“更上一层楼”的野心。但部分网友也表示,当前预告片在科幻特效上有所不足,画面过于写实,缺少质感和“科幻味道”。 

比起腾讯版《三体》,网飞(Netflix)版《三体》在此前则更受观众期待。2020年9月,《三体》IP持有公司游族宣布与 Netflix 达成跨国合作,并于今年10月正式公布主创名单。 

据了解,网飞版《三体》由《权力的游戏》主创 David Benioff 和 D.B.Weiss 担任编剧与执行制片,刘慈欣与英文译者刘宇昆担任顾问,《七月与安生》《少年的你》导演曾国祥执导,艾莎·冈萨雷斯、Benedict Wong、周采芹、“山姆”约翰·布莱德利、“洋葱骑士”利亚姆·坎宁安、约翰·艾德坡、Jess Hong、玛洛·凯丽、艾利克斯·夏普、Sea Shimooka、Zine Tseng、沙莫·阿斯玛尼等首批12名演员加盟。 

官宣后,贝尼奥夫和魏斯共同发布声明称:“刘慈欣的三部曲是我们读过最宏大的科幻小说系列,我们期待用接下来的人生岁月,将这个作品呈现在全球观众的面前。”网飞既往的口碑品质和对《三体》IP的重视,曾引发网友的高度期待。 

但最近主创名单的公布在中国科幻爱好者中引起了较大的争议,与原剧人设与较大出入的选角,和选角中鲜有亚洲面孔的现象,引发了网友对于改编内容的质疑和对海外版《三体》“去中国化”的担忧。外国人演中国故事,会不会“水土不服”?《三体》所传递的价值观会不会被西方价值观扭曲?《三体》故事的前提是复杂的历史背景,故事的发展也饱含着中华传统的人情世故、生死选择,海外创作能否能领会作品中的文化和情感的深刻内涵? 

部分微博网友对网飞版《三体》的演员阵容评价 

之前《三体2:黑暗森林》英文版出版时的修改也加剧了《三体》爱好者对于海外版改编的担忧。为迎合文化差异,《三体 2:黑暗森林》修改多达 1000 多处,美国出版社认为 purity(纯洁、善良)和 angelic(天使般的)一类词要限制使用数量,说联合国秘书长是美女、四个面壁者全为男性涉及性别歧视。显然,对于这一问题,网飞并非毫无应对,其大胆启用香港导演曾国祥担任本剧的导演和监制。曾国祥作为新一代香港新锐导演,作品有《少年的你》、《七月与安生》。2020年,其凭借《少年的你》(主演:易烊千玺、周冬雨)获得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2021年3月,《少年的你》提名第93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在海外获得不小影响力。《少年的你》独具特色的改编和叙事,或许是网飞选中曾国祥的一大关键,希望通过中国导演调整影视化叙事,平衡中国传统和西方元素,更好的为全球爱好者讲好这个中国故事。 

归根结底,无论腾讯版还是网飞版,如何通过影视方式尽量完整的还原《三体》中的经典剧情、呈现《三体》文字中宏大的世界观和深刻的文字内涵,是评价《三体》作品影视化的一大关键。 

《三体》是一盏探路灯,照亮科幻IP影视化发展曲折路

拥有“中国第一科幻”之称的《三体》,影视化改编之路并不顺利。 

2009年,科幻小说IP“无人问津”之时,导演张番番用10万元买下的《三体》版权,并于2014年以1亿2000万的价格打包卖给了游族。同年,游族影业宣布斥资12亿打造系列电影《三体》。电影由张番番导演,冯绍峰、张静初、唐嫣、杜淳、吴刚、张翰等出演。2015年7月,《三体》电影实拍部分杀青,进入后期特效阶段。不过,电影项目并不顺利,原定2016年上映的《三体》几次延期,随后不了了之。 

2016版三体海报 

2018年,《三体》的改编再一次启动,游族成立专门负责开发《三体》IP的公司“三体宇宙,”展开《三体》IP的集中化开发,计划发布三部电影、两部国产电视剧、一部六季英文剧集、三季以上的动画等多层次作品。戏剧性的是,2020年12月,在一切平稳推进的过程中,游族的老板林奇被自己的同事毒杀。林奇在接受采访中,曾回应《三体》的改编:“反正最先开局的人也都走了,那就从零开始。白纸一张,没有包袱了。”可谓一语成谶。好在随着腾讯版预告片的释出,表明《三体》系列的改编还在按进度顺利的推进。 

三体改编所遭遇的艰难进程,其实是整个科幻IP影视化改编创作的艰难写照。一方面,大热的科幻IP拥有大量忠实的拥趸者,科幻IP的影视化改编也深受观众喜爱。热映电影作品《沙丘》就改编自科幻作家弗兰克·赫伯特创作于1965年的同名科幻作品,前些日子公映的《头号玩家》,也改编自恩斯特·克莱恩的小说《玩家一号》,此前热映的《火星救援》改编自安迪·威尔的同名小说,而中国科幻元年开年之作《流浪地球》则改编自刘慈欣的小说。在优秀IP的加持下,《火星救援》《星际穿越》《黑客帝国》《火星救援》等作品在全球总票房收获超16亿美元,不断冲击全球影视丰碑。 

全球票房排行榜TOP20 

但另一方面,科幻题材也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等现象,高投资作品频频遇冷。其中,游戏类科幻作品如《头号玩家》《失控玩家》及机器人、超级英雄等软科幻题材都十分受欢迎,“美国英雄”式的鲜明人设和拯救人类为核心的简单激昂的主线较容易获得各种层次观众的喜爱。但与此同时,严肃类科幻题材却频频遭遇“滑铁卢”,《星际穿越》中国市场重映冷冷清清,《降临》等口碑硬科幻作品也收获票房寥寥。近期上映的《沙丘》也因其严肃内核遭遇“设定精彩”和“全是睡点”的两极化评价,争议虽不掩其精良的品质,但在票房上也难免受到影响。科幻IP影视化有何难点,为何大热IP+口碑导演也频频碰壁? 

(1)科幻小说影视化改编,难在叙事

相对于光影媒介,文字媒介更为包罗万象和天马行空,科幻小说对于未来的想象建立在文字丰富的联想力之上。而影视作品受制于光影技术的限制,科幻小说宏大、全局化、高度抽象化的叙事特征,宏大世界观和复杂纷繁的科幻概念,如何以画面更好的呈现,无疑是一大难点。就以《三体》改编为例,被读者津津乐道的“黑暗森林理论”“宇宙只为你闪烁”“科技树被智子锁死”等概念,很难向观众交代清楚。在电影《星际穿越》中,如何恰当的表现“时间”这个元素,也成为这部电影的一个争议点。 

与此同时,影视化叙事还要平衡的是商业化和艺术化之间的尺度和观众的接受程度。 一部优秀的科幻影视作品,需要兼具故事性、科幻性、哲理性的统一,需要平衡题材的科学、影视艺术的浪漫与凡俗大众接受度。 很多科幻小说本身就像是哲学著作,如何将庞大而深入的思考塞入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情节,让一个个具体情节抓住观众的兴趣点,成为科幻小说影视化改编中如何“讲故事”的一大难题。 就如《三体》,它并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角,小说的视角在“叶文洁”、“汪淼”、“大史”等主角中流淌和跳跃,构筑了人类与三体文明对抗的庞大史诗。 而在大多数影视作品中,角色是观众理解故事的视角和情感纽带,《三体》流淌的叙事方式无疑对于影视改编加大了难度。 

(2)科幻小说影视化改编,难在内核

正如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科学的背后是哲学”,一部优秀的科幻小说,内核总不乏对于人性的描绘和思考,对于社会制度和人类未来发展的映射,它们难以用普世 价值来衡量。如何在改编中抓住科幻作品的内容核心,在情节中贯穿对人性、文化、价值观的思考,成为在内容上衡量科幻作品改编的一大关键。就如刘慈欣在作品中贯穿的对于“人”的理解,他曾多次在访谈中表示对主流文学以“人”作为基本尺度的不满,“文学给我的印象就是一场人类的超级自恋”,而他写作的科幻文学则试图突破这一尺度, “超越自恋”,致力于“体验更多的东西,而不想只把精神局限于宇宙中的一粒灰尘上”。在《三体》中,“人”与“人性”甚至并不成为观察的主体,电影的价值观也并非主流的非黑即白的普世价 值观,无论是“古筝行动”中对部分无辜生命的绞杀,还是“面壁者”们实施精神控制或以牺牲人类生命为代价换取未来战争希望的行为,以及“黑暗森林法则”所讲述的宇宙文明生存论,都并非“非黑即白”,在价值内核上都与普世 价值观存在冲突,甚至在大众观念上存在很大争议。 

另一方面,“人性”本身往往也是情节开始的基础、情节发展的依托和发展结局的源泉。在《三体》中,人类自我毁灭式的救赎正因叶文洁“对人类文明的绝望”。特殊时期下,父亲被批斗致死、母亲为保命倒戈、自己在接受劳改的过程中被利用诬陷,叶文洁正是通过种种事件的刺激,看到了人性在政治阴霾下的虚伪,以及人类为谋求生存而牺牲生态的自私,逐渐对人类文明感到绝望,向三体发送了那条改变地球命运的求助信,才有了一切的开端。《三体》的故事开展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发展于多维的、理想化的政治理念,在观众价值认同和作品审查机制等方面,都考验着改编的内容核心和尺度。 

(3)科幻小说影视化改编,难在制作

如果说,叙事和内核的难点在于打磨科幻影视作品的“内容之源”,落实于剧本创作,而恰当、严谨、科学的表达未来场景的特效则是“技术之本”。科幻对影视工业水准要求极高,无论是外太空,还是外星人,都是“人类体验之外”之物,它们的影视化呈现都需要借助特效。因此,特效制作的水平,直接影响了想象力的呈现和视觉效果,并最终影响故事的可信度。一部优秀的科幻电影,想要以严谨的科学逻辑的还原物理现象、展现先进的太空设想,在影视特效的花费常常达几千万甚至数亿美元。近期口碑科幻电影《沙丘》的制作成本高达1.65亿美元,却仅仅拍了小说第一部的上半部,拍完全篇的制作费用就高达10亿美元。将如此巨量的成本“孤注一掷”的投入不确定是否受到欢迎的影视作品,考验着投资商的决心和勇气,就连影视工业最为发达的好莱坞都显得力不从心。 

高特效的科幻电影还考验着电影工业化的力量。所谓电影工业化是指服饰、化妆、道具、摄影、录制、美工、编剧、导演、演员各司其职,在工业流程的制约下共同完成电影的拍摄任务;研发、融资、制片、宣传、发行、版权交易、衍生产品开发各尽其责,在工业标准的推动下一起打造电影的产业链条。一部优秀的科幻电影,需要文本创作、剧本改编、资本运作、拍摄、表演、特技与特效、后期制作与宣传发行等等复杂环节的密切协同,对影视的工业化水准要求极高。在电影的工业化建设上,美国早在上世纪就开始了铺垫和努力,好莱坞正是凭借其多年来工业化制作经验和基于全球电影市场的票房回报称霸科幻电影制作。1981年,乔治·卢卡斯为了将《星球大战》落地化影像化,成立了工业光学魔术公司(工业光魔),工业光魔的创立,又为《变形金刚》《加勒比海盗》《侏罗纪公园》《哈利波特》《阿凡达》等大片提供了视觉技术支持,形成了项目与工业化相互扶持、相互反哺的工业体系。 

相比之下,中国科幻电影的工业化尚在起步阶段,专业从业者的欠缺、专业经验的匮乏、资金的短缺等等,都成为制约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瓶颈,从而对科幻作品的影视化带来了显而易见的阻碍。 

艰难前行的中国科幻影视发展史:“万人传火,吾道不孤”

相比于美国等电影工业成熟的国家,在中国,科幻电影所需要的国内产业链一直处于断层之中。缺人才、缺技术、缺编剧,缺工业化的统筹体系,也长期缺乏一个支撑“科幻电影”分类体系的支柱式作品。但是,中国影视创作者将科幻这一“面向未来”的题材搬上银幕的梦想尝试,一直未曾止息。 

1938年,第一步国产科幻电影《六十年后上海滩》诞生,中国科幻电影由此萌芽,随后经历了一段艰难而曲折的发展期。1963年,以人造卫星上天为灵感,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出品了科幻电影《小太阳》,被评价为“色彩绚丽,风格清新”,连刘慈欣也评价它说,“它具有更大的科幻内核”。 

70年代末,内地引进第一部国外科幻片《未来世界》后,香港科幻片《生死搏斗》也在内地上映。中国的影视创作紧随其后,上海电影制片厂随即推出了《珊瑚岛上的死光》,成为中国科幻IP影视化的起始。《珊瑚岛上的死光》最初是发表于《人民文学》上的一部小说作品,讲述了发明家和外国公司在“科学发明的最初目的是为全人类服务”这一理念下的一系列斗争和离奇故事,展示了对“激光”这一先进、超前的技术的丰富幻想。 

当时的中国刚刚打开国门,拍摄技术、拍摄演员都存在严重短缺。但通过电影创作者们的丰富考察、“锦心妙手”和奇妙的想象,一部超前的科幻作品就此落地。没有经费,难以实现出国拍摄,位于福建东山岛附近的小荒岛,被美工打造成影片中太平洋某处现代化的高科技实验基地;没有外国演员,便请来上译厂的功勋配音演员邱岳峰出演军火公司老板布莱歇斯,戴假发出演外国人。影片的最后,实验室被原子弹摧毁,特技人员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将细而干的黄土倒进盛满清水的玻璃缸,拍下黄土在水中徐徐散开的镜头,再把画面翻转,便造就了“蘑菇云”翻滚上升的场面。在简陋的拍摄环境下,影视工作者们的悉心探索,让科幻影视作品就此萌芽,也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对科幻作品心存梦想的年轻人。 

《珊瑚岛上的死光》中拍摄出的“蘑菇云” 

《珊瑚岛上的死光》之后,诞生了《霹雳贝贝》《大气层消失》等一系列出色的科幻影视作品。《霹雳贝贝》的美术就是后来成为中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的冯小宁。由于拍电影资金紧张,好不容易做出来“全金属外壳”的亮片衣服,冯小宁怕别人穿坏了,就亲自上阵演宇宙人。电影人的精心制作使得《霹雳贝贝》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观影热潮,虽然具体票房数字已不可考,但可以说,75后、80后的记忆里都有一部《霹雳贝贝》。 

90年代之后,中国科幻影视作品走入一段相对沉寂的时期,“科幻”作为表现故事的工具和途径被越来越多的运用,精神穿越、时光倒流等概念越来越多的存在进了影视作品,但相比于国外的科幻电影制作,中国运用科幻元素的影视作品大多服务于爱情、事业等传统故事核心,也几无探索未来的野心。甚至于国产科幻电影成了国内薄弱的电影工业体系最好的注脚,特效满满的“科幻元素大片”成为“烂片”洗不白的洗白器。 

而对于尊重科幻内核的“硬科幻”题材,国产科幻电影则因为票房风险大、制作周期长等因素,资本方往往“望而却步”。对于科幻电影所必须的特效,在中国,也存行业起步较晚、缺乏经验积累和资金支持的问题,多为服务好莱坞商业片为主,在高端海外公司和廉价基础业务夹缝中求生存。 

面对这样的现状,仅仅秉承着对科幻作品的那份热爱,一小撮影视工作者们开启了“万人传火,吾道不孤”的创作接力。直到2019年,《流浪地球》以前所未有的科幻特效,细腻、中国式的科幻内核和出色的故事一举“引爆”科幻IP,赢得中国观众的广泛喜爱,迈出了中国科幻的剪影制作历史和科幻IP改编历史的重要一步。 

随着《流浪地球》的走红,它的创作历程已然广为人知。从吴京的注资,到特效、设计团队的奉献,这部历时4年的作品背后,历经融资、制作等多重困难,凝聚的是对中国科幻电影心存希望的万千影视从业者的滴滴心血。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接力中,托举起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宏大新未来。《流浪地球》的成功,也进一步促进了更多科幻作品的落地,短短1年后的2020年,就有76部科幻作品进入改编流程,《三体》便位列其中。 

刘慈欣科幻《球状闪电》同名改编电影概念海报发布,预计将在爱奇艺2023年Q1上线 

在环境向好的同时,政策也欣欣向荣,发布了“科幻十条”这一鼓励科幻电影发展的政策机制。2020年8月,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提出了对科幻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特效技术、人才培养等加强扶持引导的10条政策措施,被称为“科幻十条”。该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科幻电影发展联系机制,由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牵头,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国防科工局等十余个单位有关部门参加,并建立科幻电影科学顾问库,吸纳专家院士和科技工作者为科幻电影当科学顾问。相信在有力政策的引领下,未来将有更多科幻IP完成影视化转化。 

小结

就像人类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对于未来的畅想、对于科学精神的探求,同样刻在中国人的DNA里。《嫦娥奔月》承载着人类对于月亮和星空的渴望,《列子·汤问》中的《偃师造人》承载着对“机器人”和自然的畅想,广袤深邃的星空,奇妙神秘的物理,探索未来和星空是人类永恒的课题。现代电影技术的进步为科幻IP的影视化铺就一张画布,而正是一位又一位的创作者以心血“挥毫泼墨”中,为中 国科幻影视发展绘就盏盏明灯,蕴育深厚能量,完成从不可能到可能的传奇故事。正因如此,中国科幻的影视化,虽然道路曲折,但未来已然可期。 

就像《流浪地球》小说的开篇:“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但现在曙光终于来了”。也像《三体》中深刻的认知“成功属于偶然,大部分人毫无重大变故、平淡的人生也属于偶然和幸运”,无论《三体》的影视化结局最终如何,但将对《三体》的影视化探索放入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史,我们已然可以客观的评价——任何微小的前进也应当值得鼓励。在遥远前进的路上点一盏灯,无论它是恒星亦或流星,都将照向科幻影视化探索的前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首席商业评论”(ID:CHReview),作者:大余

关键词: 科幻 影视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